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内容搜索

汉学家与华人女性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2013-6-8 03:20| 發佈者: 正在补钙| 查看: 2143| 評論: 0|來自: 新京报

摘要: 《为中国著迷》   作者:傅吾康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99.00元   【浏览观察】   □牟尼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费正清自传》中,觸及自己私人生活的笔墨甚少。德国 ...

《为中国著迷》

  作者:傅吾康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99.00元

  【浏览观察】

  □牟尼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费正清自传》中,觸及自己私人生活的笔墨甚少。德国汉学家傅吾康的自传《为中国著迷》与此不同,书中不僅记录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关于自己的私人生活记录颇多。这些属性不僅包括他在中国的工作、交游和生活情况,书中记载他自己的艳遇也颇多,虽未详述期间详情且一带而过,但似无脱漏。

  傅吾康1912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亲福兰阁是驰名汉学家,著有自传《两个世界的回顾》。傅吾康先后进入汉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并于1935年拿到博士学位。服完一年兵役后,1937年5月来到中国,不时待到1950年。

  很快,傅吾康进入在北京的中德学会工作。家喻户晓,在当时的中国,此前的辜鸿铭、陈独秀是八大胡同的常客,胡适已经带国外友人参观妓院。傅吾康到北京不久,就时常去八大胡同“打茶围”。1938年秋天,傅吾康先和妓女雪花好上了,他一打电话,雪花就到傅吾康的住处过夜。一个月后,这段关系中缀,他又找到了另一个不到20岁的江苏姑娘红妹。

  《为中国著迷》记录,1938年4月,他径自去了天津。緣由是此前游览时意识了一个喜爱的舞女玉珍,并把她带到了自己居住的酒店。这次再见之后很快乐,“既工作又有私人生活”。而刚到北京不久,他就和女大学生刘诒娴“结下了很亲密的情誼”。

  同样是在1938年4月,傅吾康在中央公园结识了燕京大学中文系女学生朱炳荪,两人“多次见面并展开成亲密的情誼,但坚持在一定的限度内。”经过傅吾康,朱炳荪意识了作家王蒙的父亲王锦第,后者正负责北京市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由于王锦第,朱炳荪在1939年3月底拒绝了傅吾康。但是,她和王锦第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多长時間,而傅吾康和王锦第的情誼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而傅吾康经过王锦第意识了胡隽吟,他和胡隽吟1945年结婚,两人共度了大半生。

  1950年,傅吾康回到德国,任汉堡大学汉学系主任,不时干到1977年退休。1963-1966年,傅吾康应用三年学术假期,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做客座教授。1965年,他在泰国与舞女珍珠相好。1983年到1984年的冬季学期,傅吾康在广州中山大学做客座教授。他定期去香港,与女友香妹见面。香妹又一次短期分开香港时,推荐了自己的女友小刘和傅吾康做伴。1986年,他在香港找到了新的朋友吴金莲。此外,他还在吉隆坡和按摩师丽红相好。

  傅吾康在《为中国著迷》中的记载,与情色无涉,有的只是人类天性的自然开释。读者无奈獲悉,其妻子胡隽吟是否通晓其行为。但是,汉学家和华人女性的关系,并不自傅吾康起,也绝不会至傅吾康终。

  家喻户晓,娶中国女性为妻的汉学家还有高罗佩、李约瑟。魏斐德晚年时和中国女学者梁禾结婚;史景迁的妻子是台湾籍华人学者金安平;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妻子则是田晓菲。此外,易社强、马悦然、葛浩文等人都娶了华人女性为妻。尽管《费正清自传》关于自己私人生活鲜有觸及,但是,幾年前出版的一部传记显现,他曾和数码华人女性有过亲密关系。

  因为多年来主编《中国学术》,以及“海外中国丛书”,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与海外汉学家有着密切的联络。他有一个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对中国比较友好的汉学家,大都娶了一个华人老婆。可能,仅仅在文化、思维和学术上和中国文化产生联络还不够,身體上的连贯也很重要。”

  翻译家杨宪益与英籍妻子,汉学家戴乃迭毕生相濡以沫的故事,至今已成学界美谈。以刻画日本文化而知名的作家萨苏,便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妻,在其著作《与“鬼”为邻》中对婚后生活多有描画。类似这样,中国人钻研外国且娶该国女子的例子似不太多。以常识而论,类似这样的身體连贯,关于学术和文化的钻研无疑将大有裨益――毕竟,有一个文化的活体朝夕相处,显然将使钻研者的体验大为不同。其中巧妙,值得亲历者和钻研者关心和剖析。以当下的情形,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可能须要加油――婚姻和学术鱼和熊掌兼得,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原题目:汉学家与华人女性)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