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揭秘『北漂』群眾演員 『大牌』日工資達幾千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6-30 07:58|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739| 評論: 0|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他們穿梭於片場之間,卻不是明星大腕,只是鏡頭中的浮光掠影;為了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們背井離鄉,用時間去守望,等待奇蹟的出現。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群眾演員。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迎來突飛猛進的時代 ...
他們穿梭於片場之間,卻不是明星大腕,只是鏡頭中的浮光掠影;為了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們背井離鄉,用時間去守望,等待奇蹟的出現。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群眾演員。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迎來突飛猛進的時代,群眾演員作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用愈發凸顯。最近,香港導演爾冬陞的新作【我是路人甲】,登上了【荷里活報道者】等外國媒體的封面。這部電影講述了長期在橫店影視城打拼的『路人甲』們的生活經歷,預計於明年上映。
  除了橫店,北京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北影廠』)也是群眾演員的聚集地。據說,北京的群眾演員有50萬人之多。就像商界的馬雲那樣,從北影廠走出去的王寶強被當作群眾演員中的代表,一個被視為『草根逆襲』的勵志人物。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群眾演員都揣着『明星夢』,有的人是為了一日三餐,有的則是為了追星或者體驗生活。大部分群眾演員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很多人連普通話也說不標準。即使他們心裏清楚,成為下一個王寶強的幾率有多小,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在北影廠的大門口等待。
  去年春,南方日報記者曾跟隨部分群眾演員,赴北京朝陽區某劇組深入採訪,不久前,又對受訪者進行了一次回訪。我們對這個群體的觀察,就是從這一個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開始的。
  1
  關鍵詞:等待
  『我想做中國的卓別林』
  58歲的梁守愛住在北京昌平沙河鎮的出租屋裏,每月租金400多元。13年來,梁守愛一次又一次坐同一班公交車,經過1個小時的顛簸,來到北影廠門口。臨出門時,他會帶上烙餅和白開水,這是他的午飯。
  在北京群眾演員的圈子裏,梁守愛小有名氣。幾年前,國內某主流網站推出過一檔節目,叫【中國人的一天】,第一期報道的嘉賓就是他。只不過在北影廠門口,人們並不常叫他的本名,而是按『圈內人』稱呼藝名的習慣,叫他『野狼』。
  蓄着絡腮鬍子,扎着小辮兒,這是來自內蒙古赤峯市的梁守愛保留多年的造型。一年前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他時就是如此,一年後依舊沒變。不變的,還有他的『堅持』。
  梁守愛出身於工人家庭,年輕時上山下鄉當過知青,後來在一家外企上班。2001年下崗後,他舉家來北京打工。起初,他做過小買賣,也給個體戶打過工,但做的時間都不長。直到有一天,梁守愛從收音機裏聽到還有『群眾演員』這個行當,他決定成為其中一員。梁守愛自己的說法是:『我的血管裏流淌着藝術的血液。』
  做過多年群眾演員的人,一旦來了興致,便會津津樂道自己的參演經歷,圍觀的新人則投以羨慕的目光,這是北影廠門口常見的一幕。做了十多年,梁守愛也算是『老戲骨』了,他出演過的角色有400多個。聊起參演過的電影,梁守愛如數家珍,比如,在電影【建國大業】、【赤壁】、【永不磨滅的番號】裏他都露過臉。雖然很多時候,他在鏡頭裏只是一晃而過。
  梁守愛的妻子在北京做保潔員,一開始很反對梁守愛幹這一行,覺得不靠譜,後來拗不過,只得順從作罷。但對於現在的她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在看電影時,通過他扎在後腦勺的小辮子,認出他來。在外地工作的兒子也很支持他演戲,這令梁守愛感到很開心。
  在北京,普通的群眾演員一天工資,從30元至80元不等。特約演員則分為小、中、大三個級別:小的特約演員會有一兩句台詞,日收入100元左右;中等特約演員每天收入400-500元;有名氣的特約演員一天最多能達到幾千元。目前,梁守愛已經脫離了『普通群眾演員』的身份,片酬達到每天2000元。去年,梁守愛還以配角身份參演了謝霆鋒、高圓圓主演的電影【一生一世】。在片子裏,他扮演的是與謝霆鋒一起在秀水街做買賣的商販。
  與片酬的水漲船高相隨的,是梁守愛『粉絲』的增加。走在北影廠附近的大街上,他經常會被人攔住要求合影。雖然收入增加了,但梁守愛並沒有改變維持了多年的生活習慣。他的午飯仍然是烙餅就白開水,他和老伴仍然到批發市場去買菜,買水果也是挑最便宜的。
  現在,梁守愛還會乘着那趟公交到北影廠,等待更多的機會。對他來說,等待是一項基本功。『我不滿足,我想天天都能站在舞台上,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守愛說自己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去年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還要再演20年的戲,如今他又給這個期限增加了10年,『再演30年!』『雖然我的表演已經得到了認可,但我想做中國的卓別林。』
  2
  關鍵詞:游離
  『人很容易離開,但思想離不開』
  6月26日,是孫志民前往牡丹江的日子,一部動作電影將在那裏開機,孫志民至少會在那裏呆20天。『能跟組20天,我就有20天的活兒,這就意味着這段時間的收入是穩定的。』孫志民也不知道他做群眾演員還會做多久,至少能長期跟組,能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
  和王寶強一樣,27歲的孫志民也來自河北,他說自己就是因為看了王寶強接受採訪的視頻備受鼓舞,來北影廠等活兒的。在此之前,孫志民在老家承德做保安。他只有初中學歷,這在群眾演員中很普遍。據2012年的一份【中國群眾演員生存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的數據顯示,以浙江橫店影視城為例,90%的群眾演員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82%。
  2012年來京之後,孫志民有點後悔了。『年輕人不要來當群演。老人來了還可以熬一下時間,熬成了特約演員一天能掙幾百,而像我們這樣沒經驗的,拍一天一夜也只能拿四五十元錢。』
  孫志民住在昌平沙河一間瀕臨拆遷、月租150元的房子裏。即便節衣縮食,他每天也至少要花30元。來北京近2年,他的銀行賬戶裏沒有餘錢。他的父母在老家賣服裝,一直勸他回家跟他們一起合夥做生意。孫志民不願意回去,原因之一,是『不想過平庸的生活。』還有一個原因是,『覺得沒有臉面回去。』
  在北影廠門口,每天都能看見新面孔的加入,另一方面,每天都有人離開。根據上述調查報告,群眾演員放棄的原因,排第一位的是『工作不穩定』,此外還包括『發展前景渺茫』、『生活條件太艱苦』、『權益受到侵害難以得到保護』等。
  年紀越來越大,買房結婚遙遙無期,孫志民不是沒有動搖過,而他也確實嘗試過轉行。他做了一段時間房產中介,但兩個月內,一套房子都沒賣出去。於是,他只好重操舊業,繼續做群眾演員。
  回看這段可以說是失敗了的『出走』經歷,孫志民有着自己的理解:『賣房子有很多人掙大錢,可前提是要培訓幾個月,我等不及了,年齡等不及了。』孫志民很想談戀愛,但他一直都沒有女朋友。他最大的心願,是希望今年年底能找個對象。
  至於長遠的夢想,他說:『等將來有錢了,註冊一個廣告公司。名字都想好了,但就是沒錢。』
  到現在,他仍然舉棋不定。他說自己的心態『就像一個老人』。『要離開這裏很容易,但我的思想不離開也沒辦法。總覺得有個什麼東西在勾着你。』
  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他放棄群演?孫志民想了想,回答說:『如果給我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我也不願意做,因為當群演工資是按天結算的,能天天見到錢。』
  3
  關鍵詞:生存
  『奮鬥才能生存下去』
  有人將群眾演員分為三類:一種是期待出名的影視愛好者,一種是對影視圈充滿好奇的年輕人,還有一種是靠當群眾演員維持生計的人。88歲的趙本一,就是第三種人。
  當演員是為了掙錢,趙本一從不避諱這一點。平均下來,趙本一每個月能掙兩三千塊錢,與一般的群眾演員相比,這樣的收入已經不低了。
  『如果不掙錢的話,在北京就生存不了。年輕人可以去當保安,但我只能做這一行。』雖然演戲是為了維持生活,但趙本一也強調,『演戲能讓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一個老頭,孤零零待上幾年,很容易得老年痴呆。但是,我和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保持溝通,這能更新我的思想。』
  趙本一是江蘇人,他自稱年輕時是林彪領導的東北第四野戰軍的抗日戰士,曾經和董存瑞是同一個連的戰友。退伍之後,他和老伴在遼寧養過雞,種過葡萄。1992年,老兩口來到了北京,很快,他就開始做群演。不幸的是,沒幾年,老伴就得病去世了。他用『流浪』這個詞來形容自己20多年來的獨居生活。他沒有固定的住處,或許是軍營的生活練就了他吃苦的本領,為了省錢,橋洞是他常年居住的地方。他並不覺得這麼大歲數了住橋洞有多苦,『就是夏天蚊子多,有條件了就買點蚊香。』
  趙本一連續演了十幾部戲,才等來了有台詞的角色。每接到一個角色,趙本一都會用心琢磨演技,私底下練了很多次。他說:『記台詞的功夫也是我自己練的,我還特意學過英語,果然派上了用場,有一次演難民,我就說了句英語。』
  通過接戲,趙本一也積累了一些人脈,他認識一些導演,還給自己做了一份簡歷,印了名片。一般情況下,有台詞的角色才會被列入簡歷。趙本一的簡歷顯示,他曾演過馮德倫【太極】中的十八長老、張紀中【英雄時代】中的部落長老,以及【建國大業】中的民主人士陳叔通。
  趙本一今年接到的戲並不多,加上拍廣告也只有6次,他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他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夏天做群眾演員的活兒比冬天多,但競爭者也多了。
  因為生活拮据,大多數群眾演員會在拍戲間隙做些零工,比如臨時保安、鐘點工等,還有人會去醫院、火車站,幫人排隊掛號、買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群體也是北京一個流動的廉價勞動力市場。
  採訪中,『生存』是趙本一多次提及的字眼。為了生存,沒戲拍時他也會另謀出路,比如當人體模特或裝卸工。『當卸工掙錢少,別人不願干,但我願意。有收入,還能鍛煉身體。很多人都說我力氣大,能把一袋米扛上車。人要奮鬥,才能生存下去。』
  趙本一沒有子女,只有一個侄子在上海。他的侄子每年都會來看他,想把他接到上海,但他覺得在北京更自在。
  其實趙本一也有過不當群演的念頭。老家離長江近,打漁是件不錯的事情,『但回去修房子要好多錢,而且我沒有船,買船的話也要好多錢。』趙本一喃喃地說。
  4
  關鍵詞:理想
  『不上春晚不罷休』
  在群眾演員這一行裏,流傳着許多關於王寶強成名前等戲的故事。例如王寶強當年在北影廠門口『趴活兒』時,會在樹杈上睡覺。王寶強本人在受訪時也曾多次提到這個細節。
  憑【天下無賊】一舉成名之後,王寶強並沒有立即告別北影廠和建築工地。田長生就是在這段時間裏認識王寶強的。『我們一起在八一影視基地演過日本兵,當時王寶強還在工地上班。後來有導演邀請他,他就把工地上的活兒辭了,專心拍戲。我沒有他的運氣,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什麼都能做到。』田長生回憶說。
  田長生49歲,四川遂寧人。以前在四川做廚師,2003年離異後,他來了北京,做過一段時間老本行。偶然間,他在報紙上看到招群眾演員的廣告,出於對表演天生的喜愛,他當即決定報名。
  明星拍戲受傷是常有的事情,對群眾演員來說也是如此。拍電影【赤壁】時,有一個六七百人從山上衝下來的場景,田長生也在其中。當時,他摔了一跤,從山上滾了下來,右手劃傷。還有一次,他從戰船上跌入水庫,所幸無礙。『一般劇組都會給補償,但我覺得受傷的又不止你一個,如果因為你的表現而影響了其他人,也不好。劇組的人也會給你精神鼓勵,誇你演戲演得好。』
  做了一段時間群眾演員後,田長生也開始當『戲頭』,負責幫忙聯繫其他群眾演員。『有時候群眾演員一下子需要六七百人,幾個人喊不來,就讓我們每個人找幾個。本來一個演員60元,叫來一個我能掙20元,叫六七個能掙100多元。』
  大多數帶着板凳在北影廠門口等戲的人,心裏都明白,王寶強終究是一個『傳說』,田長生也不例外。『成名要靠運氣,也要有一技之長。』他覺得自己的特長,除了演戲,就是唱歌。田長生曾經在地下通道遇到過成名之前的『西單女孩』,他記得當時她的手都凍傷了還在唱歌,『這觸發了我唱歌的念頭。』
  田長生隨即購置了一套音響設備,在西直門附近唱歌。他學會了簡譜,也能寫歌,但因為沒有錄音設備,只能到錄音棚去錄,『我那時拍戲掙的錢都拿去錄音了。』
  北京奧運會前,田長生創作了不少奧運歌曲,如【歡迎參加北京奧運會】、【北京2008】、【中華民族一條心】等。2008年汶川地震時,田長生帶着自己創作的歌曲和音響設備回到老家,給災區群眾唱歌。返程時,一位災區朋友送給他一輛摩托車,田長生一路走,一路唱。那段時間,他一度成為當地媒體的焦點。
  如今,拍戲之餘,田長生的生活被一場場演出所填滿,這些演出當中9成都是公益性的。他的隨身家當從昔日的菜刀菜板,換成了一個舊音箱和一個話筒。田長生有一個兒子,現在大學畢業了在北京工作。『我沒有去找過他,但他來看過我,他沒有錢我就給他打生活費過去。』
  過去跟他學做菜的徒弟,對他的選擇不理解,『那麼好的手藝不去炒菜跑去唱歌。』但田長生的想法是,把歌唱出去,唱到春晚去,還要唱到海峽對岸的台灣去。『不上春晚我不罷休,我要讓徒弟知道我這些年沒白辛苦。』
  (撰文/攝影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劉長欣 實習生 賀婷 李紅陽)(除署名外)
來源:南方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