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明嚴州府古城門被發現 抗戰時城牆曾遭大規模拆除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17 08:11|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685| 評論: 0|來自: 青年時報 

摘要: 昨天,在建德梅城城南的新安江江邊,考古工作者們挖開一層層夯土後,一段古城牆裸露了出來。6米多高的城牆上荒草蔓生,整齊的石塊內里包着碎石、碎磚。夯土不斷被清理,一座古城門緩緩展現,城門門面由石塊疊成,形 ...
昨天,在建德梅城城南的新安江江邊,考古工作者們挖開一層層夯土後,一段古城牆裸露了出來。6米多高的城牆上荒草蔓生,整齊的石塊內里包着碎石、碎磚。夯土不斷被清理,一座古城門緩緩展現,城門門面由石塊疊成,形成拱圈狀,門洞內則由整齊的青磚堆砌而成,現存5-6米高,寬3.5―4米,一輛轎車可以無壓力穿過。城牆上原有兩層的閣樓,已經找不到蹤影。 
  當地文史專家興奮地告訴【人文杭州】記者,這就是當年嚴州府城牆的大南門。
  □【人文杭州】記者 甘居鵬 文 何樟昀 攝
  修大壩保存下來的城牆
  南大門處於梅城正大街南端,在古代也是城市中軸線上最重要的門,老百姓進出城的主要通道,門外就是碼頭,商貨往來非常熱鬧。
  上世紀60年代,新安江大壩建立後,水位抬高了近20米,城內容易受洪災影響,當時就利用原有城牆部分,外面再夯上土石,被當作護城堤壩的內坡基礎,砌入大壩之中。也正因此,在那些不太重視保護古建築的年代裡,無意間保護了最後的一段城牆。
  2010年,城牆被列為建德市市級文保單位。就在第二年,在舊大壩中,大南門的西面,又發掘出一段200多米長的舊城牆。
  如今舊大壩也不能滿足防洪的要求了,幾年前梅城開始新的大壩建設,而在今年開展梅城大壩二期建設之前,文保部門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準備將200多米長、1000平方米左右的城牆都發掘出來,而最具文保價值的大南門就在昨天重見天日。目前,只清理出大南門臨江的一面,背水面還未清理出來。
  為了保護這段城牆,現在新建的大壩是在舊城牆向江邊推移了8―10米的距離。
  據文保部門做的相關調查,現存城牆除了南部靠着新安江的一段,建安山上還有100多米長的城牆,北面城牆還存在水門和遺址,西段還存在一個完整的水門。
  城牆是明代嚴州府所建
  梅城曾經是歷代州府治所,自古築有城垣。史載,曾經大規模修築了3次:在明代以前,唐代武則天在位期間修築睦州城,宋代知州周格改筑州城。
  宋代知州周格所築的城垣,經百年風雨,已經坍壞。生長在馬背上的蒙古人來了,認為城牆沒用,反而礙事,還下過墮城令――拆除各地的城牆。經此一毀,建德路的城垣,只剩下了幾段土堆。
  元末四下征戰不休,1358,朱元璋部將李文忠攻占了建德路,改為建安府,不久又改稱建德府,1362,改名為嚴州府。在改稱嚴州府的前一年,李文忠改築了嚴州府城。
  李文忠建的城牆看上去很秀氣,城市也不大,南北1.2千米,東西1.3千米。城門外頭為石材,就地取材,門洞內為青磚。
  建德作家羅嘉許這樣寫道:『這次改築,等於新建了一座城池,整座城池向南跨出半華里多,直接移到新安江邊。城東憑山借碧澗為護城河,南以江水作城濠,北有烏龍山,西有建昌、屯軍渚山迤邐成為天然屏障,真是得山川之勢,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府城。』
  此後嚴州府城不再擴建,近600年來,雖有修補,但基本保持完好。
  1938年曾大規模拆除過
  城牆第一次面臨大規模拆除,是在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日機時常空襲梅城,老百姓只能『逃警報』『逃飛機』。這時候窄小的城門洞和城牆,成了逃生的障礙,於是政府下令拆城,這是1938年的事情。當時,城牆的東段、西段和北段大部分被拆除,城中百姓認為南城牆臨近江水,即使拆了也無處可以疏散,這段牆還有防洪的用處,因此留了下來。
  也就在這時候,為了保存梅花城的記憶,『毀城留名』,將原來的城關鎮改稱『梅城鎮』,『梅城』才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在此之前,梅城作為地名從什麼時候開始並沒有記載,但它的得名與城牆有關。
  舊時嚴州府流傳着一句民諺:『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半朵。』這裡說的梅花不是植物,而是梅花形狀的城垛――古代,至少在明清兩代,只有京城的城牆的城垛才有資格做成梅花形。作為一個州府,城垛建成梅花形,建德當地學者朱睦卿推測跟劉伯溫有關,劉伯溫曾協助李文忠打了幾次勝仗,在占領嚴州後,李文忠以此統領兩浙,戰略位置很重要。
  朱睦卿認為是劉伯溫協助李文忠改築了嚴州府城。然而梅花城造型的創意來自何方?意義何在?因為沒有文字記載,這些都不能為人所知,也正因為如此,成為幾百年來引人入勝的一個謎。
來源:青年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