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漢字聽寫缺少科技內容:不能鑽到茴香豆的幾種寫法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3-10-29 18:10|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302| 評論: 0|來自: 天津日報

摘要: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於2013年暑期周末黃金時間推出,自8月2日開賽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掀起一股『漢字熱』。32支代表隊參賽,比賽以『報聽寫』的形式進行,選手們比拼『寫字』。   選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於2013年暑期周末黃金時間推出,自8月2日開賽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掀起一股『漢字熱』。32支代表隊參賽,比賽以『報聽寫』的形式進行,選手們比拼『寫字』。
  選手們面對的是諸多提筆難寫,更難記憶的字詞,如『驊騮、蠅營狗苟、軒輊、啁啾、溪刻、秕糠、抽抽噎噎』。對此,觀眾既有批評,更有肯定。批評者認爲這種比賽聽寫的字詞古怪生僻,有些『故意刁難人』,但更多的人把這種比賽上升到拯救『漢字危機』,弘揚中華文化的高度來讚頌。與一些網友感嘆『中國的文化太偉大、太高深了』,相吻合的是對決賽的描述:15位選手共聽寫了近七十餘個高難度詞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通曉古今、方言術語,幾乎全部涵蓋到了。
  然而,縱觀一至五輪和冠亞軍決賽考題,儘管聽寫的字詞的確涉及天文地理,但還是讓人感覺缺少了些什麼,即缺少了反映科學技術和現代文明的字詞,無論是古代科技還是現代科技的字詞較少,因而這種比賽只能局限在對文字的讀寫記憶,甚至是局限在古代文化和古漢語的層面,難以藉助這種平台傳播科技內容,並引導科學思維和創新,至少未能利用這樣的平台提升人們的科學素養。
  以大文化的觀點來看,科技屬於文化的範疇,而從應用的觀點看,科技是揭示真理和規律,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提升素質的重要工具或武器。儘管漢字聽寫比拼涉及了一些科技的內容,但還是顯得不足。
  例如,冠亞軍對決的考題是聽寫『峨冠博帶、雞樅菌、秕糠、珉玉、及笄、伊犁河、_目切齒』等詞。從大文化範圍細分,涉及器物、服飾、文學、地理、科技等,但真正涉及科技的東西不多,尤其是現代科技的字詞完全闕如。這是否反映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本來就是科技內容不多,還是其他的問題,可以存疑。
  即便不考慮李約瑟的7卷27冊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內容,也可以找到眾多反映中國科技內容的漢語字詞。字詞和語音一樣,只是語義的載體,從能說會寫這樣的載體中,人們更需要的是知道和領悟這些載體所承載的意義和內容。所以,漢字聽寫不應只是局限於純粹狹窄的文化,甚至古代文化,更應當包含反映科技這種社會發展推進器的文化內容。
  這些內容在中國並非沒有,而是隨處可見。漢字聽寫既要看到『耒耜、苧麻、蘼蕪、蒺藜子、鹽策』之類的描述生產、植物、藥物和商業的內容,也應當看得到描繪生態的涸澤(涸澤而漁或涸澤者蝗之原本也)的字詞,還應包括反映數學的『徑隅』(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塹堵』(直三稜柱)、『d米』(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米二十七,d米二十四)等字詞。
  當然,這些字詞是體現中國古代科技的內容,在今天有古漢語翻譯的問題在裡面,但是,既然『捍蔽、愣蔥、叱撥、裂罅、卮言、識荊、倚徙、鴟吻、公廨、溪刻、鳧趨雀躍』等生冷偏僻的字詞都可以作爲聽寫內容,反映科技的字詞爲何不能成爲聽寫的內容呢?
  不過,最遺憾的是漢字聽寫大比拼中,少有現代科技的內容。從實用的角度看,常見的一些最容易出錯的字沒有出現在考題中,如『黏液』(常誤寫爲『粘液』)、『症候群』(常誤寫爲『綜合症』),更有諸多現代科技的詞根本就不見蹤影。試試看,有多少人能寫得出下面一些反映各學科內容的一些漢字呢?
  關於生物的,如胸腺嘧啶、腺嘌呤;藥物的,如氨苄青黴素、氨甲蝶呤、安瓿瓶;解剖的,如屈戌關節、寰枕關節;生物化學的,如芳烴羥化酶、蒽二酮;物理的,如轉動瞬軸、贗規則旋進、慣量橢球、自耦變壓器;化學的,如共軛酸、吲哚、倍半萜、甾族化合物;數學的,如橢圓率、半稜錐體;生態和環境的,如霧霾、氯氟烴、海鼬、愛斯基摩勺鷸等。
  儘管沒有出現上述種種科技內容的字詞,但是,可以假設,一旦出現這樣的字詞聽寫,選手的表現要麼是比寫出『噤若寒蟬、韜略、偏袒、棒槌、縝密、殫精竭慮』等生僻字有更佳的表現,要麼是表現不佳或根本就寫不出來。如果是前者,應當寬慰,至少選手不僅文字功底紮實,而且科學素養較高,也對全民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和科技普及。
  如果是後者,即生僻字離人們的距離比科技字詞離人們的距離更近,這未必是中國人的福音。如果再鑽到孔乙己的茴香豆有四種寫法(茴、回、折椋┑難問中去,可能中國就離現代化越來越遠了。
  題圖攝影:朱文杰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