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特派揚州主任記者 探秘隋煬帝陵墓真真假假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5-7 17:21|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153| 評論: 0|來自: 遼瀋晚報

摘要: 4月11日,史載是隋煬帝被殺死的日子,而在1400多年後,他的陵墓被找到;4月14日,史載是隋煬帝下令開建大運河的日子,而在2013年的這一天,他又成了新聞焦點。各種巧合也許是歷史的指點,但是這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 ...
4月11日,史載是隋煬帝被殺死的日子,而在1400多年後,他的陵墓被找到;4月14日,史載是隋煬帝下令開建大運河的日子,而在2013年的這一天,他又成了新聞焦點。各種巧合也許是歷史的指點,但是這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護衛森嚴的帝陵

    『一直傳言蜀岡是龍脈所在之地,一直以來的風水寶地,隨著隋煬帝陵的出土和被證實,龍脈之說更爲確鑿。帝王所在豈非寶地?!入住帝王家!』這是某房地產交易網在今年4月14日以後推出的新的廣告詞。所指的各樓盤的範圍就在這次考古發現現場的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曹莊周圍。當然,記者不太明白風水學中龍脈和龍穴的區別。

    這是一位帝王的陵墓,從當地部門保護的嚴密性上就能看出來。樓盤用地已經整個被一人高的圍牆圍了起來,出入口只有一個。採訪?對不起,不接受!爬上圍牆,裡面居然又是一圈圍牆,圍牆中間則是一圈藍色的圍欄,僅有的出入口上寫著:『考古重地閒人莫進』。在猶豫是不是要跳進去時,出入口前的二層簡易房裡跑出來兩個人:下去!下去!

    對於這次隋煬帝陵墓的發現,當地考古部門和文化部門的口徑完全一致:不接受採訪。原因是『發掘工作還沒有結束。』關於這次考古發掘消息唯一的官方來源就是4月14日揚州考古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上,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在已發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銅製的銜環鋪首,以及金鑲玉腰帶。證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誌,上面清楚地寫著『S故帝墓I』,墓誌中『S大業十四年』正是隋煬帝被叛軍縊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於揚州』『……於流珠堂』,清楚寫明皇帝楊廣死後蕭後埋葬他的地點。正是根據這些內容,專家們認定墓主爲隋煬帝。

    被提前爆料的帝陵

    陵墓發現地所在的樓盤已經停工,偌大的工地只有邊上有幾座建好的別墅,網上的信息顯示,這裡普通住宅的均價在15000元/平方米。當地的一位老人說這裡以前屬於司徒村,空地上以前還有個曹莊,已經建好的別墅那塊以前是個小山包,這裡還曾經是自來水廠,之前還是學校,再往前是什麼樣就不知道了,不過這位老人說這附近以前就挖出過好幾個漢墓。

    附近一個小賣店的老闆說他們2010年左右就被遷出了曹莊,去年這裡開始了樓盤建設,這一點得到了工地打工者的證實,這位工人說當時挖出了很多古磚頭,所以在去年年底那一片的工程就停了下來。他說春節之後就有人進來考古了,他們工地上的人都好趣地看到過這帝王墓,不大,挺深的,不過除了磚頭瓦塊他們沒見過什麼寶貝。一共兩個墓,離著也就幾米遠。而揚州考古所方面表示,另一座準備繼續發掘的古墓可能是隋煬帝的皇后蕭後之墓。

    關於陵墓的保存情況,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考古隊通過勘探發現了兩座磚室古墓。已經發掘的隋煬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長8.2米,寬約5米,只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當時並沒想到這居然是座帝陵。他說,隋煬帝陵歷史上被盜過,加上以前民房就建在墓葬上方,因此墓頂遭到了破壞,在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銅鋪首、玉腰帶、銅錢和鐵釘等十幾件文物,數量雖少,但等級很高。

    一位相關人士介紹:一開始確實沒有想到這裡會是隋煬帝的陵墓。他說當時發掘的兩個墓地的面積都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原先可能是封土的土包高度也只有三四米。他表示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從現場的規模判斷墓主的身份並不高。但西側墓中居然出土了墓誌,銘文中有『S故帝墓I』等字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說現在還在繼續挖掘中,雖然目前沒有發現棺槨和屍體,但是不代表繼續發掘下去就沒有發現的可能。『全國哪個考古工地是讓你隨便參觀的?文物安全永遠是放在第一位。』他認爲現在的情況下拒絕各媒體的採訪是正常的,『如果不是提前被當地媒體報出來,也不會開發布會的。』

    惹來爭議的真墓

    曹操墓的真假風波還聲猶在耳,大環境下,很多學科是否被利益綁架因而變得急躁和浮誇已經成了人們質疑的慣性思維。幾位考古工作者私下抱怨說:很多人第一時間就下意識地認爲是造假。這次隋煬帝陵墓的橫空出世馬上又引起了很多的質疑。雖然揚州方面沒有對這些質疑進行回應,但是質疑派和力挺派在微博上卻展開了一場規模不大的爭論。

    首先是很多人認爲隋煬帝楊廣這南北長4.98米、東西長5.88米的陵寢太寒酸,即便他是亡國之君,但是作爲親戚的李唐爲了安慰隋朝舊臣也該給予厚葬。對此隋唐文化研究中心的劉啟明表示,隋朝的墓葬應該是仿製六朝時候的規制,比如陝西有座疑似楊廣之兄楊勇的墓,長寬都不足6米。所以就規格而言是行得通的。

    也有專家認爲,按照古代墓葬制度,皇帝陵墓不使用墓志銘也不用功德碑,只使用金匱玉冊,用於記錄皇帝政績。歷史上只有武則天的陵墓用了無字碑和述聖紀碑,這是一個特例。此次帝陵中出現墓誌,是很反常的、違反制度的。  微博名人馬伯庸[微博]也針對墓誌的文字做出質疑:大業十三年李淵擁立隋恭帝登基,遙遵楊廣爲太上皇,改元義寧。次年楊廣死後,諡煬。既然墓誌上明寫隋煬帝,不可能還用大業年號,就算不書武德元年,起碼得寫義寧二年。

    對此,馬上有網友回應:現在墓誌並沒有得到詳細解讀,所以是第幾次遷葬還說不清楚,另外墓葬盜掘嚴重,最初究竟有哪些隨葬品也說不清楚。還有考古發現本身就是一個打破先前以爲『必然』的過程。總的說來,用『煬』與大業年號並用來認爲此墓造假,沒說服力。

    對於媒體和公眾來說,隋煬帝名氣相當大,關於他的一切都是足夠吸引眼球的。諸多質疑也是希望有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這一次的爭論雖然沒有曹操墓那樣鋪天蓋地,卻也直驅根本。太多的專業術語讓記者也是頭昏腦漲,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糾結在一個問題上:這一次的考古發布是不是過於匆忙。而揚州有關方面的封口也使得質疑有了方向感。更何況,就在揚州地界,也就是離這個新發現的隋煬帝陵墓東北方不到6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個省級文保單位的『隋煬帝陵』。

    尷尬的隋煬帝陵

    中學歷史書上的隋煬帝基本上就是個壞人,皇帝能幹的壞事他都幹過而且幹得更徹底。不過在揚州,隋煬帝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至少大家會認爲沒有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就沒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昔時勝景。而隋煬帝的故事在『隋煬帝陵』所在的槐泗鎮更是很多人張口就來。曾任『隋煬帝陵』管理員的王明樓還是首批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隋煬帝故事』。

    『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車子拐入通往『隋煬帝陵』的路上,幾乎隔幾步就能遇到『隋煬帝』,『隋煬飯店』、『隋煬超市』,還有『隋煬浴室』。 在揚州市政府2011年下發的【『文化揚州』建設『十二五』規劃】中還提出邗江槐泗鎮要新建隋文化景區及隋煬帝廣場。現在就連陵園所在的雷塘二村都改名爲了『隋煬社區』。

    『隋煬帝陵』的門票20元一張,『隋煬超市』的老闆說沒進去看過,不是因爲收費,『打小就在這裡玩,有什麼可看的!』又好心地說:『從大門看進去就行,一眼望到底。』  陵門口左右各有一個偏堂,陳列著隋煬帝的功過一生。隋煬帝在位的十四年間,僅三次來揚州。第一次是開鑿大運河的第一期工程結束時;第二次是來宣傳佛教;第三次就是來避難了,最後也死在了揚州。

    『千株楊柳拂隋堤,今古繁華誰與齊!想到傷心何處是,雷塘煙樹夕陽低』。『隋煬帝陵』陵園不大,打掃得非常乾淨,二十分鐘不到就轉了一圈,一個遊人都沒有。正是瓊花開的時節,望著那墓上土堆,卻也有些思古的味道了,歷史總是真真假假的,『真』墓現身後,這個掛了二十來年省級文保單位牌子的『隋煬帝陵』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處理結果呢?

    陵園管理員也是售票員的老馬一直坐在門口低著頭看著一頁報紙,他在這裡幹了十幾年了。『來的人不多,不過一年也有這麼萬八千人的吧。』接過一支煙,他才不情願地說了起來:我們這裡就叫雷塘,史書上都說了隋煬帝就葬在雷塘。對於新的隋煬帝陵墓的被發現,他想了想:『那也沒說我們這裡是假的吧。』束家平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說:隋煬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確記載,但現在墓地卻在5公里外的曹莊被發現,其中的緣由還有待考古發掘去解決。這裡究竟是不是吳公台,和江都宮、雷塘到底是什麼關係,目前仍然是個謎。

    不是秘密的秘密

    如果按照傳說,這史書中的雷塘範圍可就大了。據說當年隋煬帝先是在上雷塘處下葬,可是上天不容他生前的殘暴,用雷把陵墓打成了一個塘;於是陵墓又被遷往中雷塘,結果又被雷劈;再次遷陵墓之後又被老天爺劈成了下雷塘雷塘也就是這麼來的。照這麼看,6公里外的『真墓』也可能是雷塘範圍內。  這個省級文保單位的『隋煬帝陵』並不是現代人發現的,管理員老馬介紹說,是清朝的大學士阮元發現的。發現的方式與現代的被動式發掘不同。

    話說那是嘉慶年間,阮元在雷塘爲父親守喪,閒時他就翻閱明朝【嘉靖維揚志】,從一副城隱圖上發現雷塘之北畫了一個墓碑,碑上注著『隋煬帝陵』四字。他覺得這張圖離當時並不久遠,真有陵墓的話應該還有遺存,於是他在雷塘附近開始尋找。

    正好他遇到一位老農,老人說那陵還在,當地俗稱『皇墓墩』。於是阮元就找到了墓址,他後來在書中寫到:見陵地約剩四五畝地,且多荒墓,予(阮元自稱)乃坐陵下,呼村民擔土來,委土一石者與一錢,不數日,積土八千石。植松百五十株,而陵乃出然。『阮元復請伊秉綬書墓碑,碑正中爲』隋煬帝陵『四字,又恢復舊觀,現在的』隋煬帝陵『基本規制還是保持著阮元所修時的原狀。

    不過對於這個『隋煬帝陵』,有知情者透露:當年這個『隋煬帝陵』里的墓也曾受過衝擊,有人從墓里弄出過許多古磚,後來經過專家測定,這些磚是東漢時代的。漢磚葬隋皇,本就有些蹊蹺只不過這個事一直都沒有說破。也難怪此次當地可以如此肯定的認爲新發現的隋煬帝墓是真墓。

    遼瀋晚報、北國網特派揚州主任記者 李振村


來源:遼瀋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