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換個角度看清末新政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4-12 10:56|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167|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近年來有關清末新政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對政府官員缺少有分量的個案研究;二是對新政舉措缺乏地方層面的實證考察。張海林先生的【端方與清末新政】(南京大學出版社)一書以詳實的中英文史料 ...

近年來有關清末新政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對政府官員缺少有分量的個案研究;二是對新政舉措缺乏地方層面的實證考察。張海林先生的【端方與清末新政】(南京大學出版社)一書以詳實的中英文史料、嶄新的視角、縝密的論證方法對清末漸進主義改革派端方與晚清新政的關係進行了細緻的考察,從而為中國晚清新政和晚清地方官員的研究開闢了新的路徑。

作者擺脫了辛亥革命以來流行的人物傳記兩元對立的『革命史』或『運動史』的敘述和評價範式,力圖將端方置於整個近代中國歷史發展流變過程中去考察,並給出自己的評價,而不是困囿於現有的觀點和結論。筆鋒所及,新見疊現。比如,以往的清末新政研究者多把張之洞與劉坤一的『江楚會奏』當作促使清廷推行新政的最初方案建議,作者通過史料考證,認為端方在陝西護撫任內時,早於張之洞就已經提出了他改造中國的方案【籌議變通政治折】,這對清廷的新政起到了推動引領作用。在比較張之洞與端方對待留學生態度異同時,作者以大量史料史實為基礎,明確指出過去被人們認為是留學生提攜者的張之洞對留學生恰恰秉執強烈的敵視態度,而一貫被人們視為留學生之敵的端方則比張氏溫和得多,在當時他是以留學生保護人的形象為公眾所接受的。留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往往寄望於端方的幫助和保護。在分析端方出洋考察憲政時,作者指出端方帶隊考察開創了國人考察和學習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和科教文衛的新紀元,稱道在中西文化關係史上,像端方這樣代表中央政府出訪學習,途經十餘國百餘座城市,歷時7個月,而歸來後又感覺『西人勝我』甚多、出訪甚有收穫的事例實屬第一次,而能將考察所得化為改革建議呈之最高當局以啟動中國政治改革實踐的更屬絕無僅有。作者進而質疑以往史家備贊林、魏二人睜眼看世界而無視甚或敵視五大臣出洋考察的歷史公正性。書中此類突破成見的論析不勝枚舉,讀來每每叫人擊節嘆賞,深思良久。 與清末大多數日趨昏庸愚蠢的滿洲貴族不同的是,端方較早地擺脫了本屬群體所固有的夜郎自大、惟我獨尊的病態精神傳統。他不僅清醒地看到了中國經濟與軍事不如他國,而且直截了當地承認中國政治制度落後於他國。他在所任職的省份大力推進具有漸進主義特徵的改革,使得這些省份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文化、社會各項事業大大前進了一步。作者認為,端方對和諧、穩定、秩序、漸進等理念的追求倡導,對東西方制度文化的精當把握和理性取捨,對國內外民族矛盾的客觀定位和主動調適,對新舊兩派的調和折中,無不顯示出他的卓越不凡。但作者的筆觸並沒有停留在此處一般地評論,而是進一步向深處鑽探,挖掘出如此這般的端方何以後來行跡不彰,知者不多。作者犀利地指出,作為活躍的漸進主義改革派官員的代表,端方在清末顯然是一位引領潮流的人物,受到當時輿論的普遍推崇。然而,由於辛亥革命後反滿共和革命學說成為青年一代流行話語,滿人端方及其漸進主義改革舉措在語境轉移中走向了灰暗,從而淡出了正統或革命史家的視野,主張君主立憲和漸進改良且是滿人的端方被人們遺忘甚至否定也就不足為怪了。

應該指出的是,【端方與清末新政】一書對1909年至1911年遭遇解職而蟄居北京的端方研究不夠深入,而此時正是清末憲政出台的關鍵時刻,以憲政護航人自居的端方當會不甘寂寞,可惜作者沒有做深入的挖掘。當然,一個被貶的總督可能不受輿論的關注,相關的材料也可能因人的下台而不予記錄,然而作者對這一部分或這一時段的搜掘和解剖功夫顯然也是不夠的。端方與憲政的關係、與其他新政同盟人物的關係都值得作者作出進一步的探討。

作者:王頻 葛玉紅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