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部副部長:非遺項目評估機制等問題引官方關注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6-19 16:17|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557|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18日在京表示,非遺項目可持續發展的評估制度等12方面問題是文化部目前正在關注的。    作為今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由文化部主辦的『城鎮化進程 ...
中新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18日在京表示,非遺項目可持續發展的評估制度等12方面問題是文化部目前正在關注的。 
  作為今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由文化部主辦的『城鎮化進程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17、18日在京舉行。
  在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和由此帶動的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社會取得全面協調發展的同時,保護與傳承以傳統農業文明為基礎孕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新的挑戰。這一論壇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和現實而舉辦。
  遼寧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丙安坦言,中國的城鎮化按照幾何基數在增長,但同時古村落也是幾何基數消失的,城鎮化進程中非遺的保護必須要注意進程。他認為非遺的依法保護絕對不能一刀切、一個樣,希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儘量細化,可行性強一些。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美所副所長邱春林提出四點建議,即城鎮化應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斷了文脈;城鎮化應重視業態的多元化,在信息科技、機械科技為主體的結構當中,留下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創造性地用好非遺資源,再造有文化特色的城鎮;文化生態實驗區的非遺和相關聯物質文化遺產,要落實整體保護原則。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田青則認為:為了保持一個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寧可是小眾化一些、觀眾少一點,也要把原汁原味的東西保護好,使得文化多樣性這樣一種生態得以保持。他以剛結束的非遺展演為例,請來了川劇的崑腔來恭王府演出,『為什麼請他們?一是讓大家知道崑劇是百戲之師,崑劇對地方戲的影響要讓人看到;二來,現在一提川劇就是變臉,實際上川劇是絕代佳人,變臉只是這個佳人的指甲蓋,我們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在總結髮言中指出,文化部目前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集中在12個方面,即非遺保護與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改進,非遺主題與表現形式的拓展與豐富,非遺衍生品的開發,非遺的展示,非遺代表性傳人和保護生產群體的培訓與培養,非遺搶救保護成果的利用和傳播,非遺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非遺民間工藝的共公傳承和生存空間,非遺保護生產的國際合作的拓展與深化,非遺項目可持續的評估制度,開展非遺保護法的執法檢查以及新一輪的非遺普查問題。
  他表示,中國現在已經評了1900多個非遺傳承人,在世的有1700多個,非遺的項目有1300多個,這些項目的保護情況是需要評估的,因此要建立評估制度,對入選的非遺保護項目定期開展評估,發布評估報告,接受社會監督。同時還將聯繫相關部門開展非遺保護法的執法檢查,對保護不力的,至少要撤出名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