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廣東山莊抗日粵軍烈士墓進入南京大屠殺研究視野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09-8-12 09:1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203|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今天下午,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生教授,在南京『廣東山莊』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此處的『抗日粵軍烈士墓』,是一處以前未進入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者視野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
今天下午,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生教授,在南京『廣東山莊』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此處的『抗日粵軍烈士墓』,是一處以前未進入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者視野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墓葬。


      『廣東山莊』位於南京中央北路張王廟40號。樹木蔥蘢的墓園深處,矗立着一塊方尖碑,上書『抗日粵軍烈士墓』7個鎏金大字,碑下埋有74具遷葬的遇難者遺骨。整個墓葬呈椅子狀,『椅背』處碑文為繁體漢字,大標題是『先傷後亡,驚怒吾邦。無以厚葬,是為國殤』,文為:『一九三七年,爆發震憾(撼)中外「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役。我粵健兒浴血奮戰,傷亡甚為慘烈。傷者多留醫南京城內八府塘後方醫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醫傷者均遭屠殺,其後由廣東同鄉會率人草草掩埋於山莊內。公元二○○○年七月,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奮後人,經廣東山莊理事會研究,籌資重建烈士陵園以慰先驅。抗日粵軍無名烈士永垂不朽。公元二○○○年十二月重建』。 


  記者在該山莊大門右側,見到一塊小石碑,上書:『本庄舊址在(南京)城內三牌樓。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記者注)被日本渦川部隊徵用,遂募資購地移建於此。遷墓理事會中華民國三十年十月日立』。


  該山莊駐會副主任梁廣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八一三』淞滬抗戰的粵軍傷兵,運抵南京後,住在八府塘後方醫院,同鄉會及各界都前往慰問。部分傷員治癒後出院,還剩一二百人繼續治療。日機轟炸南京,傷員遇難者有50多人,由同鄉會義工收屍,並記下了部隊番號、姓名,掩埋於時在三牌樓的『廣東山莊』。


  張生教授指出,史學界已將『八一三事變』後日機轟炸南京,歸於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範疇。


  梁廣生還介紹說,在南京淪陷、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八府塘醫院遭屠殺的廣東籍傷兵又有近20人,與先前被炸死的那50多人埋在三牌樓的『廣東山莊』。日軍見該山莊依傍金川河,有山坡,有綠化,有圍牆、祭堂、廂房、走廊,便霸占為日軍傷兵醫院。因山莊還埋有許多客死南京的廣東人士,其後人祭祀非常不便,經廣東籍人士據理交涉,『廣東山莊』被迫遷到現址。當時殮有遇難者的棺木,也一道隨遷來此。每年廣東同鄉會都舉行公祭。抗戰勝利後,粵軍還曾來此祭掃,並立有『抗日烈士之墓』的碑刻。『文革』期間,遇難傷兵的資料被毀。1997年,山莊將遇難傷兵的74具遺骨清洗、消毒後,歸葬在一起,建成現在的大墓。


  南京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委員、『廣東山莊』管委會主任徐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在淞滬抗戰爆發72周年和日本乞降64周年前夕,我們來到山莊緬懷這些遇難者,為沒能留下他們的英名而深感遺憾。為搶救史料,我們呼籲廣東的傳媒和海內外知情者,協助尋找遇難者的後人,留下遇難者的姓名,講述遇難者的抗戰事跡和遇難經過。


  張生教授對本報發表見解說,日本有研究者認為,在南京一戰中粵軍已突圍,因此遇難者不包括粵軍人員。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在南京仙鶴門、『廣東山莊』都埋有粵軍遇難者。中國史學界對南京大屠殺中醫院裡中國傷兵命運的研究,也有待深入。南京還有不少南京大屠殺遺址,亟待保護。


  本報南京8月11日電(記者戴袁支) 
來源:中國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