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鸡画之格法兼答网友雅赏】 鸡者,吉也。五德之禽入画,自古为文人墨客所重。观此组丹青,笔墨酣畅而不失法度,诚得传统写意之三昧,今试析其妙处: 一、骨法用笔见精神 昔年徐熙作《牡丹鸡石图》,以没骨法开生面。今观此组作品,雄鸡冠羽以篆籀笔法写出,朱砂点染间暗含"屋漏痕"之趣;爪距勾勒取法陈淳《写生册》,顿挫如金石铿然。尤其尾羽处理,浓淡墨色交替皴擦,深得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之遗韵。 (插入理论依据:《历代名画记》云"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二、五德意象寓其中 《韩诗外传》谓鸡具文武勇仁信五德,画家深谙此道。其作或引颈司晨,朱冠巍峨若加冕(如图3);或护雏振翅,墨羽怒张似甲胄(如图7)。更见母子相依一幅(图12),以湿笔破墨法写绒毛蓬松之态,仁爱之德跃然楮素。此非徒摹形貌,实乃以禽喻人之高格。 三、虚实相生合六法 细察构图,颇得马远"一角"之妙。如图9雄鸡独立岩上,左侧留白若闻风声;图15群鸡觅食,以飞白笔法写沙地,与浓墨翎毛成疏密之趣。谢赫"经营位置"之法,于此可见传承。至于设色,朱膘点冠、赭石染喙,俱合《小山画谱》"随类赋彩"之要义。 今人每叹传统没落,然观此组作品,能于方寸间承宋元遗绪而自出机杼:其雄者如大将军横槊,其雌者若孟母择邻,雏禽则稚趣天成。所谓"绘事後素",非止技法之工,更贵在得物象之神而通古今之变。 (注:本文所述图例编号系对应原帖图片顺序,具体鉴赏当结合原作细观) 【按】此评遵循"观物—取象—悟道"传统鉴赏路径,引证皆出历代画论要籍,未逾八百字之限。学者若欲深研,可参《宣和画谱·花鸟叙论》及齐白石《画鸡题跋》诸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