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德國漢學家顧彬:很少有中國作家擅長朗誦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1 20:14|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953| 評論: 0|來自: 長江日報 

摘要: 『除了王蒙、張承志、楊煉等人,很少有中國作家擅長朗誦。』日前,一向語出驚人的漢學家顧彬又對中國文學圈提出批評。    記者歐陽春艷   前不久,他在北京一所高校講完課,用德語朗讀了一遍自己創作的詩歌 ...
『除了王蒙、張承志、楊煉等人,很少有中國作家擅長朗誦。』日前,一向語出驚人的漢學家顧彬又對中國文學圈提出批評。 
  記者歐陽春艷
  前不久,他在北京一所高校講完課,用德語朗讀了一遍自己創作的詩歌【在香山】。然後他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談到了對中國作家朗誦水準的不滿意。準確地說,他是在批評。他提到余華,在波恩大學,余華受邀朗誦自己的作品,但他拒絕站在講台前,想讓他的德文翻譯朗誦。顧彬再三邀請,結果余華的朗誦『沒有味道,沒有意思』。
  今年以來,國內很多文學活動,都採用了朗讀的形式。上周日,捷克著名作家博胡米・赫拉巴爾誕辰一百周年,在北京蓬蒿劇場咖啡館,舉辦了一場赫拉巴爾作品朗讀會;今年4月,爲紀念馬爾克斯逝世,北京、上海、杭州三地舉辦的接力誦讀會,也在全國頗有反響。
  目前國內的小說誦讀會,朗讀的內容絕大多是外國文學作品,參與者也大多是普通讀者。中國作家對於朗誦自己的作品,確實如顧彬所說,頗爲羞澀。去年,華中科技大學邀請著名作家韓少功和格非來漢講學,在一個沙龍上,一些熱心讀者朗誦了兩位作家的代表作。沒想到,這令他們頗爲不好意思:『很少聽到有人朗誦我們的作品,包括我們也不太會朗誦自己的作品,甚至有點兒難爲情。』
  作家方方:中國作家正在慢慢習慣朗讀 
  記者歐陽春艷
  對於顧彬評論中國作家不會朗讀,省作協主席、作家方方昨日表示比較贊同這個觀點,不過她說:『我去過德國,他們確實很喜歡在文學活動中進行朗誦,我覺得這是他們民族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但也不是每個德國作家都擅長朗誦,有人念得好,有人念得真不好。』
  2008年,方方在自己創辦的『Women愛讀書會』上,首度公開朗誦了愛情詩,此事還被媒體報導過。方方向本報記者坦陳:『我一向不善於表達情感,習慣用嘲笑、調侃的態度視之。到現在,讓我在公開場合朗誦,我仍然有些不適應。』
  方方認爲,或許是民族性格使然,中國人大多不習慣在公共場合朗誦,但中國的全民朗誦習慣也不能叫沒有,『比如紅軍在長征路上,也還朗誦詩歌呢』。『只不過,以前國內的文學專業活動不多,作家們沒有公開朗讀的習慣,這跟國外確實有差別。』方方說。
  在自己最近組織的很多文學活動中,方方有意加大了朗誦的比例:『與生澀的對話沙龍相比,讓作家和讀者一起朗誦文學作品,這是一種最簡單、最易懂、最易普及的文學活動。包括我在內的中國作家們,也在慢慢習慣朗讀。』
  出版人黎遙:白話文讀起來不對勁 
  記者歐陽春艷
  昨日,新經典文化公司外國文學部總編輯黎遙告訴記者:『大家會越來越認識到朗誦是閱讀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分享式的閱讀,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文學活動中,比如接下來我們還可能會舉辦智利詩人聶魯達的朗誦會。』
  黎遙所在的新經典文化,是馬爾克斯、門羅、村上春樹等眾多世界文壇大腕中譯本作品的出版商。黎遙因此在文學圈內有很多作家朋友,他告訴記者:『私下我們也交流過,爲什麼除了表演性質的朗誦,大家現在都不太習慣朗讀自己或者別人的作品?我們的結論是,或者這是漢語變化使然,比如白話文學作品音律感覺差,讀起來不對勁。』
  『且不說極具韻律美的唐詩宋詞,就連六朝時期的駢文,那也是極爲適合口語朗讀的。』黎遙認爲,隨著白話文的普及,漢語的韻律之美弱化了,這也是很多中國作家不願意朗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社會經濟文化總在發展之中,我覺得朗讀會很快在中國文學圈再度普及起來。』黎遙說,『默讀、朗讀、接力閱讀,即使是同一本書,大家也會越來越傾向於用更多的方式去閱讀,從中尋找文學之美。』
  朗誦會是造就大眾的詩歌現場
  【延伸】
  于堅
  漢語本來是一種音樂性的語言。在數千年中以詩爲主流的音韻美化中,漢語的音樂性越來越濃重。
  漢語中的四聲平仄和輕聲,就像古代五音『宮、商、角、征、羽』。它令漢語富於音樂性。平仄使得沒有音樂性的漢語不存在。平仄的律化、正聲規範了漢語的音樂性,但也束縛了漢語的自由旋律。
  白話詩放棄了律化,反而解放了漢語的原始音樂性。詩歌並沒有失去音樂性,反而更豐富了。
  傳媒已經比詩經時代大爲進步,印刷技術的普及使朗朗上口、易於背誦、傳誦不再是詩的主功能之一。新詩的聲音來自個人,它的節奏、旋律是私人聲音的藍調、布魯斯式的即興。
  在現代,讀者可以通過印刷品來讀詩。每次閱讀都是一次性的。因爲音視頻、書籍不會消失,讀者可以無數次地消費它,而不必通過背誦來擁有。
  詩朗誦會是現代詩傳播的一種形式。印刷品是無聲的,朗誦會令作者的真聲能夠被讀者聽到。印刷品是沉默的,朗誦會可以將詩的聲音重現於公共空間。作者與讀者同在現場。
  早期的新詩朗誦也導致聲音的暴力。自從文字出現後,漢語就不僅僅是聲音了。現代流行的朗誦取消了字,字與聲音分裂。使詩成爲從音退回聲。固然能夠使詩情緒化、感性化、口語化,但也使詩簡單化、口號化、標語化、廣告化、宣傳化。
  電子屏幕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詩的傳播手段,它仿佛爲現代巫術而出現。作者可以念更爲複雜的詩,字與聲音不再分離。朗誦會的目的是讓聽眾聽到作者的『鄭聲』,而不是用規範的聲音去統治作品。
  (本文摘自于堅【談詩的制度】,標題爲編者所加)
來源:長江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