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馮其庸:項羽身死之地並非烏江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8-25 10:38|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056|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公元前 202 年,西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力戰脫身,卻深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烏江岸邊自刎而亡。於是,後世便有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悽美故事和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 ...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力戰脫身,卻深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烏江岸邊自刎而亡。於是,後世便有了一出霸王別姬的悽美故事和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詩。

但在今年8月最新一期的【中華文史論叢】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馮其庸撰文指出:項羽並非自刎烏江,而是死在距離烏江120公里的東城。這篇名爲【項羽不死烏江考】的文章給烏江岸邊的千古悲歌打上了問號。

葬身地距烏江120公里

上世紀80年代,馮其庸前往安徽考察。他最初的想法是寫一部『【史記】地理考』,對【史記】中涉及到的地點進行重新考證。從那時起,他就對項羽自刎烏江岸的說法產生了懷疑。此後20餘年里,馮其庸沿著項羽兵敗潰退的路線進行了實地調查,積累了大量材料。直到去年,馮老才將所有的史料和證據進行了梳理,完成了【項羽不死烏江考】的論文。

據馮老認定,【史記】有關項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項羽本紀】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兩處涉及烏江,當另作分析外,其餘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明確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破籍東城』,『追籍至東城』等等。

東城又在哪裡呢?東城在今天的安徽省定遠縣,距離烏江有120公里。

根據史料,項羽從垓下突圍出來後還有八百餘人,但到了東城激戰後,項羽身邊還剩下28人。此時,漢軍有數千人將其團團圍困,項羽已是步行,手拿短兵器迎敵。從常理推斷,又怎麼可能從東城突圍,再走120公里到烏江岸邊呢?

一座有名無實的『九頭山』

那麼,項羽究竟有沒有從東城突圍呢?

據【漢書】記載,項羽東城突圍不是在東城縣城,而是在當時東城縣境內一座山上。『這座山』在初唐李泰【括地誌】上被再次提及:『九頭山在滁州全椒縣西北九十六里。「江表傳」雲項羽敗至烏江,漢兵至此,一日九戰,因名。』按照這個記載,項羽的確曾率領28人突破了漢軍的重重包圍。『九頭山突圍戰』一直以來被說得有板有眼,說是山石上還留有磨刀的痕跡。

爲此,馮老委託當時的定遠縣文化局局長開車前往全椒縣尋找九頭山,想看一看東城距離九頭山究竟有多遠。但那位文化局長繞著全椒縣東南西北找了個遍,都沒有找到這座九頭山。據當時全椒縣文化局的同行介紹,全椒縣根本就沒有一座九頭山。1988年,全椒縣重新修訂縣誌時,已經將九頭山的有關說法取消了。

另有一種說法,九頭山其實是在離全椒縣不遠的和縣,但和縣只有一座花山,也從未叫過九頭山。

馮老據此認爲,九頭山其實是一座千百年來有名無實的山。既然九頭山找不到,項羽從東城突圍的史實自然也就值得商榷了。

確切記載出自元雜劇

如果項羽根本沒能從東城突圍,而是葬身於東城。那『烏江自刎』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馮其庸認定,【史記】、【漢書】均無『烏江自刎』的明確說法。到了唐代,【史記正義】轉引古書【江表傳】時也只提到『項羽敗至烏江,漢兵追羽至此』,提到了烏江,但仍無『自刎』一說。

再往下梳理,在元代的文史資料中,馮老終於找到了項羽烏江自刎的最早記載。但這段記載其實是出自元代中期劇作家金仁傑的雜劇【蕭何月夜追韓信】。馮老由此認爲,項羽烏江自刎是民間傳說,由民間傳說形成了雜劇。

上世紀80年代,馮老在烏江實地調查時,訪問了當地農民。當地人竟然採用了元雜劇中艄公說的『渡馬不渡人,渡人不渡馬』這兩句話來講霸王。馮老覺得,元雜劇流傳廣泛,影響深遠,這大概就是『烏江自刎』的傳說得以廣泛傳播的原因。

烏江不在東城

也有人認爲,『自刎烏江』與『身死東城』實爲一說。據宋代歷史地理學著作【輿地廣記】中記載:『烏江本秦東城縣之烏江亭,項羽欲渡烏江即此。』這樣一來,【史記】中雖明確記載項羽『身死東城』,但烏江很可能在東城治下,故而也可稱項羽『烏江自刎』。

但據馮老考證,秦漢舊制,東城轄區並不包含烏江。

傳說中項羽自刎的烏江岸位於今天的安徽省和縣境內,和縣在古時被稱爲歷陽。【灌嬰傳》裡有『下東城、歷陽』的記載,這就說明歷陽當時並不屬於東城。否則,【史記】作者司馬遷只要說『下東城』就夠了,沒必要再說『歷陽』。

另外,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淮漢以南諸郡』圖,明確標著『陰陵』『東城』『歷陽』。這也說明,在秦時它們是並列的三個縣。到了西漢,『東城』與『歷陽』之間又新增一個『全椒縣』,『東城』與『歷陽』已經完全不接壤了。

中學教師最早提出質疑

馮老還特意說明,是一個名叫計正山的人最早提出了『項羽並非死於烏江』的觀點,引起了他的興趣。

計正山正是定遠縣前文化局局長,也是受馮老委託尋找九頭山的人。1985213日,計正山在【光明日報】發表學術論文【項羽究竟死於何地?】,第一次質疑項羽在烏江自刎的真實性。當時,計正山是定遠二中的一名教師。

按照計正山的說法,『項羽身死東城』明確載於史書,只是長期被人們所忽略。【史記・項羽本紀】的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漢高祖)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更爲明確:『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漢書・灌嬰傳】也記載:『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但由於缺乏有力的證據,計正山的觀點一直以來未能產生較大影響。而馮其庸老先生對自己的觀點很有信心,覺得所掌握的證據很充分。

項羽到底是身死東城還是自刎烏江?不知此番是否能有定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