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清同治滿金雕花大床系嫁妝特製 裝飾黃金超200克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22 22:34|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663| 評論: 0|來自: 重慶日報

摘要: 你見過號稱『天下第一龕』和『天下第一床』嗎?如今,這兩件『寶貝』都收藏在位於渝北區碧津公園內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中。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陳列了清代和民國時期的1100餘件民間工藝品、服飾和生活用品。  ...
你見過號稱『天下第一龕』和『天下第一床』嗎?如今,這兩件『寶貝』都收藏在位於渝北區碧津公園內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中。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陳列了清代和民國時期的1100餘件民間工藝品、服飾和生活用品。 
  近日,記者走進這間規模雖小卻極具巴渝民俗特色的博物館,一探其鎮館之寶的『真容』。
  花費三年時間製成『天下第一床』
  一踏入博物館主館,10多張清末民初的雕花大床便映入眼帘,其中最奪人眼球的要屬號稱『天下第一床』的六柱五檐滿金雕花大床,其高2.9米,寬2.8米,氣勢十足地『躺』在展廳中。記者看到,大床『渾身』上下金碧輝煌,由內向外看,共有五層,每層檐板上雕刻着梅、蘭、竹、菊的圖紋,其中穿插着蝙蝠、蝴蝶、牡丹、壽桃、石榴等多種寓意吉祥的圖案。
  如此製作精美的大床究竟有啥來頭?這還要從140多年前說起。
  『它「出生」於清代同治年間,作為「嫁妝」特製。』渝北區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劉春鴻介紹,當時在渝北悅來地區的徐家壩有一戴姓大戶人家,其主人招募工匠製作這張六柱五檐滿金雕花大床,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裝飾黃金達200克以上。經代代相傳,到了民國時期,戴家將大床轉讓給當地馬家,馬家嫁女之時,這件『寶貝』作為嫁妝送到當地吳家。流傳到上世紀90年代初,吳家後人將這件『顛沛流離』的傳家寶捐贈給原江北縣文管所(現渝北區文管所)收藏。
  全國最大的神龕用於祭祀『天地君親師』
  館藏另一件鎮館之寶――滿金雕花家神龕高4.7米,寬1.7米,『目前全國範圍內還沒有發現比它更大的家神龕,而保存如此完整、雕刻精美者更是世間罕見。』劉春鴻說。
  記者看到,龕座兩旁有『采頻蘩以薦馨香當報水源木本,列俎豆而酬沛澤不忘祖德宗功』的字樣,其道出神龕功能――祭祀祖先。龕座正面雕刻的群仙圖各具情態,栩栩如生,有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八仙、魁星等。龕頂則為二龍戲珠,兩旁還各有四條騰空翱翔的飛龍,龕內供奉着『天地君親師』牌位。
  在傳統民俗中,民間祭祀祖先的場所是祠堂,祠堂是血脈的聖殿和祖先的象徵,而家神龕則是祠堂內最重要的器物。劉春鴻告訴記者,古代的家神龕是供奉祖宗牌位之用,設於祠堂正廳,龕前設香案,放置香爐及供品。『這件「天下第一龕」的製作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同治年間,為當地唐氏家族所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1年,原江北縣兩岔鄉人民政府將其移交給原江北縣文管所,收歸國家收藏。』
  據透露,博物館目前新徵集古床近100件,正籌備開設『古床』主題的全新展廳,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來源:重慶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