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台灣某教授新著引爭議 稱上古文明傳播由南向北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14-2-26 21:46|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477| 評論: 0|來自: 文匯報

摘要: 台灣中正大學歷史學教授郭靜雲70多萬字的新著【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主線在於論證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發源於江漢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這與學術界傳統主流觀點――中國上古文明 ...
台灣中正大學歷史學教授郭靜雲70多萬字的新著【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主線在於論證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發源於江漢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這與學術界傳統主流觀點――中國上古文明首先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由北向南傳播恰恰相反。
  新書問世激起了兩極分化的評論,支持者之一、中山大學人類學教授郭立新稱這將是一本『跨時代的、對於中國上古史研究和夏商周考古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著』;批評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許宏研究員則認爲,該書觀點雖令人耳目一新,其論證過程卻無法服人,『從基本概念的界定,到大的時空的把握,考古材料的取捨、乃至對他人成果的誤讀等等,處處都是硬傷,時見「學術上的關公戰秦瓊」』。
  一本著作爲何遭遇冰火兩重天?記者發現,這是中國考古學科進入轉型期的表徵之一。
  批評:選擇運用材料製造『新的神話』
  1月17日到2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在博客上連續發出10篇批評文章,逐條批駁郭著中所運用的考古材料和推論邏輯。
  許宏認爲,郭著爲將江漢淮流域文明的地位突出,在論據中選擇使用對自己有利的材料,厚『南』薄『北』傾向明顯。例如,『一本以「夏商周」冠名的專著,在100多幅圖中,居然找不到最能代表禮樂文明的青銅禮樂重器的身影。』他說,『任何對歷史進程的建構,都必須有紮實梳理過的材料來支撐,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在製造新的神話。』他強調:『對郭教授的評價,並非出於固守我們既有的認知體系,而是要強調考古學及其相關研究的嚴肅性。』
  肯定:『突破以往的研究思維』有意義
  歷史學者、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特聘教授姜廣輝卻認爲,書中觀點雖然顯得大膽而驚人,但並非異想天開之論,而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歷史研究。
  他指出,此書的意義不在於是否完全符合歷史真實,而在於它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思維。『此書出版後,難免會受到批評或責難,但我相信此書必將成爲一部不朽的歷史名著。在近百年的中國歷史研究中,我們的學術界一直缺乏這種以綿密的資料與大思維方法相結合來撰寫的歷史研究著作。在那些沒有文字記載的遺址文物面前,我們不能僅將有限的傳世文獻作爲解讀它的參照系,而應憑著歷史學家的辛勤努力,爲其創造新的、有助於作可能性分析的參照系。』
  作者:觀點無偏向,材料本身給出答案
  身處『靶心』的作者不認同許宏的批評,郭靜雲在郵件中稱:『綜觀許論似乎只爲反對而反對,有著極強的非學術的目的性。進行學術批判時,讀懂原文並以此爲標靶,當是應有之義。可許論卻多處曲解拙著觀點,樹立虛假標靶,然後大加撻伐。許論貌似擺出憑材料說話的架勢,但通觀迄今所見,並沒有提出任何新的材料和觀點,也無視拙著所用的與其設定的觀點不合的新材料。』郭靜雲表示,她對任何觀點都無偏向,『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材料本身給出了答案。』
  ■採訪手記 考古轉型需要構建新視角
  『幸好我沒有生活在哥白尼時代,不然會被燒死。』這是郭靜雲在給記者郵件中寫的一句玩笑之言。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玩笑更能代表她的心聲。
  郭靜雲說:『學術界對於重新認識夏商周三代歷史,已經有所準備。單一的、零散的考古材料不會說話,所以給研究者以隨意解釋的空間;但是,如果將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比較,系統思考,它就會給我們啟示,告訴我們一些相對確定的事實,排除很多錯誤的假說。』
  另一方面,撇開『南北中心說』的分歧不論,許宏研究員也向記者表示中國考古學學科目前進入了轉型期,需要構建新的視角。他說:『夏商周考古,從其定名看就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這個特色就是注重「以復原王統歷史爲目的的研究」。業內學者已經開始反思我們既往的研究思路、方法與結論。下一步,應該超越傳統思維,以考古學爲本位,構建可與全球文明史研究接軌的中國青銅時代研究的話語體系,使這一領域的研究視角與方法隨著整個中國考古學的學科轉型而得到提升。』 本報首席記者 吳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