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在孩子心中 播下一顆國學的種子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9 14:35|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57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朱志林在課堂上在首屆全市百萬未成年人『儒雅少年』評選活動的的啟動儀式上,北京東路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成為了焦點。孩子們接受現場嘉賓的點誦考驗。【詩經】、【論語】、古代詩詞……近百篇詩詞、文章,嘉賓們點到哪 ...

朱志林在課堂上

在首屆全市百萬未成年人『儒雅少年』評選活動的的啟動儀式上,北京東路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成為了焦點。孩子們接受現場嘉賓的點誦考驗。【詩經】、【論語】、古代詩詞……近百篇詩詞、文章,嘉賓們點到哪裏,孩子們就背到哪裏。如此大範圍、大容量的點誦考察,已經完全超出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這樣的檢測方式,最初來源於北小一位一線語文老師——朱志林。

據了解,2007年,在校長孫雙金的帶領下,北小開始嘗試實施『小學語文教材重組與教學重構』工作。2008年教改進入實施階段,開始編寫校本教材,朱志林正是此時加入了北小語文改革的浪潮中。他改變了一本語文書打天下的教學方式,從學習別人開始,參與校本教材編寫、重新分配課時、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嘗試大容量教學、開設點誦的檢測方式,與北小其他老師一起,走出了一條特別倚重國學、獨具北小特色的小學語文經典教學之路。

內外刺激,走上教學改革之路

2008年,從泰州市姜堰梅垛中心小學調入北京東路小學任教的朱志林,發現了一個頗為頭疼的問題:作為一名通過賽課,過關斬將闖出來的語文教師,學生們似乎並不是非常喜歡自己的語文課。『原因其實很簡單。』朱志林說,『一本語文書打天下,一篇課文講2、3節課,內容嚼來嚼去,孩子們自然學得無聊,提不起精神。』

一邊是教學中學生『明明吃不飽但又不想吃』的消極反應,一邊是北小正在起步實施『小學語文教材重組與教學重構』工作。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朱志林產生了要改變的想法。

『孫雙金校長說,7—12歲是孩子們的記憶黃金期,應給予孩子們大量的國學經典閱讀。我入校時,學校已經着手準備編寫【12歲以前的語文】校本教材,北小全體老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承擔相應部分的編寫工作。於是我也主動申請了唐詩部分的編寫。』

朱志林購買大量相關書籍:【唐詩三百首】【唐詩鑑賞辭典】等各類集注、詩人傳記以及現當代詩歌評論家的書,大量閱讀、學習、思考,篩選唐詩。要找到真正適合孩子、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符合他們心理特徵的經典詩歌,朱志林有自己的選擇標準:『詩歌不完全以長短取捨,有絕句,有律詩,甚至像李白的【將進酒】,很長的一首樂府詩,但作為其代表作之一,琅琅上口,也被我選入。』校本教材有了新的內容擴充,隨即就被引入課堂中進行實踐。

以詩教詩,大容量國學教學獲肯定

課堂教學內容多了,時間就要擠,朱志林嘗試着壓縮國標教材的教學時間。『剛開始不敢一下把步子邁得太快,就先把原本3課時的內容壓縮到2課時,2課時的壓縮成1.5課時。』朱志林說,到2011年,他的國標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學課時已經平分秋色了。此時,孫雙金校長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起點要高、容量要大、難度高一點、視野寬一點、積累厚一點。在他的要求下,2011年,朱志林準備了一堂大容量教學的公開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課堂上,朱志林引經據典,不但用【資治通鑑】【舊唐書】中的簡練文字,反映『安史之亂』帶來的國破山河在、百姓流離失所的社會現實,還節選杜甫的【述懷】【百憂集行】【春望】等5首詩歌,講述了杜甫與家人失散、漂泊的經歷及其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用以詩歌理解詩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脈絡、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其苦難的人生經歷。只有這樣的背景和經歷,聽到「劍外忽傳收薊北」的消息,杜甫才會「初聞涕淚滿衣裳」,才會「漫捲詩書喜欲狂」,才會「白日放歌須縱酒」,才會歸心似箭,一日千裏。』朱志林說。

『大容量教學,並不是單純地補充教學內容,而是有機整合教學內容,把補充內容作為教學的手段,引導孩子們怎麼學。』朱志林說,『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養成學習詩歌關注注釋、背景、表達、誦讀、積澱的良好習慣。』這堂課不但獲得了校外專家的肯定,該教案還獲得了當年南京市首屆『玉蘭杯』賽課一等獎。此後,大容量教學、專題式授課、自主式課堂成為了朱志林國學經典教學中的常態。

集體點誦,趣味評價受學生歡迎

在去年的『儒雅少年』啟動儀式上,北小三年級學生接受集體點誦的環節,令現場嘉賓嘖嘖稱讚。點誦,正是朱志林首創的。

國標課程有學業水平測試,校本教材為什麼學完就算了呢?朱志林覺得還是應該檢一檢,於是他在班裏定下了校本教材點誦抽檢的考核方式。

『我希望既能大面積、大範圍檢測,又不會讓沒檢測到的孩子懈怠。第一次是我隨機點一個孩子,再從書中隨機選一首詩讓他背。抽完一個,再點下一個學生。』朱志林說,很快他便發現了更有趣味的抽檢方法,讓學生抽檢學生,接力檢測,『這一下,變化雖小,但孩子們一下子興趣盎然!』

這一方法很快被孫雙金髮現並予以推廣。如今,北小每學期都有一場隆重的全校點誦活動。『學期末我們會拿出一天的晨會加第一節課的時間,全校同學集中到操場,大屏幕上打出各個年級當學期所學的詩詞。大家可以年級給年級點誦,班級給班級點誦,也可以學生個體之間互點,現場場面宏大,可熱烈了。』朱志林笑着說。

為孩子播下一顆國學的種子

以朱志林所教的四年級為例,除了課本內容,這學期學生們背誦了【12歲以前的語文】中的37首唐詩宋詞,【老子】18章,【笠翁對韻】11篇,現代經典兒童詩6首。閱讀了5部兒童小說,一套世界名人傳記。這麼大的國學經典學習量,孩子能接受得了嗎?

四(6)班學生勇樂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去上初二的哥哥家玩,看到他的語文書上有一大半的古詩,都是自己背過的,別提多自豪了。同班同學印伊桐則非常喜歡【12歲以前的語文】這套校本課程:『我每周寫二三篇日記,常常會引用到裏面的詩句。』朱志林笑着說:『孩子們的感受非常直觀。但在我們看來,國學經典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他們比別的孩子能多背幾首詩,或者寫作文時更能信手拈來引經據典,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人更強等。這種影響是持續一生的,它不功利,不是看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只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種子,等待它開花結果。或者說讓孩子們學習經典,就像在天上布雲,我們不知道哪塊雲會下雨。但只要堅持去布,以後遇到合適的氣候,總會落下雨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