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樂感文化悅讀為先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6-11-22 09:09|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177| 評論: 0|來自: 中國教育報

摘要: 快樂而閱讀,這是大教育家孔子矢志以求的境界。日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共四種的【閱讀中國】(包括『社會史卷』、『軍事史卷』、『科技史卷』和『藝術史卷』)系列叢書,正是秉承變閱讀為悅讀的理念, ...
快樂而閱讀,這是大教育家孔子矢志以求的境界。日前,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共四種的【閱讀中國】(包括『社會史卷』、『軍事史卷』、『科技史卷』和『藝術史卷』)系列叢書,正是秉承變閱讀為悅讀的理念,無論對材料的取捨、文字的敘述,還是圖像的搭配和版式的處理,都使展卷閱讀的我們,產生了一種悅目悅心的愜意感。

當然,生動性、趣味性並不是以犧牲學術性為代價的。其實,學術和趣味,思想與魅力本來就不是如有些人通常想像的那樣,是勢同冰炭不能調和的。在許多時候,恰恰是由於撰寫者堅持了學術性,不局限於常人的皮相之見,才使其敘述生動飛揚:或者把我們的目光從表面引向深入,一種豁然開朗的舒適感油然而生;或者糾正了我們的一些習而不察的所謂常識,在認知上產生一種心理感受的戲劇衝突,從而完成了在非審美學科的學習中達到的審美愉悅。這種審美的愉悅,從最本質意義上說,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尺度――美的尺度的正態效應。因為,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解放,而解放獲得的一種身與心的愉悅,是應該統攝學習全過程的。

例如,在【閱讀中國・社會史卷】的第三章,提到孔子在教育史的地位和作用問題,與一般通史類敘述不同的是,作者是從否定常識的一句論斷進入正題的,其論述道:
  
孔子向來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辦私學的人,其實不然。在孔子之前有鄭國的鄧析、壺秋子林,與孔子同時的有魯國的少正卯等人,都曾聚徒講學,大辦私學。少正卯的私學不僅規模大,而且名氣很高,使『孔子之門三盈三虛』,雙方對生源的爭奪,一度鬧得很厲害。只是相對而言,孔子所辦的私學最為成功。它一方面繼承了西周重視道德教育和重視六藝教育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倡導『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對於教育的壟斷。孔子編輯了一整套私學教材,總結了一系列教育和學習方法,從而奠定了中國的教育體系。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孔子不愧為萬世師表。

確實,在許多歷史論著中,是把孔子視為打破『王官之學』壟斷的第一人。大家習慣認為,此前,接受學習的主要對象是貴族子弟,是所謂的君子。所以,在當時,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不單單是文化修養意義的,同時也是身份地位上的類的差別。問題在於,孔子之前和同時,都有私學存在,但因為孔子明確提出『有教無類』,並形成了一套教學體系,這樣,【社會史卷】的作者在否定孔子為私學第一人的論斷的同時,又強調了『孔子為萬世表』的觀點。這樣,既肯定孔子的無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又對其『第一』予以否定,不但是提出了一個尊重歷史事實的問題,也對歷史的邏輯發展意義予以了充分估價。我們看到,對待歷史人物和事件,經常會面對所謂的『第一』的問題,而有時候,敘述者往往會不自覺地把邏輯的真實和事實的真實混而為一,以某一人物對以後產生的巨大邏輯影響來簡單等同於其事實上的第一,從而忽視了歷史發展的錯綜複雜。這樣的平面化處理,既沒有尊重歷史,也在認知過程中喪失了因觀點衝突而產生的具有戲劇化的審美意趣。

在閱讀歷史著述的怡然自得中,還歷來有『左圖右史』之一說。加之當下所謂的『讀圖時代』的到來,用圖像來呈現歷史的多姿多彩,似乎有着文字敘述所無法替代的功效。在【閱讀中國】書系中,在我們掀開的每一頁中,各種精彩的圖像紛至沓來,很容易吸引住我們的眼球。不過,這種吸引,不是為了以圖像的華麗來湮滅文字的蒼白;而是讓文字與圖像形成一種互動式的親和力,互為指引且互為提升,讓文字在圖像中飛揚起來,也讓圖像在文字的說明中,變得深邃而耐人尋味。例如,在【軍事史卷】第三章,敘述到春秋戰國的步戰時,頁面配以1935年河南汲縣出土的戰國銅鑒上層的三條步戰裝飾帶,每條裝飾帶上都有十多位士兵形象。他們姿態各異,兵器有別,這樣的排列錯落有致,顯得十分美觀。只有閱讀了這樣的文字,再細細琢磨這些畫面,我們才對這些美的圖像有了實質性的理解,有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統一的可能,並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有意味的形式』的那種審美自覺。

由於把整個中國歷史離析為四種專門史,使得在有限的篇幅中,也能夠集中筆墨來把一些專門問題加以較為詳細的敘述。例如,在【軍事史卷】第六章中,敘述元蒙騎兵戰術,就展開得比較充分,其中提到的『更迭馳突』的戰術,敘述生動。而【藝術史卷】中,指出宋代藝術是『詩意美和世俗美的分流』,也可說是把握了宋代藝術的總體風貌。

作者:詹丹為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