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與偽國學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5-12-24 10:24|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2439|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侯君明) 國學是個很大的話題,也是個很深的話題。大家都在談國學,但國學是什麼?爲什麼要學國學?國學應該學些什麼?國學應該怎麼學?我覺得應該把這幾個基本問題梳理一下。 什麼是國學? 國學之名,始於清末 ...

(侯君明)

國學是個很大的話題,也是個很深的話題。大家都在談國學,但國學是什麼?爲什麼要學國學?國學應該學些什麼?國學應該怎麼學?我覺得應該把這幾個基本問題梳理一下。

國學與偽國學

什麼是國學?

國學之名,始於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爲“新學”或“西學”,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爲“舊學”或“國學”。國學有三個概念:廣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狹義的國學則是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代表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先秦諸子的思想從各個不同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有深遠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而一般提到的國學,則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爲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而不論廣義還是狹義的概念,先秦諸子思想和學說都是國學的主體,這一點毋庸置疑。

爲什麼要學國學?

國學可以充實人的思想。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人和萬物的根本區別,那就是人有思想。中國古話也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裡的“情”,不僅是指感情,也包括了思想。有了思想,一個人才有安身立命的根基。一個人最初的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得來的。那麼應該學習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好的東西。墨子形容一個人最初的思想就如同沒有染過的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因此,與其一開始讓孩子接受淺薄、無聊的思想,不如讓他們接受博大、深邃的思想。

國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國學既然包涵了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了這碗老酒墊底,一個人的氣質就能得到升華。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不能給人富貴,但它能讓人在富貴以後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至於膨脹,不至於爲富不仁;它不能幫人脫貧,但它能使人在清貧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至於出賣自己。這也就是所謂的“紳士精神”、“貴族精神”,也就是蘇東坡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國學可以幫助人學好語文。這是淺層次的,但也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國學的實質是思想和文化,其外在表現形式則是語言。一個人要傳達他的思想,首先必須要用優美的語言來打動別人,孔子說:“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因此,諸子百家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由於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多次否定和破壞,中國優美的語言文字也受到衝擊,現在相當一部分讀書人的語文水平實在不值得恭維,其中包括一些專家學者。如何解決?需要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去尋找源頭活水,取一瓢飲!

國學要入門應該學什麼內容?

上文說過,不論廣義還是狹義的國學概念,都包括先秦諸子,那麼,先秦諸子如老子、莊子、孔子、荀子、孟子、韓非子、孫子的著作無疑是國學入門應該學習的內容。同時,中國古代講究文史不分家,一些好的歷史著作,如【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書從思想、知識、語言角度也都應該學習了解。此外,唐詩、宋詞、元曲和歷代文章大家的散文歌賦作爲漢語言文學的精華,也是國學研究的主流。

國學特別是廣義的國學裡面有些東西是不容易學或沒必要學的,如音樂、易學、中醫、建築,那就不必去碰它,或者只是簡單地了解一下就行了。這對我們不構成什麼危害,但是要學呢,很可能窮畢生精力也研究不透。廣義的國學裡還有一些東西是糟粕,如術數、星相,那就更沒必要學了。

還有一種偽國學,打著國學的旗號流傳甚廣,但思想陳舊,內容淺薄,語句生硬,其代表就是“千百三弟”:【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和【百家姓】本來是以前的識字讀物,沒有什麼深意,用它來識字就夠了,實在沒有鑽研的必要;而【三字經】和【弟子規】更等而下之,割裂文詞,不知所云,漢語之美喪失殆盡,再加上內容貧乏,思想陳舊,特別是【弟子規】體現了封建奴化的思想,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創造能力。比如,【弟子規】全文用得最多的就是“勿”,一共有43處,每句都是惡狠狠的教訓,很容易禁錮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行動。

如何學習國學?

一是要有原典意識。學習時必須認真研讀經典著作本身,而不是僅僅閱讀後人對經典的翻譯、改寫或解讀。且不說這些翻譯、改寫或解讀可能存在錯誤,即使沒有錯誤,也畢竟是二手貨,肯定沒有經典原作博大精深,更失去了原作的味道。只有認真地鑽研經典原作,也就是“取法乎上”,才能“得乎中”或“超越中”,但如果“取法乎中”,所得就只能在中等以下了。

二是對經典必須熟讀成誦。經典既然是好東西,那我們就應該多親近它,多讀它,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梁啓超曾要求學生背老子的【道德經】:“區區五千言,自當熟讀成誦。”有人反對死記硬背,殊不知,要學習古代經典,舍頻繁刺激、形成語感外別無良方。我們往往讚嘆唐詩宋詞之美,但研究一下文學史就知道,唐宋人的名句很多就是化自先秦或兩漢的文章,如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杜甫的“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出自【孫子兵法】“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蘇東坡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出自【孟子】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辛棄疾的“九畹芳菲蘭佩好”則出自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只有對經典深入理解,才能化爲己有、運用自如,如果寫文章僅靠百度搜索,則只能是生吞活剝、東拼西湊,不可能寫出佳作。

說得太多了,不說了,讀經典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