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一章 大明汉族遗孤—我的中国心

燃烧的果敢作者:李华刚发布:

2017-12-24 23:47

『我的故事,是一個人民因受到戰爭迫害被迫遷徙的故事。明朝的戰爭,把我的祖先從南京帶到緬甸;緬甸的內戰,又將我的親人從果敢帶到世界各地』。

——【果敢:一個未知國門守護者】作者楊麗女士

1644年中国江山易主,改朝换代。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4月25日,已成孤家寡人的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京师沦陷。4月底,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南下,南方明朝旧臣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称帝,史称『南明』。在清军打击下,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的复明行动很快失败,人即被诛。

1645年初,居住在南京柳树湾大石板的崇祯皇帝血脉同宗兄弟桂王朱由榔闻清军南下,在归顺南明的原大西军将领李定国的护卫下,带1500名随从星夜离开南京南迁广州, 1646年在广东肇庆登基称帝,继承大明法统,以永历为年号,称永历帝。朱由榔称帝不久,清兵攻至广东,朱由榔无力抵抗,由李定国护卫辗转贵州、广西和云南。

1658年12月,永历帝在昆明建立『滇都』,4月,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1659年正月,李定国率兵在磨盘山进行抗清战役,永历帝为躲避清军,带上一部份随从在平阳侯靳统武护卫下,由永昌府〔今云南保山市〕行至盏达土司地界,第一次进入了陌生的缅甸境内,然而,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随着这一脚的跨入,他们与祖国从此隔离,未来将历经350年腥风苦雨的悲惨命运。

1659年5月,永历帝及随从被缅王收留,在缅甸首都曼德勒附近住下来,以期在缅甸延续国祚。

清军追杀永历帝吴三桂李定国哭明朝灭亡

清军追杀永历帝      吴三桂   李定国哭明朝灭亡

1661年5月缅甸国王胞弟莽白发动政变,处死国王自立为王。12月,吴三桂带清兵迫近缅甸首都曼德勒,逼缅王莽白交出永历帝。缅王莽白为避免缅甸卷入中国战争,决定先铲除永历帝随行官员,然后再拘捕永历帝及其眷属。逐派人通知永历帝随行官员过江议事,南明文武官员到达佛塔下即被缅兵包围,因寡不敌众,南明官员数十人全部遇难。缅军谋杀明室扈从人员后,随即蜂拥突入永历住所搜掠财物女子。朱由榔惊惶失措,仓卒中决定同中宫皇后自缢,侍卫总兵邓凯规劝道:『太后年老,飘落异域。皇上失社稷已不忠,今弃太后又不孝,何以见高皇帝于地下?』永历帝放弃了自尽打算。缅兵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于一所小屋内,对其余人员及扈从官员家属滥加侮辱。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惊闻数十里。永历帝及其眷属被缅甸俘虏交予吴三桂,史称『咒水之难』。

1662年3月12日,永历帝和他的眷属被吴三桂押回云南昆明,清廷将擒获永历帝的消息诏告天下。吴三桂将末代明皇囚禁在篦子坡头的金禅寺内。吴三桂认为如果押解赴京献俘,路途遥远,恐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得清廷核准。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满洲将领不赞成,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

1662年4月25日微雨纷飞的午后,吴三桂命人用弓弦将永历帝及其眷属勒死在昆明逼死坡,随即命人将永历帝及其眷属遗体火化,昆明百姓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末代明皇死亡,明朝正式灭亡。台湾郑成功仍沿用大明『永历』年号,与大清抗衡21年。

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说,『明末反清不仅是民族斗争,也不仅是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未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而随着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这场斗争终于落幕,野蛮民族征服了文明民族,中华文明历史瞬间倒退了300年。

在缅北的李定国闻永历帝死讯,悲愤万分,不久病逝于今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临终时叮嘱部下说:宁可死在荒郊野外也不可降清。李定国死后,部下失去归依核心,一部份官兵走上降清之路;另一部份遵守李定国遗教的官兵逃亡到麻栗坝定居下来,麻栗坝就是后来的果敢。

永历皇帝朱由榔陵墓

永历皇帝朱由榔陵墓

『果敢』本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敢』是人家的意思,即果敢某村最早居住九户汉民人家;果敢英文名为『Kokang』,译意为『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中国少数民族』;果敢人自己的解释是:『果』为果断,『敢』为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意味着『李定国式』不屈强权精神,更预示着未来岁月中的血腥杀戮和烽火硝烟。晚清云南革命党起义时,蔡锷、章炳麟立誓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随永历帝逃到曼德勒、在『咒水之难』中幸存下来的随从人员多在曼德勒〔瓦城〕附近定居下来,这些人成为了瓦城汉人的祖先,因瓦城汉人和果敢汉人的祖先都是永历帝追随者,这就是2009年果敢同盟军建军20周年庆典时『瓦城果敢同乡会』 出席庆典的因缘。

十七世纪末,清政府在缅甸登尼设立『木邦宣慰司』,但由于鞭长莫及,实际上统而不治,成为『化外之邦』,果敢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缅族政府,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果敢老街大庙             果敢华人少女                果敢孔庙

果敢老街大庙        果敢华人少女       果敢孔庙

1739年,果敢村民杨献才率领麻栗坝村民打退了土匪入侵,群众罢免了无能的麻栗坝首领陈附马的职务,推举杨献才成为新麻栗坝首领,这就是杨家汉人土司政权在果敢崛起。杨献才以他的智慧和公道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果敢土司衙门先后位于楂子树和炸地林。

1758年杨献才去世,杨维兴接替父亲职位成为土司,他有4个弟弟:杨维仁、杨维信、杨维新和杨维林。他们每个人都为扩展麻栗坝领土作出了贡献,麻栗坝辖区比其父亲时代拓展了10倍。

1759年杨维兴去逝,杨维兴之子杨有根继任,在杨有根执政期间,『果敢』这个名词开始被使用,表示麻栗坝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表现出自治的心愿。

1804年果敢领土东到大硐,西到螃蟹河,北到金念,南到羊哨。在杨有根统治时期,清政府经常派代表下来视察并报告边界情况,果敢成为云南的一部份,果敢在当时由清朝永昌府〔今云南保山〕管辖,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土司在麻栗坝(果敢)权威至高无上,当土司离开衙门出外办事时,队伍由两面大鋩鸣锣开道,后面是6名旗手,旗手后是30名卫兵,土司骑马走在卫队中间,耀武扬威,霸气十足。

1840年,杨家第四代领导者杨国华被清朝政府正式册封为世袭麻栗坝(果敢)县『世袭果敢正堂』,也就是世袭果敢县令,成为大清中央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然而,为求平安,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及缅甸两头进贡。从这时起,果敢在地理上处在中缅夹心地所带来的『归属困惑』局面开始产生了,直到2017年时仍未解决。

据杨氏家谱记载:雍正七年,杨高学长子杨映曾被清朝赐封为『世袭果敢县知县』,遗留下果敢土司衙门官印『世袭果敢县正堂』。华人在果敢地区定居后,一直归属中国清朝政府管治,只是由于地处偏远,管理力度远逊于内地城市,果敢人不蓄辫不剃发,清政府就未能干预。350年来果敢领土上全是汉族,没有一个缅族人,自缅甸皇帝兵德烈以来,历代缅甸政府从来没有实际管辖过这片土地,所谓『果敢自古以来就是缅甸领土』的缅甸官方说法难以得到历史事实的佐证。

1896年,英军首次到达麻栗坝,约翰森上尉指挥75名英军士兵扎营防守麻栗坝,果敢成为英国在缅甸北部的前哨,果敢人称约翰森英军军营为『洋人营盘。』

1897年,李鸿章与英使窦纳乐订立【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将本属中国的果敢划入英属印度,至于李鸿章为什么对果敢『未战即卖』,这对明明打了胜仗也要与法国签订卖国的【中法会定越南条约】的李鸿章来说并不奇怪,『未战即卖』总比『战胜也卖』强吧。况且,李鸿章又刚刚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区区果敢总比台湾要小得多,台湾都割走了,割个果敢又算得了什么?对满清而言,卖国已成瘾,有必要时卖,没必要时也卖。于是,从这时起,果敢人与台湾人一样,瞬间莫名其妙地成了外国人。

事实上,【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签订后并未得到严格执行,中缅之间那条边界并没有被当地中国地方政府和民众认真对待,甚至连界碑和口岸也没有,当地人依然把中国镇康、沧源、耿马、龙陵及缅甸果敢统称为麻栗坝。在当地人观念中,麻栗坝是一个整体,果敢连一个概念都不是。

如果说中国内地经历了从明亡降清和反清共和之路的话,那么,果敢则从未走此路,而是350年来一直顽固地保留着明朝正统汉文化,比如,果敢男人从未留过辫子,也未穿着大清朝服,汉家男儿原始血性从未遭外族阉割。直到民国初年,果敢百姓仍保留着明朝汉人装束,果敢汉人是世界上最后一批穿明朝服装的华人群体。相比好不容易才『驱除鞑虏』的中国内地,果敢显然更『中国』。由于果敢人是明朝皇族后人,今天果敢语中仍保留了相当明朝时期的官话,同时,果敢汉语方言也吸收了许多缅语、傣语和其它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现在的果敢方言只是95%的汉语。

民国初年果敢百姓还保留着明朝装束南京市御道街(明朝应天府柳树湾)

民国初年果敢百姓还保留着明朝装束 南京市御道街(明朝应天府柳树湾)

笔者在果敢红岩区采访时曾问一位同盟军军官,『你家在哪里?』答曰,『南京』。我知道,其实他根本没有去过南京,南京,只是他心中的『家』。果敢人一直对外称自己是『中国明代皇家后裔』,祖籍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应天府名称至清朝顺治2年改为江宁府,即是现在的南京江宁区。1983年,云南省弥勒县政府给南京有关部门去公函,称该县汉人祖籍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大石板,要求帮助查找地名。南京历史专家经反复调查,最终确定柳树湾在南京城东南角,即今南京市江宁区御道街。当年柳树湾驻扎着大量军队,后出征云南不归,弥勒县与果敢人祖籍均为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大石板。

1959年以前,果敢土司一直延承中国明朝官僚制度,果敢行政机构官职仍用明朝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庙宇里供奉的是孔子和关公,学校里教的是【三字经】,信仰的是自唐代以来中国汉人传统的『大乘佛教』。

土司杨文炳皇明祖训皇明祖训内容土司杨振材

土司杨文炳   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内容   土司杨振材

果敢人最推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主编撰【皇明祖训】,中国味十足,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该书初名为【祖训录】,六年书成,朱元璋为之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更名为【皇明祖训】,该书颇有些类似于【弟子规】和曾国藩家规,称之为明代皇族家法,阐述了儒家基本伦理及治国原则,论述了大明政治和社会制度。300年来一直是果敢土司用以教化民众及民众信奉的【圣经】,果敢人视其为金科玉律世代遵循。

在中国历史上,像果敢这样由杀戳引发徒迁的事件屡见不鲜,王朝更替、利益集团争权、灭杀功臣都会引发族群逃亡徒迁,笔者祖上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笔者祖籍广西临桂,550年前却为山东,祖上为大明开国元勋,时任明朝高官,居于山东青州府大巷口(现山东青州市)。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稳固皇权而诛杀功臣,笔者李姓祖上因开国时功勋卓著,被列为『首杀』。在皇上大开杀戒后,祖上与一同被剿杀的张姓、莫姓高官各自带上杀剩下的家族成员南逃广西,从此再未北归。由于广西在明朝初年为化外之邦,尚未被朱元璋统治,因此得以存活下来,繁衍后代至今,而此段历史至今无人考证,也无史书记载,只是散落于『明初逃朱后代』的代代言传中。

如今,在广西境内尚有100万李姓、张姓、莫姓等山东青州府的『明初逃朱后代』的遗孙后代,已全部融入广西本土社会,凡有广西人声称自己祖籍是山东青州府,则一律为『明初逃朱后代』。民国副总统、桂系国军统帅李宗仁即为李姓『明初逃朱后代』,与笔者父辈同宗同族同姓同乡。所幸的是当年的逃亡地是广西,如果『明初逃朱后代』当年逃亡到果敢、而朱由榔一行人的逃亡地是广西的话,那么,今天朱由榔的后代们就成了中国合法公民,而『明初逃朱后代』的处境就如现在果敢难民的一般,而笔者本人也成了『三等缅甸人』,既没有中国身份证,也没有缅甸身份证。

朱元璋当年万未想到,他把功臣驱赶异乡,276年后自己的后代朱由榔也被清军驱赶异乡。

由于果敢华人的这种历史背景,果敢在缅甸历史上的最大特点是不融入缅甸社会,对缅甸没有国家认同,但如若果敢已融入缅甸社会,对缅甸有了国家认同,抗战时势必与日军缅军联手抗华,则中国败矣!此时对果敢而言,民族与国家是矛盾的,若忠于国家则必协日反华,若忠于民族则必协华反日。果敢这种对缅甸没有国家认同的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1942年初,日本人打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旗号『解放』了缅甸,深得缅甸人民欢迎,这时,缅族政府及所有少数民族武装全部都站在了日本人一边,国民政府欲守对外补给线而出兵缅甸时处处碰壁,唯一给予中国远征军实质性帮助的就只有果敢。昂山素姬之父、缅甸人民自由同盟领导人昂山与日军合作,缅军与日军并肩作战,给予中国远征军以极大打击。由于昂山出色的反华表现,被日军授予了『大佐』军衔,被邀请至日本接受天皇授勋。

1942年中期,在缅甸135个民族中的大部份都站到日本人一边的大环境下,对缅甸没有国家认同、对『南京大屠杀』深感悲愤的果敢土司杨文炳组织了『果敢抗日自卫队』,单方面宣布对日抗战。中国交通部长曾养甫派陈毓汉跟果敢土司联系,杨文炳即表示支持中国抗战,1942年7月7日献金30万元,10月10日又献金10万元。

1943年5月,杨文炳到重庆,再捐献40万元』,5月26日受到蒋介石接见,当面表达了欲率全体果敢军民脱离缅甸回归祖国的意愿,蒋怕得罪英国人而未首肯,只是按同宗血统原则给予果敢人以中华民国国籍,并授杨文炳远征军上校军衔,任命为果敢抗日自卫队司令,赠送给他一把『中正』佩剑,一个镶有一面中国国旗的勋章,将果敢人民自卫队划归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指挥。远征军入果敢后,『果敢抗日自卫队』发展至一千余人,与日军作战上百次。日军占领滇西时,李根源书【告滇西父老书】以慰滇西人民,果敢土司杨文炳阅后,即致电李根源:

印公老伯鈞鑒:

奉讀鈞座告滇西父老書,敬知我公奉蔣委員長鈞命及龍主席委託,親臨保山,協助國軍,發動民眾,迤西各郡,轉危為安。文炳自願統帥果敢全民,一心一德,在我公領導之下,抗戰衛國,當即趨前,親承訓示,俾有遵循,特選函呈,敬請鈞安。

愚侄楊文炳謹呈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果敢抗日自卫队在中国远征军支持下在滚弄、老街、大水塘,大旺地、南郭与日军殊死博斗,击毙日军少佐、南京大屠杀凶手贺井今一。抗日自卫队共消灭200多名日军,将日军全部逐出果敢,并沿萨尔温江严守各渡口要隘布防,使日军不得越萨尔温江雷池一步,直至1944年配合国军二十集团军大反攻,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事实上,果敢抗日自卫队不仅与日军作战,也与缅甸所有站到了日军一边的民族武装作战,果敢以一对十、空前孤立,反对本国而站在外国(中国)一边,果敢付出了巨大代价,从此时起,果敢在缅族人心中成了背叛国家的『逆贼』,以后70多年中一直未变。

事实上,由于对缅甸没有国家认同,岂止在抗战时果敢在军事上『协华反日』,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果敢在军事上都是『协华反外』:大清时代果敢『协清反缅』、民国时果敢『协华反日』、1968-1988年期间在中国支持的缅共领导下『协共反缅』。因此直到今天,在缅政府眼中,果敢人仍然是一个具有反骨、无法信任的少数民族,这是缅政府长期不给果敢人发正式国民身份证的深层次历史原因。

1951年,土司杨振材为纪念抗战中死难官兵及民众,发扬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民族传统,特在大水塘乡建造了一座塔式纪念碑,取名『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此碑至今仍岿然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也是缅政府及日本驻缅机构的眼中钉肉中刺。

碑記全文:

歷觀古今,憑覽中外,其為害最烈,莫不以戰禍為甚,乃果敢於兵燹之餘,闔境安寧,萬眾康樂,熙攘歡愉,此良可慰。遠瞻環球,暴戾欲瀰,烽火將遍,吾果敢雖遭劫亂,幾復舊觀,亦謂幸矣。

憶昔敵煙正熾,艱險遽臨,危急惶恐之狀,莫可言喻,而倚金湯者,賴有忠勇將士,奮勇直前。浴血前方,披堅執銳,陷陣沖鋒,抗暴敉亂,艱辛顯著,其間悲壯最烈者,莫過於捨身成仁之陣亡官兵耳。今吾儕倖存,乃成仁者,鐵血忠魂,義膽俠腸所賜也。

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

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

然時雖逾,事頻遷,戰禍瘡痕,歷歷如劃,英武豪跡,豈容忽略。本縣長深恐忠魂未安,遺孤失依,此心耿耿。屢思將何以揭昭忠烈,以伸敬悼,稍慰存歿,言念及此,無限感澘。

撫今追昔,前九年春,倭奴南侵,全緬失陷,滇西告警,瞬即敵騎壓境,盤居怒江西岸。果敢位處江東,津要環列,頓成攻守險要,形成盟軍前線。當茲千鈞一髮,豈容片緩,時幸先嚴公縣座,以職司守土,責毋容辭。一方召集全縣各區頭人開緊急會議,共商妥定保衛果敢方針,一面電請命戎禦,奉中國軍事委員會令,兼任果敢自衛支隊司令負責拱衛前方。經即征調編訓,並派得力各部隊,棋佈堅守,扼固強寇必犯要沖,以防敵勢蔓延,而免全邑遭蹂。幸吾軍民合作,齊力抗暴,迭奉層峰明令,嘉勉忠貞,迨軸心集體崩潰,倭寇宣告無條件乞降。大戰告停,壯士解甲。唯查戰時,綜我軍因奮勇殲敵刄搏陣亡,或因敉軍叛亂,恭與滾弄蠻卡、老街、南湖塘、扣塘、大水塘、新城、護國營、芹菜塘等役,壯烈殉職官兵共有八十員名,忠骸早經先後妥葬。遺族從優各別撫恤,並多方詳查,慎重其事,終慮不足以慰諸烈於泉下。今特召集全縣各界舉行追悼陣亡官兵典禮,同時為碑揭幕,群情悲慟,感悼無狀。敬將陣亡官兵姓名、階級、職別、籍貫、住址、暨簡要捐軀原委,悉依序列,併銘於碑,永誌紀念,而昭英烈,以慰忠魂。

俯念,成仁諸君,奮不顧身,壯烈佑人,可謂克盡保境衛民之職責,極伸人類共崇之正義,並為之贊曰:忠勇義烈、浩氣常存、豐功偉績、千古不泯、壯哉諸君、雖死猶生、勒之金、以垂永明。

与新加坡社会渐远的中国意识完全相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及文化对果敢影响力的增加,果敢社会的『中国意识』越来越重。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以来,随着果敢与中国内地经济交流的增加,去中国云南、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的果敢青年越来越多,这样,随着一批又一批在中国打工的青年返回果敢,带回的除了成捆的人民币外,更多的是对中国国家意识和汉民族文化的认同。

笔者听说过两个故事:一位果敢青年在深圳机场候机时与一位印尼华侨聊天,果敢青年随口道来的『大陆俚语』〔如:忽悠、吊丝、牛逼、高富帅〕让刚回国的印尼华侨一头雾水,于是,果敢青年逐一向印尼华人传授,到印尼华侨登机时,已掌握80%的『大陆俚语』;由于在广东打工多年,一位果敢青年能操一口流利的粤语,在广州火车站候车室忽悠一位北京人说自己家住东莞樟木头,北京人一听则立即要对方手机号码,说自己下周去东莞找他帮忙打通某乡派出所关系,把『进去』了的一哥们儿弄出来。

如今,18-50岁的果敢人有80%去过中国,对他们而言,中国已不再陌生。而对于从未去过中国的果敢孩子来说,中国则是一个神秘而美好的梦,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祖国。一般果敢少年心底的最大愿望就是长大以自由到中国去读书工作,在上海或北京经商定居当老板;一般果敢少女心底深处充满了对祖国的向往,心中最隐秘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在边境对面找个郎君,嫁到中国去。

梦想嫁到中国的果敢少女果敢儿童写『长大要当解放军』果敢学生的中国学校课本

梦想嫁到中国的果敢少女   果敢儿童写『长大要当解放军』 果敢学生的中国学校课本

『八八事件』前果敢有中学3所,小学4所,教职员工300余人,在校生1万余人,90%教师从中国聘请;果敢学校里从来没有什么『缅甸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只讲中国历史,不讲缅甸历史;果敢本地老师大都只有初中学历,而中国老师大都是大专或本科学历,因此,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全部由云南来的支教老师决定,果敢本土老师则一切服从中国老师安排;学校教材全部使用云南教材,果敢政府也没有『教育部』或『教材审查委员会』一类的机构,语文课本由几个中国支教老师大概看一下,把『云南』改成『果敢』就交付批量印刷了,根本不需要交由任何政府部门审查。

果敢学校华人儿童中国支教老师带红领巾的果敢小学生

果敢学校华人儿童    中国支教老师    带红领巾的果敢小学生

果敢学生校服跟中国学校完全一样,小学生则带着红领巾,然而,中国小学生带红领巾是因为有一个『少先队』组织,果敢小学没有『少先队』组织,带红领巾只是因为要与中国保持一致。

彭家声时代的果敢学校及如今中缅边境难民学校教育有一种『国家认同错位现象』,即学校教育无意中把儿童心中的祖国从缅甸变成了中国。中国支教老师无法把己经印刷好的课本上『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字样删掉〔非刻意而为〕,这样,一不留神,果敢的首都就稀里糊涂地变成了北京;孩子们一起这样朗读课文,『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于是,在果敢所有儿童头脑中,果敢的首都是『北京』而不是『内比都』,『祖国』是中国而不是缅甸;婴儿喝谁的乳汁,终身就认谁为母亲,对果敢儿童而言,这种『中国心理认同』将是终身的。

另外,中国的支教老师们总是无意中把国内学校『歌颂解放军』那一套也搬过来,课堂上天天夸中国解放军,于是,当孩子们被老师要求在黑板上写出自己长大后的理想时,果敢儿童就写下了『长大要当解放军』,孩子们完全不知道、这个『解放军』其实是外国军队,他们根本当不了『解放军』。

笔者曾走进果敢红岩百姓家中,无论穷人家还是富人家,多会看到堂屋里供奉的『天地国亲师』 、『天地神、祖师爷』等牌位,供台两侧的对联使用的是明代繁体汉字,再加上香炉里飘出的香火味,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古汉文化味道,强烈地冲击心灵,刹那间有一种同宗共祖之感,让我联想到第一次去台湾亲戚家中、看到墙上挂着的家族先祖那张熟悉照片时的『共祖』之感,这种情感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族感』,在这种情感面前,所谓『国籍』、『国界』一钱不值,中国人原始的『族感』完全不是用一本外国护照或一条国境线就可以消弥的。

『天地国亲师』 、『天地君亲师』牌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荀子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故此,传统中国家家户户都要立『天地国亲师』、『天地君亲师』牌位,牌位用上等木材刻成,或立于家族祠堂上,或供于家庭堂屋中,以寄托对天地感恩之情,对君师尊重之情,对先祖怀念之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敬天法地、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1949年后,这一传统在中国大陆逐渐消失,而在果敢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果敢比中国更像中国。

明朝之前,中国人墓碑上都会刻着死者的祖籍地,这个『祖籍地』指的并不是死者生前的居住地和上三代的居住地,而是300-500年前的『先祖所在地』,这一传统自清代起在中国大陆已经消失,全世界仅剩果敢尚保留此汉传统,在果敢人的墓碑上都刻着死者的祖籍地---几乎全部都是江宁府(清朝初年时南京称江宁),这就是说,果敢人至死不忘南京祖宗,不忘中华故土。

果敢红岩一户家庭的『天地国亲师』牌位 、习大大像及北京天安门阅兵画

果敢红岩一户家庭的『天地国亲师』牌位 、习大大像及北京天安门阅兵画

果敢汉人来源是多样的,源于不同历史时期,其中以南明永历帝后代为主。中国的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93师及眷属逃亡进入果敢,一部份人在当地定居下来,后因中国历次政治运动和文革时期支援缅共,又有少量汉人从大陆进入果敢定居。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些汉人为做生意等原因进入果敢定居。事实上,除果敢19万汉人之外,在缅北各地还分布着约150万汉人,他们中大部份人是从果敢迁居过来,也有人从下缅甸过来,也有人是清末民初从云南徒迁而来,只是由于分散居住在克钦、佤邦、德昂、若开、腊戌、密支那等地,形成不了果敢这样的统一聚集的力量,故而平常一般不为外界所看重。他们的处境与果敢华人一样,没有身份证、没有国籍、没有国民地位,不是缅甸人,也不是中国人。

果敢与中国云南镇康、耿马两县山水相连,边民同居一座山、同饮一江水、同奉一尊佛,形成了婚姻互通、同宗同堂、你我互有的关系。镇康县有2个镇〔南伞、勐堆〕、1个乡〔勐棒〕、12个村、88个自然村与果敢相连;耿马县有2个乡镇与果敢接壤,68个村民小组11200多人生活在边界沿线;仅河外一个乡,姊妹各居一国的就有400余户3800多人。果敢与中国主流社会紧密相联,可谓『山连山、水连水、血连血、村连村、人连人』,几乎找不出什么东西不连在一起。

当你与任何一位果敢人谈话,只要谈上10分钟,你就能感受到对方的一种发致肺腑的对中华的向往和眷恋;当你在果敢境内问任何一个人『你想当中国人还是缅甸人』时,听到的回答绝对都是『当中国人』;祖国的一切对他们都充满吸引力,如同【龙的传人】歌中的『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一般,这样的情感完全不是一条国境线或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割断和消灭的。

笔者一次与几位同盟军军官一起聊天,听到他们言语中常提起『老母亲』这个辞,我问,『老母亲是指什么?』一个同盟军军官说,『那是我们对中国的非正式称呼』。

当你与果敢人交往时,你完全感觉不到他是外国人,他的姓名、外表、语言、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字书写、行为模式与你一模一样。果敢人的口音与云南临沧人一样,一般果敢人都能操两种语言,一种是云南临沧方言,一种是带着浓浓云南味的普通话,简称『云普』,而13亿华人都能听懂『云普』。果敢人与您的差别仅仅是云南人与四川人的差别,是河北人与山东人的差别。

如果说果敢人与中国内地人略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知识文化结构略低一些,没有大学生,中学生也是凤毛麟角,小学毕业就算是秀才;他们的『云普』与云南人有些许不同,比如,把『没有』说成『不有』,他们不会说『没』这个汉字,一律用『不』字代替;他们不太熟悉中国国内及港澳台政治及社会情况,有一次我跟一位果敢朋友谈『王歧山打虎』,他纠正我说,『错!是武松打虎,王歧山没练过武功』。

在同盟军士兵中,许多人都有过在中国『打黑工』的经历,虽然他们过去在果敢也能找到每月三千元的工作,但大都是在赌场上班,枯燥乏味,更想到上海、广州『见见世面』。他们从军前的人生轨迹就像中国国内农民工,从偏僻山村来到深圳、东莞做工厂或建筑工地体力劳动。至于中国身份证,太简单了,50元钱买一个,只要不用它银行开户或买房,根本没人会发现是假的,加上一张纯华人的面孔和一口云南普通话,谁知道他是缅甸人?或许,今天扛着机枪逡巡在丛林里的同盟军士兵,正是两年前某个背着蛇皮口袋与你在北上广街头擦肩而过的云南农民工。

2008年5.12汶川地震,5月15日果敢电视台发出倡议书,希望大家为同胞捐款。一位果敢女教师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咱们说说祖国汶川情况,汶川地震了,百姓无家可归,街上到处是尸体,祖国有难,同学们做点什么呢?』一个女生哭了,带动一片哭泣,这天中午,全校学生无一人吃饭,省下饭钱全部捐给汶川,这种事情在国内任何一所学校都未发生过,包括四川的学校在内。彭德仁司令在全果敢带头第一个捐款,那位女教师本人捐了半月工资,果敢人民共捐款111万元。

111万,对果敢这么一个贫困山区而言是个天文数字,紧随其后的佤邦共捐60万,缅北其它各邦0元。老挝政府捐款236万,蒙古政府捐款210万,缅甸政府捐款205万,朝鲜政府捐款100万,土库曼斯坦政府捐款800元,科威特政府0元,澳大利亚政府0元。不要嘲笑土库曼斯坦的800元,毕竟比澳大利亚0元要强。从以上捐款数字可以看出果敢对中国的真诚情感。果敢捐款金额高于朝鲜。

彭德仁司令带头第一个为汶川捐款     果敢捐款点果敢人民捐款汶川111万元收据

彭德仁司令带头第一个为汶川捐款    果敢捐款点  果敢人民捐款汶川111万元收据

2015年9月,一位看过笔者『挺果』文章的果敢朋友打来电话对我说,『李作家,我父亲今年70多岁了,现在在南伞难民营里,身体重病,恐怕撑不了一年了,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南京去看一下350年前的故乡,从故乡带回一把南京江宁泥土,但现在已不可能了。父亲说,他此生回不了南京了,只想死时能在棺材里放一把故乡的泥土。想麻烦您一件事,如果您近期有机会去南京,请带上一把南京的泥土,如有机会来果敢请交给我,这把泥土就算是我对父亲的最后一份孝心。』放下电话,我哭了。利用去南京开同学会的机会,我帮他实现了这一愿望。

人在缅甸,心在中国,潜意识中,果敢人从来就是把自己当成中国人,门外挂着缅甸国旗,却完全没有对缅甸的国家认同感,这是一般果敢人同共的心理状态。一般果敢农民家庭都挂着毛泽东像,无人挂缅甸总统吴登盛像;一般果敢城里人家庭都挂着习大大像,无人挂民主女神昂山素姬像。在一般果敢人心中,精神领袖是毛泽东,现世领袖是习大大。这一现象纯属自发,决无任何政府部门或任何领导人规定,从此可看出一般果敢民众心中对祖国的归属方向。

果敢城里人挂习大大像果敢也要『为人民服务』

果敢城里人挂习大大像        果敢也要『为人民服务』

2015年8月初的一天,一位看过我网上『挺果』文章的王姓果敢女孩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是果敢人,家住果敢农村,2012年嫁到中国湖南农村,生了个女儿,然而,由于自己没有身份证,孩子上不了户口,派出所还三天两头上门叫她回缅甸办护照,她说,缅甸政府连身份证都不给我们,怎么可能给我们办护照?警察说,这我们不管,下次来再无护照就按非法移民谴送出境。于是,夫妻二人南逃广东打工,女孩由于没有身份证进不了工厂,只好在丈夫老乡东莞开的小餐馆打工。二九战事爆发,女孩全家人都跑到中国来,两个月前又被云南南伞地方政府『民兵』以『战争已经结束』为由驱赶回去,但是,当全家人悄悄跑回家时却发现房子已经被缅军霸占,一位缅军军官迁来全家人住在她家,门口挂着洗洒的衣服,院子里有小孩在打闹,父亲上前理论,被缅军打死。于是,失去了父亲的全家人又跑回中国,在边境两侧约30米的地方各搭建了一个棚子,白天遇见中国巡逻兵,全家人就跑到缅方一侧的棚子里,夜晚又跑回中国一侧的棚子里,过起了『一家两国』的生活。弟弟忍不住跑回去想为父亲收尸,去了一个月至今仍未回来,生死未卜。女孩最后哭着问我:『李作家,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我的爸爸和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中国身份证?我女儿什么时候才能上得了中国户口?我们果敢什么时候才能回归中国?!』

这几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放下电话,心里只觉得有一种刀刺深深的痛。此后的几天里,女孩那充满着期盼的问话不断在我耳边回响,挥不去,抹不掉,不断让我泪涌而出,倍受一种伤痛的折磨。

果敢女孩及全家人的命运实际上就是果敢命运的缩影,果敢,夹在中国与缅甸之间艰难地生存,永远与压迫、奴役、驱赶与苦难相联。每每果敢硝烟燃起,主流华人社会大都持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因,对于果敢的伤与痛,华人社会都难以为助。异族的欺压与迫害,一切的强暴与屈辱,全部都由这个270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弱小的华夏弃儿独自承担。

彭家声家里有一幅对联:『蜀水家声远、云岭乡情长;横批:蜀云为家』。彭家声最喜欢的歌是【我的中国心】和【走进新时代】,每逢在KTV娱乐必唱。2008年7月一天,彭家声在一次会议上说:『如果老缅真要逼死我们,我们干脆要求果敢重新回归母国算俅(原话)!』此言触动了缅甸当局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随后给彭氏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外来徒迁民族都有保留自己文化的本能,要想灭绝自身文化融入另一民族则比登天还难,在一般果敢人的心灵深处,自己是中国人,不是缅甸人。置身果敢,中国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国外,就像是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果敢顽固地保留着中国文化,拒绝融入缅甸社会,成了缅甸的『小中国』,这正是缅甸政府不能容忍、要消灭同盟军、欲扳倒彭家声的根本原因。

青春朝气的果敢华人少女果敢民族娱乐活动打歌

青春朝气的果敢华人少女     果敢民族娱乐活动打歌

2016年中秋节,笔者一大早翻开手机微信,第一个发『祝中秋快乐』微信的就是王姓果敢女孩,我回微信问她:『你怎么会知道中秋节?』她回微信:『在果敢,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都要过的,比中国还隆重,我们从小家里就要过这些节,跟中囯完全一样。』

果敢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除夕被称为『大年三十』,这天,人们会将自家里外打扫干净,所有脏衣服必须当天洗完,之后要洗澡,将一年中所有晦气冲洗掉。下午每户人家会杀一只鸡到庙里供奉,之后一家人在一起吃年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全家不许漏掉一个人,饭后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说话。『年三十』晚上人们多会熬夜,俗称为『熬寿岁』,据说,熬夜时间越长,人的寿命也就越长。同时,女主人要为大年初一『吃素』做准备,年初一全天要吃素,须用青蒿将锅碗瓢盆擦一遍,去掉油荤,据说这是明朝时代传下的习俗,此俗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早己失传。若有中国来的朋友在果敢人家过年,多不会遵守戒规,大年初一在主人家找点肉荤偷个嘴也是常事。

笔者曾在一位同盟军领导家里吃过几次饭,我发现,他们的饮食文化不要说与云南完全一样,甚至与湖北、湖南也没有多大区别〔辣椒少一点〕,所有的菜我小时候在湖北都吃过,麻婆豆腐做得比四川人还地道,菜上齐后,整个就是一桌『中华全席』。我在想,如果中国内地小伙子娶了果敢姑娘,完全不必担心因饮食习惯差异而夫妻吵架。什么叫同宗同族?这就是同宗同族。

果敢宛如缅北『小中国』:果敢一般餐厅和超市里挂着毛泽东像、雷锋像和习大大像;军人们每天须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国内早已绝迹;公用电话亭上『国内直拨』指的是中国,电话是云南区号,四处张贴的手机广告都是『中国××公司』;中国内地公司开办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果敢营业处;街上出租车都产自中国,货车全部产于中国,小轿车数浙江的吉利和奇瑞牌最吃香;95%以上的人只会讲中文,不懂缅文;学校只教汉语,使用中国教材,不教缅文;报纸电视均为中文,政府行政公文均用中文;全境使用人民币,商店和赌场均不收缅币;邮政、金融、电力均来自中国;大街上到处是『沙县小吃』和『重庆火锅』;缅甸采用内比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而果敢则采用北京时间,比内比都时间早一个小时;果敢书店出售的主要是中国版的中文书籍,其它文种的书籍却很少见;果敢曾使用过南洋版和台湾版汉文教材,1989年后则使用中国大陆教材,教师95%以上是从中国招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一般都直接将子女送到中国学校接受教育;走进任何一家果敢餐厅都能点到『农家小炒肉』和『麻婆豆腐』;商场超市里摆的都是『康师付』泡面和『红双喜』香烟;马路边上全部是简体汉字的商店招牌,街头吵架骂娘的全部是云南方言;在果敢街头看到的任何一个孩子,天真的表情笑容与昆明的孩子一模一样;倘若几位中国人与果敢人坐在一起吃饭,外人完全无法从外表和口音上分辩出谁是中国人谁是果敢人;果敢最具特色的民族娱乐活动是打歌,打歌是诸葛亮南征时发明,大家围成一圈跳起舞步,随着弦调摆几圈,与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们集体摇摆。这就是说,如果有一天果敢要回归中国,根本不需要文化上的『适应期』,一天之内就可以全盘『中国化』。

果敢老街俯瞰图领到人民币军响的同盟军士兵

果敢老街俯瞰图        领到人民币军响的同盟军士兵


果敢电视主要是中国电视台的节目,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云南卫视、香港卫视中文台、四川卫视、湖南卫视等。最能体现果敢人中国情结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晚八点钟,这时,凡是有电视机的果敢家庭100%都在收看北京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全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传统年夜饭。晚会结束后,什么春晚歌曲在中国国内流行,在果敢也一夜之间流行起来;『小沈阳』上春晚在中国火了,果敢也一夜之间冒出几万名『小沈阳』粉丝。

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果敢人对缅族人的称呼——『老缅』,这令人不禁想起大陆人与台湾对美国人的共同称呼——『老美』、北方中国人对广东人的称呼——『老广』。笔者问过一个同盟军朋友,『你们从什么时们开始把缅族人叫老缅?』 答:『300年前。』

一位同盟军排长对我说,『李作家,道理上我们是缅甸人,但是,只要看到缅甸国旗,我就有一种本能的厌恶,而只要在边境口岸看到五星红旗,我心中就会有几秒种的感动,这种情感无法用道理讲清楚。』笔者常出国商务活动,每次回国,走出机场看到五星红旗时心中总会不由自主产生几秒钟的感动。万未想到,一个果敢青年竟与我有着完全相同的感觉。

彭家声出席仪式                 同盟军建军20周年彭家声检阅同盟军部队

彭家声出席仪式               同盟军建军20周年彭家声检阅同盟军部队


由于350年的内陆封闭,与国内相比,果敢社会显得颇为落伍,比如,一般果敢人不明白什么是『证券市场』、『WTO成员国』和『上海自贸区』,国内商人十分费劲地向他们说明白了,第二天又全部忘光光;果敢【义务兵役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16岁到24岁的公民有服兵役义务,兵役期为五年,退役后名额由家里的其它男丁来代替,保留『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传统原则;果敢有一种不重视教育的乡土文化,某个营建制的同盟军部队里只有5名『高级知识分子』,而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标准就是小学毕业,如果能读到小学三年级再缀学,就是个『中级知识分子』;果敢法律有期徒刑最高六年,超过就判死刑;果敢政府每年给学校的教育拨款仅5000元,一般果敢人都有一种『读书无用』的思想,与『教育立国』的人类普世价值相距甚远;果敢汽车不需要上牌照,司机也不需要驾照,会踩油门就行;果敢街上从来没有交警,汽车一律靠右行驶,只要不撞车就行。

凡从中国来向果敢政府毛遂自荐的『高级人才』,从不需要提供什么学历证书及职称证明书,也不需要中国内地的各种从业资格证,只要有一身肌肉,并说出自己会什么,立马就能成为『工程师』、『设计师』 或『教授』。因此,在果敢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昨天还在云南某农村小作坊干活的破铁匠,今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工厂里众人拥戴、颐指气使的『高级工程师』。

比如,中国云南某县城影楼个体户刘作彦,来果敢旅游时巧遇彭家声,彭家声见他有照相机,便叫他为自己拍一张照片,照片洗出后彭家声一看拍得不错,一句话,『留下吧』,刘作彦就在果敢政府当起了新闻局摄影师。不久,刘作彦回自己居住的云南某县找到县委宣传部,把中国办报纸、办电视台的那套做法搬到果敢,办起果敢第一份报纸【果敢周报】和第一家电视台--『果敢电视台』,由于办报、办电视台成功,刘作彦当上了果敢『新闻局副局长』,这就是一个中国『个体户』摇身一变当上果敢『新闻局副局长』的全部过程。

果敢街道果敢儿童果敢学校

果敢街道           果敢儿童       果敢学校

由于社会发展轨道的不同,果敢同胞在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与国内民众有很大差距,单说教育一项,仅相当于中国1915年的状态,相差100年;果敢人能小学毕业的人不足三分之一,很多农村孩子一天书也未读过;全果敢只有3所初中,仅有极少数人读得起;果敢只有一所高中学校,大学则是梦在天边。因此,在面对北方来的同一个民族的博士硕士们时,果敢人颇有一种自卑感。

长期以来,大陆及港澳台华人对果敢一直有三个疑问:

1、他们究竟是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同胞?

2、他们有没有汉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

3、他们历史上做过对中国有利事情吗?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

1、他们是我们血脉相承、同宗同源、同文化的中华同胞;

2、他们对中华民族、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3、历史上只要祖国有难,他们都会全力相助,无怨无悔。

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是文化、血缘和历史,而果敢人在文化、血缘和历史三要素上与中国人完全一样。正因为这三个要素一样,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果敢人就是中国人。

2016年1月,笔者到缅北同盟军某连队驻地采访,一觉醒来,忽听到窗来外传来优美圆润的女声清唱【我爱你中国】,我循着声音好奇地走上前去,看见一名挎枪站岗的女兵正在尽情高歌,『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问她,『你知道这首歌是中国哪一部电影的插曲吗?』

面目清秀的女兵说,『不知道。』

我说,『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海外赤子】插曲,女主角陈冲从海口乘船去广州投考艺术学院,在船头上唱了这首歌。』

女兵说,『我们果敢人就是中国的海外赤子,李作家,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扛枪,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全果敢中学唱歌比赛我是第一名,整个果敢没有一个人歌唱能超过我,这是我从小的天赋,我心中的偶像只有两个人:邓丽君和彭丽嫒。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入读中国的艺术学院声乐系。你说,以后我也能去考广州艺术学院吗?』姑娘的眼里充满渴望。

我开玩笑大夸海口地说,『当然可以,等打败老缅光复果敢,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在广州艺术学院里一大堆熟人朋友,包你进广州艺术学院读书。』

『噢!』姑娘尖叫一声,眼晴一闭,激动的几乎晕了过去。然而,我内心明白,残酷的事实是,无论她唱【我爱你中国】多少遍,也无论我认识多少中国艺术学院的教授,她都永远上不了中国任何一所艺术学院,就算真考上了,也决不会被录取,因为中国根本不承认她是『中国人』。

每一个果敢人从小到大心里都有一个疑问:『我是谁?』我是中国人吗?如果是,为什么中国不要我?如果不是,为什么我又与边境另一边的中国人一模一样?我是缅甸人吗?如果是,为什么缅甸不要我?如果我不是缅甸人,那我是谁?从生到死,没有一个果敢人弄清了这个问题。

2015年初,一位同盟军军官在战火中写了一篇文章【被弄丢了祖国的孤儿】(节选):

『爷爷告诉我,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大陆商人告诉我,你们不是中国人;台湾商人告诉我,你们是中国人,但中国是个比北朝鲜强不了多少的国家;缅甸政府认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政府则认为我们是缅甸人;

『350年前,我们的祖先誓死效忠大明王朝,反对汉奸卖国,后因不能复国败迁西南边陲,与佤族、克钦族生活在这里。后来,大清册封杨家,我们变成镇守边关,终被中国政府承认;

『清朝末期英帝国殖民南亚,统一取名印度,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果敢成为英属印度土地。清朝册封前我们认大明,1912年之前我们认大清,1971年之前我们认中华民国,1971年后我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站在边境线上,看着这条人为的界线,不知如何理解祖国妈妈,不知如何理解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我们是光荣的大明后人,我们有着13亿国人,还有那遥远的长江、黄河、天安门、黄帝陵和红太阳……。 终于有一天,彭主席战败了,我们把枪交给了我们的同胞,虽然中国远离我们,但接受缴枪的中国士兵看着满目疮痍的我们,却闪烁着同情的泪花;

『我是中国人吗?我为什么不能在祖国土地上自由安家?同样的祖先、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语言,是谁划了分界线?是谁让我们不能回边境另一侧的家?你可以这样想,但边境的另一侧终究不是你的家,她是的你的祖国,却不允许你认她为母亲;

『母亲啊,我要回来!祖国啊,我一直在您的脚下,从未走远!回归中国是果敢人最大的愿望,这里有千年的历史证据,也有违法的条约,有20万被蹂躏的铁血丹心,更有那身后13亿中华儿女;

『果敢人永远爱着祖国,永远爱着中华!对祖国母亲的感情至死不变!』

大明遗孤、独不蓄辫、大汉文化、反清复明、身处异邦、不忘故土,三百年间以儒为本,尊孔奉孟,至今归属未定,泪窥华夏,思归祖国。台岛有诗:『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果敢无诗,只有痴心不改的『我的中国心』,只有遗孤游子流不完的悲伤泪水……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