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醫養生科普如何繼續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2-1-21 01:17|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173| 評論: 0

摘要:   2011年7月5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24種編校質量不合格的養生保健類圖書,要求出版單位必須自檢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內全部收回銷毀,同時公布了6家具有資質的出版社,名單外的出版社今後將不能出版養生類圖書。這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2011年7月5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24種編校質量不合格的養生保健類圖書,要求出版單位必須自檢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內全部收回銷毀,同時公布了6家具有資質的出版社,名單外的出版社今後將不能出版養生類圖書。這一消息在養生熱的背景下,立刻引來社會廣泛關注。

  那麼,新聞出版署規範養生圖書市場措施是否奏效?百姓是否願意買單?養生專家出版市場反應如何?養生圖書市場受哪些影響?且看2011年,中醫養生何去何從?

  下架圖書仍能找到

  在北京的幾大圖書大廈,中醫養生類書籍已不是香餑餑,一兩年前市民火爆選購的場面不再,王府井和西單圖書大廈一層最顯眼位置擺放的暢銷書里,難覓中醫養生書籍蹤影。

  2011年冬季,沿著圖書大廈指引,記者在最頂層的『醫學、科技』區域的書架上,找到了中醫養生類的圖書。雖是周末,在中醫養生圖書區選書的人並不多,大都是中年和老年人。負責該區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市民都是一摞一摞地買這些書,很多人都拿著紙條直接來找書,而今年下半年養生圖書銷量明顯有所下降,『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對於新聞出版署明確要求下架的【不生病的智慧】、【從頭到腳說健康】等存在編校質量問題的24本書籍,記者在王府井、西單、中關村、亞運村等大型圖書大廈均未找到,但卻不乏很多『相似品』——有的圖書名字與下架書相似、但作者不同,有的圖書作者相同、名字相似卻換了出版社。

  然而,在北京海淀圖書城的一家私營書店裡,7種被要求下架的圖書赫然擺在了書店暢銷書的位置,當記者拿著【把健康徹底說清楚】詢問書店老闆該書是否被要求下架時,這位老闆振振有詞:『這些書都差不多,你願信就信,不信就算了。』

  目前盛行的網絡書店裡,24種被要求下架的圖書大部分仍能找到。8月底,名單上的18種圖書仍能在當當網買到,【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排在暢銷榜的第五位。

  對於新聞出版署發布的『53家之外的出版社不允許出版養生類圖書』這一規定,似乎也形同虛設。在西單圖書大廈的新書展示區,記者找到了兩家沒有規定出版資質的出版社,在新聞出版總署發布規範後出版了中醫養生書籍,並堂而皇之地售賣。如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呼吸病中醫特色診療全書】,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排毒保健小百科】。

  百姓被誤導,媒體成幫凶

  新聞出版署的這一系列舉動,初衷旨在規範養生圖書市場內出版單位的編校活動,與內容及作者沒有關係。然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件事被炒得沸沸揚揚。全國大部分媒體對於此事的報導均在標題上稱『不合格圖書』、『問題圖書』,而很少提及『編校質量一詞』,更有甚者,河北【石家莊日報】的標題是【省會24種偽劣養生書下架】,這一報導被人民網轉載。

  由於『編校質量』這一術語的定義對普通民眾略顯模糊,不少媒體將名單涉及的作者『一鍋端』,誤以爲被點名的書籍皆爲『內容虛假』而加以批駁,當『問題圖書』、『偽劣圖書』等字眼掩蓋了事實的本來面目,也難怪老百姓產生各種誤解。在王府井圖書大廈,一位推車裡裝滿中醫養生書籍的女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她是在給單位內部的圖書館採購一批養生圖書。『這些書我沒少買,現在養生書市太亂,各個出版社爲了掙錢拼命出書。』陳女士坦言,如果是自己花錢,她肯定不會再買這些書了,『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都很好,看多了就覺得很多都沒大用。』對於圖書下架一事,陳女士斬釘截鐵地說:『那些下架的書都寫得太膚淺,有點像生活常識,不是中醫本質的東西。』

  另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則沒那麼客氣,他略帶諷刺地說,那些『偽劣圖書』是要銷毀的,『能好到哪去?我還買過其中幾本呢,現在看來都上當了。』

  專家、出版社有意見

  此次公布的24本編校質量存在問題的下架圖書中,不乏一些偽中醫出版的書籍,但這些讓百姓感到『上當受騙』的圖書,是否真的都是『假冒偽劣』?不少下架圖書作者向記者表達了不滿與無奈。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國家級名老中醫,其提出的九種體質在公眾衛生保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著作【九種體質使用手冊】卻赫然出現在下架圖書名單的第一位。

  王琦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一消息,但並未在意,『編校質量存在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應該是出版社的責任,與作者無關。』然而,媒體的歪曲化報導,竟把王琦與張悟本、馬凌悅等偽中醫專家混同,自己潛心寫作的書籍被一概報導爲『下架圖書』,嚴重影響了中醫和中醫人的聲譽。

  而王琦更不能接受的是,所謂的編校質量問題,竟是『沒茬找茬』硬找出來的。按規定,圖書出版的編校錯誤率應控制在0.01%,而王琦的書錯誤率僅爲0.0119%,而這多出來的0.0019%是這樣的一些錯誤:『「這爲氣虛體質」應改爲「這是氣虛體質」、「國家級名老中醫」應改爲「國家名老中醫」』等。

  羅大倫的書籍【這才是中醫】同樣在下架之列,在新聞出版署對該書的【校對勘誤表】上,要求更正的有些只是簡單問題,如口語化表述、狀語前置等語法。

  進入『大名單』的出版社同樣也在發愁。『這件事出來後,中醫養生圖書賣不動了。』來自北京圖書大廈的數據表明,與前一個月相比,健康養生書銷量下降10%左右。一位資深編輯告訴記者,某類圖書市場的繁榮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而中醫養生類圖書自2007年異軍突起以來,基本已進入萎縮階段。尤其是2010年5月,張悟本的偽養生被戳穿後,養生保健類圖書出現負增長,結束這一類別連續5年領銜整體市場增速的歷史。『下一步,我們打算朝著更有深度、更專業一些的中醫健康類圖書發展』。

  規範應是市場與政府的平衡

  林林總總的養生書籍和養生節目,特別是互相矛盾的養生知識,讓很多受眾無所適從。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養生健康書籍和節目可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很多不科學的東西,甚至一些偽科學,包括迷信的東西充斥其中。

  從事圖書出版多年的譚先生透露,因爲嗅到了養生書的商機,近年來各類出版社紛紛涉足養生書籍。藉助以往捧紅暢銷書的營銷優勢,他們策劃的養生書甚至比醫學出版社賣得還火。此外,不少書籍是由民營的圖書公司策劃,再從出版社找書號出版。這兩種情況均可能出現書中內容的科學性無法得到保證。

  內容東拼西湊,質量無保證;若作者無資質,科學性更無從談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袁鐘錶示:『有些書雖然掛著知名專家的名頭,內容卻錯漏百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有些專家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得不到學界專家的普遍認可;二是某些專家只是掛名,收到出書邀約後就轉包給學生,學生可能上網亂抄一通,這樣就會出現問題。完全由寫手代寫或「代抄」的,質量就更無保證。』

  市場盲目追逐利益導致的混亂局面,迫切需要行政干預加以規範。針對這些現象,新聞出版署規定:通過評選推薦、資質管理、定期檢測、加強審讀等辦法規範養生書市場,其中明確指出只有醫學出版社才能出版中醫養生類圖書;圖書作者應是具有一定中醫藥專業知識、具備中醫藥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這一規定,從根本上保證了以後將有專業資格的編輯爲中醫養生圖書把關,這就不會再次出現張悟本、馬凌悅等偽中醫大行其道的現象。』中醫藥政策研究所一位專家說。

  新聞出版總署要求出版養生類書籍的責任編輯必須是醫學本科以上有資質的醫生,且出版養生書的單位必須要有5名以上這樣資質的編輯,這對讀者來說也許是福音,但書的好壞究竟誰說了算?不少出版社表示還在等待細則出台,誰來審、怎麼審,都是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爲了加強引導,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11月上旬召開了評審會,組織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和圖書出版專家分別從內容和編校質量方面進行評選,評出的20種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將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

  中醫養生科普呼喚『正規軍』

  目前電視台、電台節目中出現的一些偽醫學專家現象,部分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養生理論娛樂化。此次由於編校質量不合格而被要求下架的圖書,也因爲部分媒體的錯誤解讀而把中醫養生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中醫養生科普如何繼續?

  不少專家指出,張悟本、馬凌悅等養生怪論的盛行,恰恰擊中了中醫養生科普人才匱乏這一軟肋。『一些簡單實用的養生保健知識夾雜著真真假假的奇談怪論,竟然能在社會上大行其道。這暴露了我們科普建設的不足。』一位老科普談起近期盛行的『神醫神話』憂心不已。

  『現在社會上總有一些人討伐圍攻中醫,媒體一些不負責任的報導也引發消極影響!』一位資深中醫專家說。比如千百年來被證實非常有效的中醫放血療法,卻被不了解中醫的人批判,媒體在報導中則誇大其詞,採訪的所謂『中醫專家』稱『人的血液分爲靜脈血和動脈血』,這樣的社會氛圍對於中醫養生科普不利。

  『在這樣的現狀下,我們不但不能停止,反而要更加努力。』羅大倫說,『中醫科普仍然任重道遠,現在老百姓預防保健知識太貧乏、也很需要正確引導,我們不但不能因爲有阻力就停止腳步,還要加大力度,號召更多醫學工作者的「正規軍」,一起投入爲百姓進行健康教育的工作中。』

  目前,不少被要求下架圖書的作者已經按照修改意見修訂,正在重新申請出版新版圖書。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