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论述 弘扬德孝价值观理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4-9-15 00:37|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2363| 評論: 5|原作者: 苟君厉|來自: 光明网

摘要: 我们不但能将历史上舜帝孝道的故事讲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要在现实中从行动上把它体现、演义出来。如果能够在“孝道”上探索出一条适应现时代的新理论、新实践,那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中贡献出一笔 ...

谈到传统文化,有件事使我感触很大。我的一个朋友是某学校教授,一位级别不低的领导课间休息问他:“教授,你说我国传统文化有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个‘释’字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释”字显然是佛家学术思想的代称。

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部分同志甚至是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茫然无知。主要原因在于百十年来在体制化的教育中、在我们的思想文化宣 传中,倡导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微乎其微。佛经上说,“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学校里、社会上没有这方面的教化内容,怎么能怪他们呢?另一方面,即使对传 统文化有所认识,但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落后的、不科学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不但不值得去学,更多的应该去批判。长期的文化断代、性质上的误解,造 成了如此偏颇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时候该彻底改换过来了。习总书记去年春季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 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其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特别重视。一个是“各种思想精华”,就 不只是光有儒家的思想,还有道家、佛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的思想;一个是把传统文化提到领导干部树立“三观”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精华”和“三观”的概括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大量正能量的内容——这就需要从正面给予其性质的肯定;另外,这些内容不但在今天有大的用处,而 且是“哲学高度”的“指导”用处。可以这样定位:我们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明中人与人、人与大自然怎么相处的“善”性引导的文化。它积淀着过去全部文化创 造和文明成果,也蕴含着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

现在社会正大力宣传“中国梦”,怎么去实现这一理想?习总书记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可见,“复兴”不只是 GDP上去了,物质生活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国民精神的复兴、文化的发展、信仰的坚挺——这才是一个民族长久繁荣的支撑。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 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肯定中华 民族和中华文化作为“根基”与“精神命脉”的基础地位,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文化与价值引领方面所做的重大宣示,标志着执政党政治文化的重大突破,对中国 道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意义。为此,习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 考和思辨能力”,“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这一号召,实质上是从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从治国理政实践需要的高度,揭示了今天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意义所在。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英国大学里教书的华裔学者和我交流说:在西方社会,如果你和他们的专家聊一些现当代的东西,他们都很不屑一顾;但如 果你和他们谈一些我们老祖宗的思想观点,他们都非常尊崇。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2个国家文化的20个形象符号,中国文化居世界第2位。然而,评选出代表中国20个文化符号却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汉语、故宫、长城、孔子、道教、孙 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针灸、毛泽东等。可见,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习总书记讲,“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在文化中,价值观是根本,怎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 讲?习总书记阐述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正在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所以“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习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核 心价值观同道德联系起来,就使隐藏在人们认识和行为选择背后的抽象的价值观的落实有了“抓手”。习总书记讲,“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 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道德是善恶标准、行为规范,一个人只有修好了德行,价值观就有了外在的体 现。习总书记引用古语说:“‘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他强调要“以德修身、以德服 众”,“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这是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最好的揭示和继承。为什么呢?因为 我们传统文化中用道德来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是最丰富的。正如习总书记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 德资源”。孙中山先生也曾经指出过:“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大的单位、一个大的团体也是这样。春秋时代叔孙豹所论的“三 不朽”中,“立德”被排在首位;“立言”、“立功”也只有弥漫着“德性”的光环、贯穿着道德的境界,才能更恒久、更长远。

在伦理道德的诸多条目中,后来儒家主张孝是仁义的根本,孝奠定了仁爱的基础——这实际上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文化,特别是尧舜禹时代留下的文化遗 产。舜帝之至孝的事迹启示我们,孝道绝不只是家庭内部的伦理规范,它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家之孝,就有可能感化、教化一个地区,进而引领社会 风气,达到治理一个国家的目的。所以后来从理论上讲,儒家把对孝之理的论述上升到基本经典的高度——《孝经》把具有不同层次的孝道看作是上古尧舜等先王治 理天下的“至德要道”;从实践上看,汉代就有了以孝治天下的制度规范和行政选拔人才的机制。尧舜禹开创的这一基于家庭伦理的社会政治文明,其中的圣王在 上、选拔任用人才、禅让等理念,成了历代大多数思想家推崇的最高境界,奠定了中国传统家国同构、家国统一的治理模式。当然,古今不同,习总书记说,“对其 基本观点要深入研究阐释,根据国情、形势变化的需要,界定、借鉴和扬弃。如‘孝’的观念,孝是应该的,现在如何孝,如何体现?”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 题,就是怎么样弘扬古人的孝道精神?

继承孝道这一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它的精神。孝道,是从人的最亲近、最自然的情感出发,来感化人、教化人。它不止是下代人对上代人的尊 崇和简单的服从态度这样一个单向的流动。我们研读舜帝的孝的实践也好、《孝经》的理论也好,发现孝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大,实际上包括前后几代人乃 至同代人(不管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血缘)之间的互动关系,甚至其中隐含着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天地之间无非是一个‘孝字’”。也可 以这样极端地说,如果能把“孝”这一道德科目做到极致和顶端,它就是无所不通、无所不包的。这也正是历代思想家为什么不断挖掘由大舜甚深实践的“孝”道的 原因所在。反过来,我们要理解大舜孝道的精髓实质,也需要结合后代人的阐发。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一边用着祖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边嘴上骂着老祖宗,对我们的传统没有任何温情和敬意。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 数典忘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 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令人欣喜的是,据我所知,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正在探索和实践着新形式的“孝”。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注重克己修身 的民族”,为此,我们应一方面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另一方面反求诸己,从内心做起,从自己做起。

我们不但能将历史上舜帝孝道的故事讲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要在现实中从行动上把它体现、演义出来。如果能够在“孝道”上探索出一条适应现时代的新理论、新实践,那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中贡献出一笔“可观”的精神资源!

作者简介

苟君厉、曾用名苟陇陵。研究员。笔名:龙凌、艾君等。籍贯陕西陇县。曾主持并承担过多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课题及区域发展规划设计。现任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经创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先后在《人民政协报》、《科技日报》、《中国改革报》、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公共安全》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多万字。主编及参与编写书籍约20余部。主要有文史类《权鉴》,经济学教材《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破解企业 市场营销风险》、《破解企业市场战略决策风险》,励志类《藏獒-强者的生存法则》《健康心态 决定成败》《你就是说服高手》、《杰出人士的九大思想突破》、《李嘉诚做大的十二字真言》、《推销员必知的一百个故事》,谋略类《毛泽东与三十六计》、 《毛泽东与孙子兵法》,学术类《中国视点-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小游戏 2014-10-29 11:36
弘扬德孝价值观
引用 小游戏 2014-10-29 11:35
学习,学习,学习

查看全部評論(5)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