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我看大學爭名:大學爭名潮折射『怕吃虧』心態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5 19:50|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865|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繼四川大學向教育部發函表態『不同意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之後,南昌大學、南京大學圍繞『南大』簡稱的爭議再次進入輿論視線。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政府主導、高校參與的名為『共建、調整、合作、合併』, ...

繼四川大學向教育部發函表態『不同意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之後,南昌大學、南京大學圍繞『南大』簡稱的爭議再次進入輿論視線。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政府主導、高校參與的名為『共建、調整、合作、合併』,實為『調整、合併』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不少高校紛紛把建校歷史提前,儘管輿論和校友不滿之聲不斷,但怎能抵擋住名利的誘惑?

其一,無論是學校名稱爭議還是簡稱爭論,都是高校合併、更名浪潮弊病的一次爆發罷了,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有更多高校或主動或被動成為爭議的『主角』。如果不是多年前,通過強制手段合併院校、放任院校改名,怎會出現如今割斷大學發展歷史,遮蔽大學發展精神的『爭名』怪象?

其二,有些高校本身並不願意改名、合併,只是迫於強制或被動的局勢,不得不加入到更名、合併的跟風潮中。就筆者了解,某省試圖通過打包形式對省內高校進行集體更名,出現了不少『雙胞胎』之類的怪異名稱,有些建校歷史長的大學,迫於無奈進行跟風,因為如果不跟風改名,很可能就有專升本的兄弟院校把『高大上』的名字拿去,這不僅不利於學校發展,甚至可能給校友和社會造成不作為的印象。

其三,說白了,對名稱的爭奪實質就是對想象中的『聲望』爭奪,伴隨其中的則是若隱若現的『怕吃虧』心態。不少更名、合併院校拋棄原來的教學特色,轉而追求『科技、理工、工商』之類名稱就是明證。不更名就吃虧,不用好名字也吃虧;不合併就無法提高學校排名,就無法獲得更多的行政和資源支持。

高校更名、合併產生的名稱爭議,損傷了自身的大學精神和文化承載,更對社會考生造成了種種誤導。一流高校不是合併就能建成的,不是有個好聽的名字就能自動得到社會、公眾和同行的認同。有關報道顯示,最近6年來,中國有近500所大學更名,占高校總數的23%。而當各高校章程制定完畢後,對名字和簡稱的爭議恐怕只能越來越多。由是,筆者以為,釐清大學爭名潮中的『怕吃虧』心態,消除大學偏好虛名不重教育規律的偏頗和防止行政權力裹脅大學發展一樣重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