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西安兩家書店啟動24小時試運營 收支不平衡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2 01:46|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769|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夜間逛書店、品味書香非要去『三聯韜奮』嗎?繼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之後,1000公裏外的陝西西安也有兩家書店提供了新的『夜文化』選項。從6月21日晚開始,陝西萬邦圖書城和西安嘉匯漢唐書城啟動24小時試運營。其間,嘉 ...
夜間逛書店、品味書香非要去『三聯韜奮』嗎?繼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之後,1000公裏外的陝西西安也有兩家書店提供了新的『夜文化』選項。從6月21日晚開始,陝西萬邦圖書城和西安嘉匯漢唐書城啟動24小時試運營。其間,嘉匯漢唐書城小寨店每周一、三、五、六營業24小時,萬邦圖書城小寨店每周二、四、六、七營業24小時。兩家相距不遠的書城聯手合作,提供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萬嘉夜讀』選項,讓古城西安的城南地區,每晚都有為愛書人亮起的燈光。 
  收支不平衡需各界支持
  嘉匯漢唐書城把一樓800平方米作為24小時營業的主陣地,經營定位確定為新書、暢銷書和名著,對文學類、生活類書籍略有側重。相比白天的售書區域,晚8點後的『24小時售書區域』有所縮減,節省出的空間添置了許多適合夜讀的桌椅、枱燈和綠色植物,還加裝了可以讓讀者互相交流的座位。萬邦圖書城的一層和二層夜間全部開放,共1200多平方米,樓梯座位能容納100多人。位於二層的木光書吧也是24小時營業,書吧的座椅都是寬大的沙發,並隨時為有需要的讀者提供飲食。
  萬邦圖書城總經理助理曾祥平說:『萬嘉夜讀・夜書房活動受到了省、市政府的關心與支持,目前還處於嘗試與探索階段。兩家書城在時間上錯開,一是考慮夜間營業成本較大,二是考慮方便讀者選擇。其中,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電力和人力。以首日開放為例,當天晚上萬邦就比平時多耗費了400多度電,人力投入也是平時的1.5倍。但銷量也比平時提高了50%多,這說明晚間還是有大量讀者的。』然而,『讀者眾而顧客少』的現象在兩家書店同時存在。嘉匯漢唐書城副總經理羅秀珍表示,目前一晚上1萬多元的銷售額根本支撐不住夜間的開銷,平均而言,夜間的銷售額要達到每晚近3萬元才能收支基本平衡。
  有學者認為,實體書店實現24小時營業對於西安這座文化底蘊厚重的城市而言,有着積極的意義。但作為一個經營性的企業,要想在24小時的經營模式上走得更長遠,還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努力。
  單純看書應有更多選項
  『現在書店實行「24小時營業」,還舉辦講座、讀詩會等一系列活動,是個好去處。以前晚上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出去喝啤酒、吃烤肉,挺沒意思的。現在夜場購書還有七五折優惠,我這5本書才花了80多塊錢。』在嘉匯漢唐書城『夜購』的讀者高先生說。16歲的白家慧正在認真地做筆記,她在西安市鐵一中學讀書。『平時我放學後書店就關門了,現在24小時開放,我就可以經常來漢唐書城看書學習了。』她說。
  『對廣大市民來說,24小時不打烊是好事,但關鍵還要看書店是否能夠堅持下去,畢竟對以營利為目的的書店來說,賣出更多的圖書才是關鍵所在。』讀者羅先生說。『我是來體驗的,常來會有壓力。』一位張姓讀者向記者表示,書店是經營性單位,免費讓顧客通宵看書讓大家受寵若驚,只得以多購書來回饋書店,自己難免有壓力。他希望有公共圖書館能在夜間為市民服務。
  需更多『24小時』服務來配套
  『希望能夠堅持下去!』這是讀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還有讀者在書城的留言本上寫下『且行且珍惜』。網絡閱讀、電子書等新興閱讀方式的興起,對實體書店產生了很大衝擊。從長遠來講,實體書店應該怎樣生存下去?喜愛紙質書的讀者,又怎樣面對漫漫長夜呢?『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體驗閱讀,把書店做成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空間。』曾祥平表示,『單靠賣書是很難存活下去的。我們要讓這個空間裏有書、有吧、有沙龍、有培訓,讓讀者感覺在這裏讀書不是為了買書,而是「悅讀」。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一小眾愛書的人提供夜讀的場所。』
  書店『夜行』需要更多的『24小時』服務來配套。目前西安市雁塔區正在打造的24小時不夜圈,包括餐飲、商店等。這樣,安全、交通等方面也都能為『夜書房』提供良好的外在環境。羅秀珍建議:『我們能不能和旅行社聯繫,把24小時書店作為新景點加入旅遊線路?到了冬天是否可以引入咖啡、簡餐,把書店做成一個多業態混合經營點?』
  『半年之後,希望聽到讀者說:「咦,你還在?」對,我還在,因為讀者需要!』一位書店管理者表露了信心。 記者 秦 毅 通訊員 雷 潔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