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華陰老腔傳承人張喜民:上了春晚後孫子主動要接班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7 17:26|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239|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張喜民在表演華陰老腔。猴年春晚之後,華陰老腔火了。近日出現在徐匯區國樂雅韻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喜民和老夥伴卻沒有絲毫名人意識,比起身價翻番,他更開心上春晚,為華陰老腔找到了接班人。10年前 ...

張喜民在表演華陰老腔。

猴年春晚之後,華陰老腔火了。近日出現在徐匯區國樂雅韻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喜民和老夥伴卻沒有絲毫名人意識,比起身價翻番,他更開心上春晚,為華陰老腔找到了接班人。

10年前踏足娛樂圈

華陰老腔起源於西漢時期鼓舞將士的音樂,張喜民老家陝西省華陰市衛峪鄉雙泉村自古是華陰老腔集中之地。作為華陰老腔第十代傳人,他的家藏老戲本可追溯到乾隆年間。張喜民領隊猴年春晚原班人馬,加起來超過500歲。有人覺得華陰老腔幸運,遇到譚維維,先在網絡大紅大紫,春晚又把人氣推向巔峰。然而,見過張喜民本人,就會打消一夜爆紅的觀點。張喜民的口才勝過80%娛樂圈新人,從老腔發展、本人學藝史、傳承現狀都能娓娓道來。因為10年前,他已踏足娛樂圈。

1962年張喜民開始學老腔,除了文革十年,到上世紀90年代末,老腔在陝西本地一直不愁觀眾。上世紀80年代,張喜民和他的戲班一年演出高達200場,5人團隊一邊操縱皮影一邊表演。作為戲班主唱,張喜民在生旦淨末丑之間不停地變化角色。直到2001年,演出越來越少。2006年,林兆華導演話劇【白鹿原】拯救了日漸凋零的老腔。我們和濮存昕、郭達、宋丹丹一起演戲,訓練了20天就上台了。張喜民保留曲目【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便來自【白鹿原】,那是他初嘗走紅滋味,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上海東方衛視都來採訪,我們還去過港澳台地區以及德國、美國演出。

春晚後孫子主動要接班

華陰老腔流傳千年,張家家規傳男不傳女。到了張喜民這輩,早就不計較性別、姓氏。去年當地文化局開設持續一年的華陰老腔培訓班,每周兩天課,張喜民必上一天。但遺憾的是培訓班裡放眼望去都是中老年學生,學得慢,但至少還是能把它傳下去的。【白鹿原】後起碼有幾十人找我學老腔,大多只學了入門幾課,真正能唱的也沒幾個。

春晚後,張喜民接到更多求教問訊,有個人讓他喜出望外:我孫子張猛也想學。2005年張猛10歲時,張喜民有意識地培養孫子學老腔,他一直不太上心。今年春晚,他看了我的演出,突然開竅,說要認真跟我學。張喜民一直焦慮華陰老腔傳承,卻抱着隨遇而安的心情,張猛主動開口想學,讓他如釋重負:西安演出,我沒上台,他上去唱了【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大家都說還不錯。

找到了接班人,張喜民仍在不遺餘力地普及華陰老腔。梅隴文化館國樂雅韻現場,戲班特地從陝西帶來大量華陰老腔道具,比如皮影、酒罈,甚至條凳等,讓廣大觀眾感受最原生態的陝西風味。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