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上海市民"深耕"清明文化 文明之風勁吹申城墓園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19 17:35|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067|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中新網上海3月18日電(記者 宗晨亮)清明寒食、弄堂民俗、踏青賞花、茶道剪紙……記者在上海市福壽園第四屆清明文化節中看到,申城市民通過千姿百態的民俗體驗活動,感受著傳統清明文化的魅力。 儘管距離2013年清明 ...

中新網上海3月18日電(記者 宗晨亮)清明寒食、弄堂民俗、踏青賞花、茶道剪紙……記者在上海市福壽園第四屆清明文化節中看到,申城市民通過千姿百態的民俗體驗活動,感受著傳統清明文化的魅力。

儘管距離2013年清明節還有兩周多,但一股清明文化熱在福壽園撲面而來。記者看到,活動現場這一邊扯空竹、搓青團、捏麵塑、烙糖畫,還有黃絲帶編織、現場書法演示熱熱鬧鬧;那一邊插柳道旁,放鳶碧空,看雀、戲山羊,更有人在楊柳春風中盪起鞦韆……整個園區顯得勃勃生機。

對不少市民而言,清明節可能僅僅意味著踏青、祭掃,活動主辦方希望讓更多市民了解道,清明已不單是傳統祭祀的時令,更是一個承載濃厚文化內涵的節日。

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表示:『清明民俗的回歸給清明文化注入了很多新的內容,原來我們認爲清明就是祭祀祭掃,現在我們把傳統的踏青、旅遊以及很多活動注入進來。特別這幾年我們恢復的力度和速度在加快加大,市民習慣了傳統清明節的一些民俗活動,今天我們看得出這些活動非常受市民的歡迎。』

而隨著清明文化重回申城大地,上海市民的祭掃落葬也在勁吹一股文明之風,越來越多市民選擇黃絲帶、心願卡和千紙鶴來寄託哀思,以取代焚燒、燃放鞭炮等傳統做法。福壽園上海區總經理鄔亦波介紹道:『我們從大約十年前開始就率先推廣清明祭掃的「新三寶」,也就是黃絲帶、心願卡和千紙鶴,在整個來園祭掃的客人當中我們向大家宣揚。我認爲通過5到6年的宣傳,福壽園的客人當中已經慢慢形成了用新三寶祭祀的方式。』

王宏階同樣表示:『比如我們傳統就是焚燒,用一些貢品實物貢品祭祀先人,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清明的祭掃活動中增加了很多文化內容,比如音樂祭掃、鮮花換鞭炮、還有在先人的墓前講一段話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