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贛州:古城踏上文化振興路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7 13:47|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769| 評論: 0|來自: 光明網-【光明日報】 

摘要: ■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 抓住文化發展難得機遇,搶占文化發展制高點,爲加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主持人語     江西贛州文化資源富集,尤其是宋城文化、紅色文化積澱厚重,特色鮮明,具有推進 ...
■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 抓住文化發展難得機遇,搶占文化發展制高點,爲加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主持人語
    江西贛州文化資源富集,尤其是宋城文化、紅色文化積澱厚重,特色鮮明,具有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近年來,贛州突出重點、創新方法,推動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創新發展,提升城市魅力。請看【文化強市百城行】贛州篇。
    ――欄目主持人 楊 亮
    有『客家搖籃、江南宋城、紅色故都』之稱的江西贛州,正不斷挖掘文化基因,提升城市魅力,迎接世界目光。
    宋城文化在傳承
    贛州有『宋城博物館』之稱,漫步贛江源頭,流連客家深巷,一物一景無不記錄著歷史的印跡,散發出文化的芳香。
    清明節期間,從上海回贛州掃墓的李園高興地發現,昔日風格雜亂的沿街建築,被改造成清一色的『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洋溢著古樸典雅的宋城風情。興奮的不止李園,各路專家學者更是讚嘆,郁孤台、八境台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文清路商業街文化提升,是贛州文化價值古今傳承的代表作。
    福壽溝,是贛州在宋代修建的城市排水系統,至今仍是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在今年連續出現的強降雨過程中,它護佑著贛州古城免受內澇之苦。曾參與清理和維修福壽溝三十多年的養護工人宋治干認爲,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保護,福壽溝才能保持暢通完好,繼續爲贛州居民服務。
    簇擁2200多年風華,贛州小心守護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贛州古城牆是中國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磚城,爲了保護古城牆,2003年,贛州果斷停建了距其僅數米之隔、總投資7800多萬元的『國際商城』改造工程,爲此承擔了高達數千萬的補償費用,並建設了以弘揚古城牆歷史文化爲主要內容的宋城歷史公園,使古城牆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風采。
    正是本著對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負責任態度,贛州引以爲豪的眾多文物古蹟得以完整保存,歷久彌珍。目前,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29處,各級『非遺』名錄151個,已公布歷史建築的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這些保存完好的文化精粹,飽含珍貴記憶和風俗人情,賦予贛州獨特的城市魅力,使其成爲宜居宜旅的人文城市。
    紅色文化動起來
    4月14日晚,大型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匯報演出在贛州濃情上演。正在贛州進行『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聯合調研的國家42個部委140多人,看後很多人淚流滿面,『這台戲讓我更直觀、深刻地感受到當年蘇區人民的重大犧牲與貢獻,感受到蘇區人民的堅定的理想信念。』
    【八子參軍】取材於真實的蘇區故事,生動再現了當年贛南蘇區歷史,公演近半年來取得巨大成功,把這段紅色記憶緊緊地印在人們記憶深處。
    贛州是紅色故都,萬里長征從這裡起步,共和國從這裡走來,蘇區精神從這裡誕生,在這片紅土地上,處處可見紅色文化的激情飛揚。
    在瑞金葉坪舊址群、興國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景點,一條條紅色標語、一張張發黃照片、一個個紅色故事,將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深深感染。國家商務部青年幹部徐紫光說:『每來到一處革命舊址,我都增添了一份內在的精神力量!』
    在民間,新一代蘇區兒女用點點滴滴的行動,爲傳承紅色文化添薪助燃。寧都七旬老黨員李艷生,46年來省吃儉用,憑一己之力收藏了兩萬多枚(件)紅色藏品,被稱爲『紅色收藏家』。贛州市紅土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一級編劇舒龍,心中緊抱『紅色家譜』,創作和研究了30多部『紅土地文藝』。
    公共文化全民享
    4月16日,贛州龍南縣桃江鄉窯頭村的十里竹里深處,飄來一陣陣悠揚的山歌聲。一群身著客家服飾的村民正對著攝像機放聲高歌,一位七旬老人熟練地指揮著眾人走位。這是窯頭山歌劇團的農民演員們在拍攝客家山歌電視片【楊梅情歌】,老人就是當地被稱爲『客家山歌大王』的劇團團長陳科發。他告訴記者,劇團已經拍攝了12輯山歌MTV,收集改編了民間原生態山歌近4000首。
    農民演給農民看,農民愛看農民演。贛州將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向最基層延伸,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送戲下鄉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使廣大農民以空前的熱情與文化『相約』。
    沐浴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春風,日前,又一個鄉村文化大舞台――信豐『紅色油山群眾藝術團』成立。『藝術團把百姓對黨和政府的恩情傳唱。』年近花甲的藝術團藝人王定武說。
    文化產業泛『漣漪』
    贛州深入挖掘紅色、客家、宋城、生態、臍橙、礦業等地域特色文化,進行全方位規劃、設計,巧打『文化經濟』牌。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蘇區精神研究會、客家圍屋文化旅遊節等一批文化節會活動叫響全國,【八子參軍】、【山歌情】等一批以贛州文化元素爲內容的文藝精品熱播熱演。這些文化產業品牌如同一根紅線,牽動著贛州文化從『深閨』中款款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贛州。
    龍南縣裡仁鎮新里村漁仔潭圍原先是一座幾近荒蕪的古舊圍屋,整修後,這裡成爲聞名遐邇的客家酒堡。村民黎洪義說:『現在村裡有十幾戶人家釀酒,好的一年有上萬元收入。』
    文化『產業化』造就了農民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民變身『文化小老闆』,喜嘗創富甜頭。安遠縣三百山鎮有位根雕加工戶梅盛,不起眼的樹根,經過他的精雕細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彌勒佛,精雕細刻的喜鵲登梅筆筒,鍍金燙銀的禮品紅木筷等。『一年銷售20多萬元吧,主要銷往上海、北京等10多個大城市。』梅盛說。
    本報記者 胡曉軍 本報通訊員 許 軍 謝滿生 張惠婷
    專家點評
    江西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張建中
    贛州準確把握了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好作風,推動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創新發展。並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爲推進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