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著名導演謝飛告誡90後觀眾:別只看喜鬧劇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0-13 00:07|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259| 評論: 0|來自: 北京晚報

摘要: 『影院不能只放那些給20歲左右年輕人看的喜鬧劇。』昨天,著名導演謝飛出席了紀實電影【藍風衣】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的新片發布會,一襲紅衣的他在發言中反覆呼籲,希望提倡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給主旋律影片一些空間。 ...
『影院不能只放那些給20歲左右年輕人看的喜鬧劇。』昨天,著名導演謝飛出席了紀實電影【藍風衣】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的新片發布會,一襲紅衣的他在發言中反覆呼籲,希望提倡電影市場的多元化,給主旋律影片一些空間。 
  『我之所以來參加【藍風衣】的發布會,是因為我的母親。』原來,謝飛的母親、老紅軍王定國老人今年已經一百歲了,『她的家鄉就是影片的拍攝地四川省營山縣,那是一個很艱苦的地方,我母親15歲給人家當童養媳,後來跑出來參加了紅軍,一直很關心自己的家鄉。』
  電影【藍風衣】根據作家陳天忠撰寫的報告文學【白衣丹心】改編,通過喀麥隆旅遊攝影愛好者優克的視角,講述了營山縣村醫侯方傑多年來為群眾義診送藥、幫助貧困患者的真實故事。1940年,侯方傑出生於中醫世家,14歲開始獨立行醫,2002年因出診摔傷左腿致殘。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組建黨員義診小組開始,侯方傑巡迴營山53個鄉鎮,義診7萬多農村患者,送藥下鄉30881劑,價值36萬多元,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活菩薩』。
  作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的侯方傑,在【藍風衣】中首次走上銀幕演自己。昨天,年過七旬的他穿着藍風衣、拄着拐杖上台(右圖),向觀眾講述了自己首次觸電的經歷。『因為是演自己,所以我演得挺自然,沒有壓力。』侯老笑着說,『凡是拍我一個人的鏡頭,百分百都是一條過。』
  『自己演自己,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謝飛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國內曾經拍攝了一批這樣的影片,當時稱作『紀錄性藝術片』,『比如上海女工【黃寶妹】、【三八河邊】等影片,對我們年青一代影響非常大。紀實性的故事加上合理的藝術加工,這類影片當時非常受歡迎。』而如今,這樣的主旋律電影顯然已經不是市場的主流。對此,謝飛直言,電影市場不能只有給90後看的喜鬧劇賣錢,應當更加多元化,『我聽說,剛剛獲得金雞獎的【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賣出了5000萬票房,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但我相信好的主旋律電影,能找到一條適合的出路。』
  25歲的青年導演連子告訴記者,整個【藍風衣】的拍攝團隊都非常年輕,他們在拍攝過程中也被侯方傑的故事深深震撼,『希望這部主旋律電影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記者 李俐 白繼開)
來源:北京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