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史景遷【大汗之國】:梳理西方認識的中國形象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14-7-21 18:34|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009|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史景遷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據說錢鍾書先生在回絕一位讀了他的書之後想要登門拜訪的讀者時說:如果你吃了一隻雞蛋覺得味美,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雞呢?對於單獨的個體 ...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美]史景遷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據說錢鍾書先生在回絕一位讀了他的書之後想要登門拜訪的讀者時說:如果你吃了一隻雞蛋覺得味美,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雞呢?對於單獨的個體來說,受其惠確實不必識其人,個人也有選擇不被認識的自由。而且,在『是否應該被認識』之外,還有『是否能夠被正確認識』的問題,司馬遷就曾談到過自己對張良的想象破滅的例子:『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可見識人之難。
  相對於個體的人,國家沒有選擇是否應該被外界認識的自由,而且是否能夠被充分正確認識的問題更具有難度,有關國家形象與特質的誤讀時常發生。中國就一直存在着這種被認識的困境,不但『中國』這一概念的所指對象難以做幾千年一貫的定義,就連中國的具體形象,在各國各界之人的眼中與筆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在隨處可見『中國製造』、中國公民遍布世界的當下,中國似乎也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被認識、被『準確』描述的需求。
  談到歷史上中國在域外的形象,我們很容易馬上想到影像中的那些樣子:一個個拖着小辮子做苦役的『豬仔』,或是陰險狡詐、作惡多端的『傅滿洲』博士,以及手持雙節棍的李小龍等形象。如果算上卡通形象,那還有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等。這些被誇張處理或憑空想象出的形象一度代表了中國,若仔細翻看歐美人士對中國的認識,我們會發現,他們印象中的中國形象遠不只如此。
  史景遷選擇了48個對中國進行描述與研究的文本,他以觀測者的姿態呈現種種文本的產生機制及其特色,而不是簡單地重繪一幅中國的圖景
  美國學者史景遷在【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一書中,對西方所認識的中國形象做了較為全面的梳理。他的考察範圍上起1253年傳教士威廉・魯伯克出使和林時所做的記錄,下至20世紀下半葉卡爾維諾創造的文本【看不見的城市】,共選擇了48個對中國進行描述與研究的文本,每個文本都表現出其獨特的個性,而他則將這些個性化的認識展現出來,並略作解說。
  有趣的是,史景遷並未在書中給我們描繪出一個明確或肯定性的中國形象,他旨在呈現種種文本的產生機制及其特色,而不是簡單地重繪一幅中國的圖景。為此,他使用了『觀測』一詞,作為這些對中國的描述與研究的統稱。在他看來,『觀測』代表了觀測者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其所認定的中國進行主體感受,因此本身就並非對中國的真實描述。但他並不認為這種非真實的描述就應被貼上錯誤的標籤而打入另冊,相反, 正因為觀測者主體認識的存在,才讓他們的描述文本極具個性,成為能夠被他人接受的、對中國做出的一種解釋。他提出,『觀察者借觀看預期的目的地而發現自己』,正是對這種觀測行為的最好詮釋。
  在導論中,史景遷特別提出,『觀測』一詞本身也有着多重含義,既包括航海中的t望觀察,也包括射擊前的定位,還可理解為賭博中的出千行為,甚至可以作為嘆氣的代名詞。這一說明,也用詞語釋義的形式告訴我們對中國進行描述的行為本身含有多重性質,不能簡單地視為理性的認識與客觀的分析,而是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目的下由不同具有前見的人有意為之的事情。通過這種暗喻式的解說,他幾乎已經將他對這些觀測文本的看法和盤托出――只有復原這些觀測產生的背景,做出觀測的目的以及觀測者自身的前見,對觀測的評估以及再解釋才成為可能。
  史景遷認為,與其母國文化進行比較,是西方人認識中國慣常的做法,用自己文化圈的概念來表述他者,以實現圈內的順暢交流,這有時只能以曲解他者形象為代價
  書中為我們展現了西方人在認識中國時慣常使用的兩種做法:與其母國文化進行比較,或從中國的現實中歸納某一時期中國的特色。前一種做法是葡萄牙人派瑞在16世紀所寫的一份關於中國的報告中開始使用的,當時他使用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中國法律的彈性特色;後一種方式則從馬可・波羅時代就已開始使用,講述的多是西方未有的『中國特色』。兩種做法的區別僅在於表現形式,因為第二種方式雖然未有明確的比較法,但還是將西方的現實作為默認的參照系。
  面對異質文明時,特別是這種文明不易直接用自己所熟悉的邏輯來解釋時,用比較來凸顯差異,由差異來確定這種異質文明的特色,是一種自然的做法。這種描述方式,並非只應用於西方人看待中國時。近代中國的留洋學生容閎等人回鄉時,對家鄉人講述自己在外修習之學業,就概括地以考秀才、考舉人來解說。曾經有論者認為留學生們的這種表述方式是他們對自己留洋經歷的不認同,其實不然,在一個文化圈之內,只有用其所熟悉的概念和表述方式才能讓對話者理解自己的行為,為了實現順暢交流,有時只能以曲解為代價。
  對史景遷而言,中國是觀測的對象,也是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案例
  對西方而言,中國是一個魅力與危險並存的神秘國度,至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這種意識普遍存在。中國受到西方的關注度極高,這和它的歷史、文明特色與區域地位關係密切。然而,西方對中國的觀測結果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並非不會出現,甚至中國人的自我認識也會出現眾說紛紜的情況。中國學者葛兆光近年來所做的『從周邊看中國』的工作,以及梳理『中國』這一國家認同觀念的著作【宅茲中國】,可視為【大汗之國】的同類作品,它們分別從西方世界、東亞世界和中國內部來觀測、審視中國,若將三者做橫向的比較,我們看到的中國會更加立體。
  史景遷在概括【大汗之國】的立意時說:『這不只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書。』對他而言,中國是觀測的對象,也是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案例;對我們來說,中國卻不只是觀測者建構的文化形象和學術研究的個案,還是我們所在文明的淵源,宅茲中國,信哉斯言。
  (作者 張耐冬)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