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台灣前文化資產部門高官的山西『尋根之旅』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14 09:07|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922|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社大同7月13日電 題:台灣前文化資產部門高官的山西『尋根之旅』    作者 楊   『中華民族講究「根祖文化」,血脈與故土的概念,永遠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不論相隔多遠都無法抹去。這也是我在山 ...
中新社大同7月13日電 題:台灣前文化資產部門高官的山西『尋根之旅』 
  作者 楊
  『中華民族講究「根祖文化」,血脈與故土的概念,永遠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不論相隔多遠都無法抹去。這也是我在山西幾日來最深刻的感受。』台灣作家、翻譯家王壽來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對於這位年過六旬的台灣前文化資產部門負責人來說,正在進行中的『情系三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可謂意義重大,祖籍山西的他是60多年來首次回到故土,這是一趟名副其實的『尋根之旅』。 
  生於山西的王壽來,其父是山西五台縣人,母親是山西太谷縣人,王壽來卻在一歲的時候便離開故土,同母親和哥哥姐姐去到台灣。對他來說,山西就是母親做的包子、饅頭、撈麵等各類麵食,就是每餐必備的醋,就是地理書上的種種記述。對於父親,對於山西,他的認知只能來自於母親講述和資料查閱。
  從青年時代,家境清貧的王壽來便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讀書時靠翻譯文字賺取零用錢到主管台灣文化資產部門,很難有誰可以比他更了解文化的力量。多年後,也正是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讓他第一次回到祖籍山西。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正如王壽來自己所言,從踏上山西土地的那一刻起,這首賀知章千百年前的詩句便縈繞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
  此次兩岸文化聯誼行的行程中,三晉文化作爲主線貫穿始終,『根祖』文化則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一路上,王壽來也發現,似乎自己和這裡的每一個景點都有著割不斷的聯繫。8日,代表團一行去祭拜了被稱爲『武廟之祖』的解州關帝廟,一千多年前,『關公』這位兩岸都在祭拜的人物正是生於山西;9日,在洪洞縣大槐樹景區,剛剛走進大門,一個寫有巨大『根』字的影壁就赫然眼前,而山西也正是王壽來自己『根』的所在;參訪期間,主辦方還專門爲當月過生日的兩岸代表集體慶生,王壽來也是其中之一。
  在山西各文化景區的行程讓他感慨頗深,一方面,山西沉澱下來的悠久歷史讓他讚嘆不已;另一方面,王壽來也發覺兩岸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有很多值得互補之處。這些,他都將在行程末尾的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上一一道來。『第一次回到故土,覺得任何一個景點都值得住上幾天,細細去品味、研究,因此,我也會暗下決心,未來一定會專門找時間來山西。』
  在台灣,王壽來曾主管文化資產部門,在任期間,王壽來便多次同大陸的文化機構合作,接待來自大陸的參訪人員。
  『多做這種文化類的交流,促進相互了解,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王壽來說,『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中華文化傳統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祖輩積澱和流傳下來的中國式哲學理念是整個民族的財富,兩岸同胞需要攜起手來對其進行保護。』
  王壽來說,中華兒女五百年前是一家,此行的台灣代表中,同樣有很多人祖籍大陸,他們又何嘗不是在『尋根』呢。『兩岸目前在文化、觀光、經貿等方面有著逐漸親密的往來。未來兩岸妥善解決現有的分歧也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爲畢竟兩岸人民血脈相連,沒有誰能夠分開這種聯繫。只要根連在一起,兩岸和平統一就一定會實現。』(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