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蔡錚:關心中國前途的君子的必讀書--【大國空巢】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3-10-31 12:29| 發布者: 肖民卓| 查看: 2595|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今年九月,我老家的 覓兒中學終於關門了。覓兒中學高峰時有六個平行班,五六百學生,如今湊不出幾十個學生。縣政府網站上說因為計劃生育和農民外流,使生源不足以開班,只得讓本地學生併到三十餘里外的一所中學。三 ...

今年九月,我老家的覓兒中學終於關門了。覓兒中學高峰時有六個平行班,五六百學生,如今湊不出幾十個學生。縣政府網站上說因為計劃生育和農民外流,使生源不足以開班,只得讓本地學生併到三十餘里外的一所中學。三四年前就有要關閉覓兒中學的傳言,本地百姓聞訊即自發組織,開着摩托車,拖拉機涌到六十里外的縣政府抗議。縣政府說並無此事,大家才解散回家。如今孩子太少(覓兒,原意為尋找孩子),湊不成班,學校拆了,再也沒人吭聲。

過去二十年間,我回紅安老家三次。每次都感到中國的人口危機正步步逼近,中國在劫難逃,而許多國人還困在棺材裡撓癢,不知死活。我們那個村子,原來三百餘人,六七十年後恐怕會空無一人。農民流入城鎮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沒有孩子;年輕人到了生育年齡,流入城鎮,生活不保,無法生育;而少數想生的還在計劃生育的鐵箍下不得多生。最近在我老家五六里處正在搞一個據說能容納10萬人的工業區,我不知這十萬人從何而來。

 中國之大,在於人口。我國現在所建的大碼頭,新城區,鐵路網絡,公路網絡,無一不是基於龐大的人口規模預期;而我國人口再生趨勢因社會經濟變化而發生逆轉,這些建設根本沒有考慮到中國正面臨人口急劇萎縮的必然趨勢。如今政府正在推進城市化。城市是讓人們堆積起來,相互擠壓,從而不得正常生育替換。現代城市毀滅人們的生育環境,生育意志和生育欲望,讓人堆積在狹小空間一起霉爛消亡。只有鄉村或近鄉村居住環境才是人口再生基地。此後中國的生育環境將必然導致自然生育嚴重不足。荒謬的是,就在此時,中國政府還在倒行逆施,繼續計劃生育政策。殊不知,本世紀讓中國屈膝下跪的將是計劃生育導致的嚴重人口老化和人口萎縮。

零三年回老家,我發現老家沒什麼孩子,吃了一驚。在那之前我還是堅定的計劃生育支持者,因為我印象中農民都在一個勁地猛生猛育,即便有強制的計劃生育,我國每年新生人口當還在2000萬左右。那時我找來人口統計資料一看,發現96年到2000年每年出生人口在12001500萬之間,嚇了一跳。頓時感到我國所有的人口學者都吃屎去了,中國政府完全瘋了: 每年只出生這麼點,還搞什麼計劃生育?我也奇怪自己怎麼沒去了解一下中國的人口問題。原來我們都被我黨的計生說教泥漿灌滿腦袋,卻自以為得到了中國人口問題的正確答案,從而對這問題不再探究思考。一般國人,也不可能對複雜的人口問題做專門研究。而國內那些靠證明國策偉大正確吃飯的所謂的人口學者,都是吃屎的,只竭力掩蓋我國計劃生育挖掘的巨大的發展陷阱,繼續摧眠國人,慫恿國家繼續民族自殘自殺的計劃生育政策。

我奇怪,這許多年來,我國政府如此長久地實施愚蠢絕頂的民族自殘自殺的計劃生育政策,怎麼沒人出來呼號奔走?中國的人口學家都吃屎去了,搞計劃生育的官僚們都只全心全意地吸中國嬰兒的血養肥自己,中國一般百姓還在政府的計劃生育就是好的摧眠中呼呼大睡,甚至為計劃生育喝彩叫好,這些年13億中國人就沒有一個頭腦清醒的?我們都是死人嗎?

還好,中國還有人。我發現了易富賢先生和他的【大國空巢】。易富賢先生讓我想到楚雖三戶,興中必楚。中國近代,楚人,尤其是湖南人,在民族危亡之際常率先登高疾呼,為民族振興立下汗馬功勞。易富賢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不亞於任何一個湖南先賢。

易富賢的【大國空巢】早年在香港出版,被中國列為禁書。今年年初才由國務院下屬的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有茅于軾,孔慶東的推薦短評。這本書是目前探討中國人口問題最全面完整的著作,是易富賢博士十餘年來嘔心瀝血之作。他從世界人口歷史,人口與人類文明興衰談起,再探討中國計劃生育的時代背景,中國的人口現狀和人口危機及解決辦法,為中國政府開了一劑良藥。

國家興亡,基於人口。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發展等等都在於人口。脫離了中國的人口問題談中國經濟是瞎掰,脫離了中國的人口問題談中國崛起是扯淡。任何一個關心中國未來的仁人君子都該看看這本書。但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國家危亡,有先知先覺者,有後知後覺者,有不知不覺者。對於中國的計劃生育製造的人口危機和國家發展陷阱,易富賢先知先覺。希望所有關心中國未來的仁人君子都細讀【大國空巢】,後知後覺,從計劃生育就是好的催眠中醒來,同聲疾呼我國政府痛改前非,緊急調整人口政策,亡羊補牢,以扶國家於未顛。

 20131016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