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陝北的史前文化與『黃帝文化』的考古學觀察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4-9 15:58| 發佈者: 濟世| 查看: 1212| 評論: 0|來自: 光明網

摘要: 關於黃帝的傳說由來已久,歷代人們都把黃帝(或炎黃二帝)看作是華夏的始祖。這種民族與文化的認同感形成了極強的凝聚力,在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黃帝傳說在我國古史研究中佔有特殊的地 ...

關於黃帝的傳說由來已久,歷代人們都把黃帝(或炎黃二帝)看作是華夏的始祖。這種民族與文化的認同感形成了極強的凝聚力,在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黃帝傳說在我國古史研究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黃帝與『黃帝文化』也就成為經久不衰的研究熱點。傳統的黃帝及其文化研究,多是對先秦以來的史籍文獻的考釋,由此產生了種種不同的觀點。而現代考古學的建立,為人們開闢了認識古史的新途徑。當今的研究,只有把文獻資料與考古資料結合起來,相互印證,才是重建中國上古史的正確道路。

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文化應分佈於中國的黃土地帶、特別是黃河中游一帶。因此,黃河中游的史前文化研究,就成為研究『黃帝文化』的基礎。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是歷代公祭黃帝的重要場所。黃帝陵所在的陝北一帶,有着十分豐富的史前文化。研究黃帝及其文化,理應首先從這裏出發。

基於上述想法,2007年3月14至16日,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學系與延安市文物局、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及黃陵縣文物旅遊局等單位合作,對黃帝陵及周邊的史前遺址做了初步的調查。由於雨雪天氣的影響,僅踏查了位於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上城遺址和田莊鄉趙桌遺址,但也有一些收穫。

橋山上城遺址,位於黃陵縣城的橋山南坡,北距黃帝陵冢約500米。遺址面積約1.25萬平方米,發現有仰韶文化時期灰坑、墓葬等遺蹟,為仰韶文化中期遺存(約距今6000~5500年)。墓葬壓於唐代上城城牆之下,部分已被破壞。形制為豎穴土坑墓;人骨僅存上肢、軀幹和頭骨,初步判斷為一成年個體。由於仰韶文化中期的墓葬發現極少,這座位於黃陵橋山殘墓的發現,為從古人類的體質特徵及遺傳基因方面探索史前諸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

趙桌遺址,位於黃帝陵之東的田莊鄉趙桌村南,面積約50萬平方米,是一處大型仰韶文化遺址。在斷面上發現有灰坑、陶窯等遺蹟。窯址殘寬0.7米,殘高0.65米,存留部分似為火膛,上部有火燒土,下部為較為鬆軟的灰土。依據發現的陶片等遺物判斷,該遺址年代為仰韶文化中期,與橋山上城遺址大體同時。

此外,據陝西省文物普查資料,全省共發現史前時期遺址4200餘處,其中陝北的延安、榆林達2000餘處。因此,黃帝陵所在的陝北黃土高原,是探索『黃帝文化』的重要區域之一。

有學者認為,黃帝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對應的是仰韶文化,並把黃帝時代的年代框架界定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黃帝故裏在河南新鄭,黃帝都有熊的歷史階段,對應考古學文化是主要分佈於鄭州――洛陽之間的大河村類型仰韶文化。依據這一觀點,黃帝文化的中心在河南,與豫中地區仰韶時期文化相關聯。

關於仰韶文化時空範圍的界定,學術界歷來有着不同的觀點。筆者近來發表了【關於仰韶文化的時空範圍界定問題】一文,認為由於歷史的原因,仰韶文化最初發現於豫西的澠池縣仰韶村並得以命名,這使許多人相信豫西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所在。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鄭州至洛陽之間的大河村類型文化與主要分佈於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應該是兩個相對獨立的考古學文化。

依據目前公佈的調查數據看,陝西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最多,達2040餘處,主要分佈在關中和陝北南部的延安地區,兩地相加達1774處,其中耀縣石柱塬遺址,面積竟達300萬平方米,是目前仰韶文化分佈區面積最大的遺址。而河南全省發現的仰韶時期遺址(包括大河村類型文化)共633處,其中豫西地區153處,目前尚未發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遺址。因此,渭水及其支流涇、洛河流域,理應是仰韶文化的主要分佈區和中心所在。

黃帝陵所在的陝北南部的延安地區,屬洛河中上游。調查表明,這一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分佈區之一,已發現遺址545處。其中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遺址3處(富縣交道遺址面積為250萬平方米,洛川q盤遺址150萬平方米,洛川新店遺址120萬平方米),面積在3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遺址也近30處;最早的屬仰韶文化早期,大部分遺址屬所謂『黃帝文化『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而被認為是『黃帝故裏』的河南新鄭,僅發現仰韶文化遺址9處,最大的一處面積僅10萬平方米。因此,如果把仰韶文化與『黃帝文化』聯繫起來的話,黃帝陵所在區域的考古學文化,理應是探索『黃帝文化』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地區。

黃帝被推崇為『人文初祖』,傳說黃帝時期有許多發明,如以玉為兵、采銅鑄鼎、製圖做書等。隨着考古發現與研究的不斷深入,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幾乎都可在龍山時代的遺存中得到印證。因此贊同以黃帝為首的『五帝時代』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龍山時代(約距今5000~4000年)的觀點越來越多。

許多學者贊同中國文明起源多元一體論。即文明因素的起源是多地區多元的,中國古代文明是在各地史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碰撞、匯聚、融合而走向統一的。基於這種認識,研究文明起源時期的『黃帝文化』,就不能把眼光僅僅盯在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各地龍山時代甚至更早的文化都應該進行深入的研究。

陝西共發現龍山時代遺址2200處,其中陝北佔了64%。這一區域龍山時代文化既同關中周邊同時期文化相互影響,又顯示出許多地域性特點。如數量較多的石城堡、窯洞式的民居和大型聚落、極具地域特色的三足陶瓮和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近年來還發現有夏商時期的遺存,有着從史前到夏商的文化發展序列。

古有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的說法,這種說法似乎也可以從考古發現中證實。龍山時代的各地均發現有數量較多的玉琮、玉璧、玉鉞等禮器,並多被後來的夏商周三代所繼承。陝北地區早在上世紀40~60年代,就曾在延安蘆山峁遺址先後出土過大量的玉器,有琮、璧、鉞、瑗、璜、七孔刀等,屬龍山時代。這批玉器製作精良,顯示出很高的工藝水平。特別令人驚奇的是其中一件玉琮,形制、花紋和材質,均同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同類器十分相似,這似乎顯示出龍山時代不同區域文化交流的信息。在稍晚的龍山時代之未至夏時期的神木石峁和新華遺址,也先後出土過大批精美的玉器。

又據報道,2006年5月,在榆林市附近的一處龍山時代遺址中,發現小刀和指環兩件銅器。如果年代判斷無誤的話,這是迄今為止陝西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銅器。近年來,還在陝北北部發現了一系列龍山時代的城址。

上述發現說明,陝北地區不僅分佈着十分豐富的龍山時代考古學文化,其發展水平也並不低於周邊其它地區。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或五帝時代文化,是不能無視這一客觀事實的。

史前的陝北,處於北方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的過渡地帶,是一個諸文化交匯、融合、演化的重要區域之一,也曾孕育出許多文明的因素,並在中國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過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這一區域目前的基礎性的考古工作所做甚少,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與編年框架尚待進一步建立,遺址的文化性質也還需進一步認識。今後應加強這一區域的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為探索『黃帝文化』提供更多的線索。

作者:張宏彥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系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