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致中和: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5-12-24 08:29| 發布者: 懋基| 查看: 179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傳統文化】向敬之貴和尚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生命之魂。『中』是什麼?『和』為何物? 『中』與『和』的關係如何……都需我們仔細體悟和思考。以文選德為首席專家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與「和」思想研 ...

【傳統文化】

向敬之

貴和尚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生命之魂。『中』是什麼?『和』為何物? 『中』與『和』的關係如何……都需我們仔細體悟和思考。

以文選德為首席專家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與「和」思想研究』課題,有十餘名專家參與,歷時三年,不惜六易其稿,運用文獻典籍的研究方法,進行關於源流、變遷、發展及當下價值等探索,深入淺出,脈絡分明,並推出八十餘萬言的三卷本同名大著,打造成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和現實性價值的力作。

古人總把中和思想上升到自然的原則,在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大環境中,尋找哲學的根源。研究者們解讀『中』與『和』,潛在地為逐步遠離自然、破壞秩序的人們敲警鐘。如此的共識,在現代工業社會超速發達、城鄉建設惡性一體化的時期,不能不說是一種境界、一種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甚至地球村中的所有生命,沒有誰不在追尋一份中和的生活。生活的中和,不是簡單的生存狀態,它包含着個人自身的心靈和諧、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天地)的和諧。研究者們花大氣力地去中和思想,在漸已濁黃的經典中,找到了一些有助於今天對中和理解的事例。

那些古人雖然在學說與思想上有三教九流之分,但在很多方面有着鮮明的共性。他們所認識中和的真意,沒有多少差異。若有不同,就是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實現徵候。就愛護自然而言,儒家以愛護人類為前提,佛教以輪迴報應為理論基礎,而道家則以價值和道德為雙重目的。研究者們熱愛自然並有着深層次思考--不論社會發展到如何發達的階段,自然都是人類賴以生存且生死不離的最終歸宿。面對近年來接連出現的巨大自然災害:冰災、洪水、海嘯、颶風、地震以及氣候性大變化……不論我們能發明怎樣先進的設備如何抗擊,也不管有多少淒情和激情的詩文去謳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受傷的自然是不會望而卻步的。如果我們在提升現代生產力的同時,能夠好好想想如何避免破壞生態平衡,就會不再陷入亡羊補牢為時過晚的尷尬與無奈。也只有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才會真正實現了儒釋道的理想社會、全人類的和諧時代.

此課題由湖南專家來完成,很有特殊意義。在千百年來諸子爭鳴、三教爭衡的中國傳統文化史和思想史上,湖南一直踐行着儒釋道自然融合的中和大美:單一座嶽麓山,下有千年學府修學儲能,中是佛門古剎始建魏晉,上為雲麓福地道法自然,三教共榮,和諧發展,不但走出了王船山、陶澍、曾國藩、黃興、毛澤東等諸學兼修的時代大才,更引來了朱熹、陳傅良、吳澄、真德秀、王陽明等學界名宿來此傳道研學。可以說,諸多湘學之人都是實踐中和大道的最佳典範。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與『和』思想研究】以湖南省首個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成功結項,以其在思想性、學術性、時代性和超地域性方面的深度、力度、厚度和高度,為當下及將來發展和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了一個開拓性範式,也對於推動富於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多樣性的中國中和思想,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核心價值觀建設,更是一種學術責任、一種歷史趨勢、一種倫理自覺。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與『和』思想研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