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論:文化產業何時有『鏈』?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28 23:38|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092| 評論: 4|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最近,台北故宮博物院『多寶格』禮品店的『朕知道了』膠帶賣得正酣,就算預定也要一個月以後才能到貨。另外,在這裏以典藏文物為創意的商品還有2400多種,像『翠玉白菜』『冰山一腳襪』都賣得很好;又想起正在如火如 ...
最近,台北故宮博物院『多寶格』禮品店的『朕知道了』膠帶賣得正酣,就算預定也要一個月以後才能到貨。另外,在這裏以典藏文物為創意的商品還有2400多種,像『翠玉白菜』『冰山一腳襪』都賣得很好;又想起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周邊更是賣得搶手。但是,我們本土的創意產品又在哪裏呢? 
  賣瘋了的『朕知道了』膠帶,每卷貨真價實的台北故宮版要60元左右,但卻阻止不了發燒友的瘋狂採購,而大陸的惡搞山寨版膠帶也隨之出現,價格低廉,文字多是網絡流行語,居然也火了。
  早在2005年,台北故宮就策劃了『知道了:硃批奏摺展』,當時的導覽手冊封面即印有康熙皇帝滿漢文硃批真跡『知道了』。隨後,台北故宮研發出『朕知道了』後續產品,從文化出發,以創意為謀,目標是產品鏈,可謂是路徑嚴謹、厚積薄發。可是,當時開發出的便簽紙、書籤、掛曆、摺扇等銷路均不甚理想。直到今年,將其與膠帶結合起來才大火。
  為何膠帶能大火?康熙是中華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英主之一,他辦公愛在奏摺尾硃批『朕知道了』;還有,用有『朕知道了』之霸氣字樣的膠帶來封箱子、袋子之口,相較同處行李傳送帶上那些芸芸素顏膠帶所粘的箱子,那叫一個酷斃了!因此,北京故宮博物院今年也向全社會徵集創意設計,好雖好,但已有先例,再搞雷同的策劃總是輸在新鮮感上。
  另外,意料之中的尷尬一幕再現:在淘寶網上,山寨版『朕知道了』不但引發淘友的搶購熱潮,各種版本的賣萌膠帶應運而生。這些山寨版膠帶包括有『朕就是這樣漢子』『賤人就是矯情』『臣妾做不到』『本宮乏了』等甄痔褰捍紙,也有『海賊王我當定了』『元芳你怎麼看』等網絡熱詞膠帶紙。怎麼看都是將創意變成了惡搞,充滿低級趣味。
  『創意產業其實是窮人的行業。』這是英國人說的,作為創意產業的先行之國,英國人首先體味出這個行業只要一台電腦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即可,但必不可少的則是活躍的大腦和滿腔的激情。
  貝理雅主政時期,在英國的大量工業舊城裏,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與才華的活動,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取用,發揮越來越大的創造財富與就業成效。貝理雅領導的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指導着全英國廣告、建築、藝術品與古董、手工藝、設計、時裝設計、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與計算機服務、電視與廣播的升級版轉換。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J・K・羅琳坐火車穿越英格蘭冒出了『小魔法師』的點子,一路寫下來,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已經風靡全球,電影、遊戲、玩具、服裝等相關產業獲利甚巨,讓這位昔日靠補貼為生的單身媽媽成了坐擁10億美元的巨富。
  工業化舊城的更新和重構當然也是從藝術開始的。業已基本癱瘓和廢棄的工業園區,使用成本低廉、自由,管理方式寬鬆,引得流浪藝術家、草根藝人、非主流先鋒派、個體自由職業者紛紛進入,這些草根們,在髒亂的工業廢墟裏追求個性、標新立異,追逐藝術的真諦。
  可是,隨着藝術帶來的影響力漸漸形成,慢慢放大,政府來了,整治環境,疏通道路,完善政策,理性地安排調整『廢墟』裏的一切。於是,成本上去了,管理嚴密了,權力與資本成功搶走了藝術的『話筒』,商業置換了藝術,藝術轉換成了貼金的符號和標籤。緊接着,消費精英化、商業高端化、居住酒店化成為這裏的典型形態,如紐約的曼哈頓下城海邊,北京的798藝術區等,原本順理順情的『草根』創意鏈條被芟除扭曲,『奢侈城市主義』又回來了。
  一個不可不說的事實是,在不少城市裏,政府主導型的文化產業園很常見。固然,這彰顯出地方政府城市轉型升級的決心和魄力,但我們要問的是:設『園』之前,文化產業的內涵弄清沒有,創意人才有着落沒有,創意到產業的鏈條有對接之策沒有?如果沒有因應之策,此園最後很可能就會變成餐飲、小賣部充斥的一座園,有的乾脆成了『山寨』世界創意的園。
  創意至少要深諳兩樣東西:一是文化傳統,二是世態人心。有了深厚的文化傳統,創意就會成為大文化中的一棵健康的『樹』;懂人心,並點化誘發,就有了『朕知道了』的熱銷。所以,創意是慢工細活,是『孵』靈氣的活,我們的決策者們要學會等待,學會順勢而為。(劉呈曦)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