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錢高於一切』 莫讓三躁風滲進文化產業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9-2 22:57|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132|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       中國作協副主席    核心觀點      現在的官場、商場、學場,流行『三躁風』:急躁、浮躁、暴躁。如果三躁風綜合症滲透進文化產業來,一定會走歪路       ...
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 

  
  中國作協副主席 
  核心觀點
  
  現在的官場、商場、學場,流行『三躁風』:急躁、浮躁、暴躁。如果三躁風綜合症滲透進文化產業來,一定會走歪路
  
  說起文化產業,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繁榮。表面看,我們的文化確實繁榮:每年創作幾千部小說,電影票房也破了百億,演藝市場也十分火熱。
  
  不過,現在的文化產業中也存在一種現象:錢高於一切。
  
  實踐證明,很多地方對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普遍存在急功近利、過分商業化、概念化的現象,許多古蹟、文物被改頭換面、重新包裝,在各類以『保護』、『開發』為名義展開的經濟活動中,存在對民族文化曲解、庸俗化的傾向,需要高度重視並加以糾正。
  
  現在的官場、商場、學場,流行一股三躁風:急躁、浮躁、暴躁。我國的文化產業起步晚,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思想、認識等方面的不足或誤區。如果三躁風綜合症滲透進來,文化產業一定走歪路:歪曲我們的傳統文化,動搖文化信念,誤導我們的信仰和價值觀,造成不良的文化影響和結果。
  
  文化是有精神力量的,如果把文化的精神信仰用浮躁的心態對待,文化功能就會喪失。高雅的文化庸俗化很可怕,現在很多文化產業的項目成了『掛羊頭賣狗肉』,掛着文化產業園的名號,借文化產業發展之名搞房地產,搞『文化圈地運動』,國家的政策很好,但在具體運作中存在着非理性狀況,甚至以文化之名行破壞文化之實。
  
  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都要變成錢,要有理性、負責的態度。任何歪曲、庸俗化都會從根本上危及、破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經濟、社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培養一大批優秀的文化產業人才,包括製作人才,管理人才,經營人才,既懂傳統文化又懂現代文化,要有世界眼光、了解國際文化趨勢。
  
  每一件文化產品的生產,都凝聚着文化藝術人才的心血和靈感;每一次文化產品消費,都是一次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潛在的心靈溝通與交流,這一特殊的規律,決定了人才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養、發現和使用好人才,就能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強勁的推動力。
  
  (本報記者胡洪江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