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傳承,不應只『掛在牆上』更應『放在心裡』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9 14:16|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44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十八大以來,上至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高層,下至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一再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要努力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性發展工作。於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 ...

十八大以來,上至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高層,下至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一再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要努力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性發展工作。於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全國上下,各級各類文化、教育部門,都爭相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宣傳力度,並從開展廣度和教育深度上做文章,力爭做出自己的特色!

於是今日可以聽到這樣的新聞:安徽安慶,一小學教學樓走廊上掛滿【三字經】、【道德經】、【弟子規】等標牌,密密麻麻的吊牌成為校園一道風景,被市民稱為最重視傳統文化的學校。

那麼,作為傳統文化傳承主陣地的學校,該以何種形式、採取什麼辦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通過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從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於是,將【三字經】、【道德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做成標牌掛在走廊上空、掛在教室內外牆上、貼在教室、走廊的橫梁上、甚至所有樓道的階梯上,營造一個被傳統國學經典包圍的教學環境氛圍,成了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潮流。筆者走了許多中小學校,發現他們無不將此作為對外展示學校重視傳統文化建設、傳承形象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

不可否認,通過密集的國學經典標牌、條幅,讓學生坐、立、行、走之間,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對於激發他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他們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應當是很有潛移默化之功效的。但是,就筆者對走過的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的所見所聞來看,雖然他們也從形式上追隨潮流,做了校園文化長廊、傳統文化宣傳專欄,做了國學經典標牌、條幅並上了牆,但是大部分學校並沒有真正地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澆灌到每個學生的心裡。

為什麼在全國上下都高舉國學經典、傳統文化大旗的形勢下,我們眾多的學校卻無奈深深地陷進了形式主義的怪圈?筆者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跟我們當前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有關。受文化大革命“否定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金錢、功利至上”的不同時代觀念影響,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教師,不管是老一代的高中生還是中青年一代的師範生,真正有很深國學功底的並不多,不僅僅是古典文學的文字功底不深,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人文價值觀了解不透徹。老師尚且對國學經典、傳統文化一知半解,又如何能要求他們能真正去做好傳承工作呢?

國學傳承,不應只『掛在牆上』更應『放在心裡』

所以,筆者認為,要使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並有創造性發展,絕不是背幾首古詩、讀幾篇古文便能一蹴而就的,這必定是一個長期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過程。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支優秀的——能夠同時精通古典文學知識和在思想道德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在這批優秀教師的指引下,“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習近平語)如此,有了知識形式與精神實質的高度統一,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才能真正成長為既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