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老闆苦撐20年開辦舊書店 近幾年已未盈利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22 19:46|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767| 評論: 0|來自: 金羊網 

摘要: 話說海珠區的文津閣舊書店支撐不下去了,將在本月底結業;而越秀區文明路上的一家被書友們譽為最舊最有本土特色的浩天舊書店,仍在苦苦經營着。雖然近幾年都沒有盈利,但老闆吳浩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堅 ...
話說海珠區的文津閣舊書店支撐不下去了,將在本月底結業;而越秀區文明路上的一家被書友們譽為最舊最有本土特色的浩天舊書店,仍在苦苦經營着。雖然近幾年都沒有盈利,但老闆吳浩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堅持下去直到退休!』記者了解到,為了在網絡時代生存下去,這家以『舊』為特色的書店也推出了新的營銷手段,比如微博推廣、賣明信片和手繪地圖、舉辦二手書跳蚤市場、承接本土文化沙龍等。 
  一走進舊書店,仿佛瞬間穿越
  『浩天舊書店』位於文明路148號文粵巷,於1994年開張,最初選址在白雲區,2003年搬到了文明路,去年4月又從對面街搬到了現在的地址,老闆吳浩說,搬家後『比原來還大了』。
  記者前天走訪該書店,看見店門四周掛滿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宣傳畫,一副褪了色的對聯『文德浩天舊書店,六巷勝地新書園』是吳浩自撰的,寄託着他舊店常新的願望,而大門正上方一塊木板刻有『天道酬勤』四個字。
  50平方米的書店裏整齊地擺放着兩萬冊舊書,幾十年前的連壞畫、經典小說初版、歷史古典書籍、民國時期的廣州地圖等,應有盡有。書櫥裏有1934年出版的【辭海】、商務印書館1913年發行的科學小說【夢遊二十一世紀】等。
  這些書有些是從收廢品的工人處淘回來的,也有部分是市民自發拿過來賣的,還有不少是吳浩從天光墟雜貨市場等處收購回來的。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生意大不如前,但他依然保持着每周進貨一次的習慣。
  走進書店,你仿佛瞬間穿越,民國時期的老照片、美女月曆牌,『文革』時期標誌性的物品,如毛主席頭像、紅袖章和胸章,綠軍裝、軍帽、軍水壺等,還有當年的的糧票、油票、公交月票,就在身邊;而廣州女英雄向秀麗的宣傳畫也掛在顯眼位置上。
  如能淘到好書,生意仍可維持
  店裏只有老闆吳浩一人,為了節省成本,他沒有僱人看店,一直是『一腳踢』,所以書友不管什麼時候來,都會看到這個戴眼鏡的大叔在忙碌,或者坐在靠近門口的藤椅上與顧客聊天。
  時過中午,顧客三三兩兩來光顧,其中有學生也有白領。一位戴眼鏡的阿姨一進來就問有沒有『文革』時期的內部資料,吳浩聽罷帶她到書架邊上說:『內部資料沒有,但這裏有很多「文革」時期的書,你看看有沒有中意的。』客人翻看書籍時,吳浩一直在旁邊為她介紹。差不多一小時後,阿姨買了兩本舊書並留下了電話號碼,拜託吳叔如果有她指定的書就聯繫她。
  『我從一開始就賣舊書。』55歲的吳浩是地道廣州人,前天,他向記者談起當年開書店的初衷,坦言只是為了謀生,『再加上自己中意睇書,尤其是舊書古書』。
  吳浩告訴記者,現在書店每月租金5000元,加上進貨成本,負擔頗重,五六年來一直沒有盈利,『賺了一大堆書吧,這是我最大的財富。』
  記者隨手拿起一本300來頁厚的【倫理學】問價格,吳浩說8元,而原書是1986年出版的,只需2元。而那些比較有收藏價值的,如香港南粵出版社的【西行漫記】,進貨價20元,售價60元;1958年的【上影畫報】,20元進貨,賣40元至50元;人民美術出版社1951年版【宣傳畫參考資料匯編】,60元進貨,賣150元。『如果能淘到好書,還是有市場的。只是現在不好淘了,好書不外流,大家都愛收藏,我最開心的是能淘到好書。』
  吳浩說,書店裏有兩套堪稱『鎮店之寶』的清朝古書:乾隆年間的【東周列國志】和道光年間的兩冊【四書典腋】,都是他從天光墟淘來的。以【四書典腋】為例,吳叔花300元淘來,現在暫時是非賣品,日後要轉手也一定在千元以上,而記者上網搜索,查得該書開價1500元。
  觸網薦珍藏,懷舊微博吸引人
  浩天舊書店一直保持原有風格而未多加改造,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老闆喜歡復古和懷舊,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由於舊書店人氣不旺的緣故。浩天舊書店的顧客不算多,但多數是『鐵粉』。記者採訪約1.5個小時,共有二三十名顧客光顧,其中多數是吳浩的熟人。
  此前根據同城媒體報道,海珠區的舊書店文津閣因經營不善而宣告在本月底結業,其中兩個重要原因就是房租人工高昂和網絡書城衝擊。事實上,網上書店、電子書如今大行其道。白領何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逛書店一般不買書,記下書名、出版社等信息,回家網購。
  在這種形勢下,吳浩也開始觸網,他開了新浪微博@浩天古舊書店,分享店裏一些有意思的書,像1971年的【紅色娘子軍】特輯、1980年的【電影畫報】,還介紹諸如白雲樓魯迅故居、越井岡、觀音閣等廣州文化遺址,以及南越國第一代君主趙佗的墓葬座落何處的故事。
  記者發現,吳浩寫的每篇文章下面都會配有一組黑白照片。他說這跟經營書店一樣,就是為了突出『舊』的特色。『有不少書友看了微博介紹後,私信和我交流,然後帶着好奇心來看看,有些人就直接來買舊書。』
  此外,吳浩還和他人合作,出售一些有廣州特色的手繪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多是展示消失的公共汽車、騎樓、各色傳統行業與老字號店鋪等18世紀、19世紀的廣州風貌。
  『我還是要走復古、懷舊路線,這些明信片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光顧,店裏的生意也因此稍微有一些起色。』吳浩說,以前成年顧客比較多,近幾年年輕學生逐漸多了起來。一些文化志願者團體也不時來到這裏做二手書交換活動,舉辦本土文化沙龍,而書店剛好有一個二三十平方米的院子,大家圍在一起喝茶聊天很方便。
  吳浩說,他對舊書店的經營心態經歷了四個階段。『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是為了謀生,做了一段時間後當它是種投資,當熱潮散去之後逐漸當成一種收藏愛好來對待,現在呢,更多的是一種分享。』 記者 鄧毅富 黃冬苑/文 楊華輝供圖
來源:金羊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