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什麼樣的人口政策最公平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2-11-6 00:29|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625| 評論: 0|原作者: 何亞福|來自: 何亞福網易博客

摘要: 何亞福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了【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報告建議,引起了媒體上一場關於人口政策的爭論,例如,11月2日【半島都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面放開二胎』正當其時】,11月3 ...
       何亞福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了【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報告建議,引起了媒體上一場關於人口政策的爭論,例如,11月2日【半島都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面放開二胎』正當其時】,11月3日中國網發表林海清文章【二胎政策醞釀『胎動』應傾聽民意】,11月5日【長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應鼓勵二胎政策充分討論】。

 

我認為,最公平、最合理的人口政策很簡單:夫婦自主生育,無論生多少個孩子,都由夫婦負責撫養,國家既不獎勵,也不處罰。有人擔心放開生育會導致中國資源枯竭。但事實上,無論生多少個孩子,都是孩子的父母撫養的,不是政府撫養的。能不能養活孩子、能不能把孩子培養成才,父母比政府更關心這些問題。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讓孩子受苦才讓孩子來到這個世間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一個人明知養不活孩子,那麼除非他(她)不懂得避孕,否則他(她)決不會讓孩子生下來!所以,不要企圖代替別人來決定他們應該生多少個孩子。

 

有人說:『現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生的孩子越多,國家要負擔越多的教育費用,所以不能實行自主生育。』然而,國家對孩子的投資並不是無償的,因為孩子長大並參加工作後,國家是通過稅收來連本帶利收回這筆錢的。況且,免費義務教育只是由國家負擔一部分教育費用,另一部分教育費用仍然需要父母負擔(例如父母還要為子女購買其它學習資料和參考資料,有些學校還要收『擇校費』)。更何況,除了教育費用以外,孩子的吃、穿、住、行的費用都需要父母負擔。

 

有人認為應該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理由是不生或少生孩子的人老了之後領的養老金,有一部分來自於多孩子家庭的納稅。在超低生育水平的情況下,我並不反對鼓勵生育,但鼓勵生育只能作為特殊的、過渡的人口政策,而不能作為正常的、長期的人口政策。

 

有人認為,如果不鼓勵生育,現在『養老』已經社會化了,而『養少』(『少』指『少兒』)並沒有社會化,這樣不公平。我認為:第一,強制社會養老保險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為不同的人壽命可能相差很大,實際領到的養老金總額也會相差很大。例如,假設退休年齡統一為60歲,有些人61歲就去世了,只領到1年養老金;有些人90歲才去世,領了30年養老金。因此,我認為強制社會養老保險應逐步轉變為自願養老保險。況且,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如果存在社會養老,即使鼓勵生育,對於提高生育率也沒有顯著的效果。第二,由於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所以也可以算是部分的『社會養少』了。

 

經濟學者周克成主張取消免費義務教育,他在【免費義務教育可以終結了】一文中說:『教育,必須和吃飯、交通、買房子等行為等同起來,必須讓人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從知識投資中能得到好處,那讓人們自己去投資好了,如果對知識進行投資需要代價,OK!也讓人們自己去支付好了。』

 

我認為,從公平的角度來看,由每個家庭負擔自己孩子的教育費用,這是最公平的,因此,取消免費義務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問題是:免費義務教育是兒童權利的一部分內容,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聯合國於1989年11月20日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第28條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為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此項權利,締約國尤應:(A)實現全面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B)鼓勵發展不同形式的中學教育、包括普通和職業教育,使所有兒童均能享有和接受這種教育,並採取適當措施,諸如實行免費教育和對有需要的人提供津貼。』1990年8月29日,中國政府簽署了【兒童權利公約】;1991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批准中國加入【兒童權利公約】;1992年4月2日,【兒童權利公約】在中國生效。所以,中國不可能取消免費義務教育,除非中國退出這一公約。

 

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並不能作為實行強制計劃生育的理由。事實上,多項國際文件也明確規定父母有權自由負責地決定生多少個孩子。例如,1969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進步和發展宣言】第4條規定:『父母有自由而負責地決定其子女的數量和出生間隔的專有權。』1994年9月,聯合國在開羅召開關於國際與人口發展大會,其【行動綱領】規定:『所有夫婦和個人均享有自由、負責地決定其子女人數和生育間隔以及為達此目的而獲得信息、教育與方法的基本權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