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9|回復: 2

[城建考古]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8-11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bdca254241826f92d7e5c49e2286986.jpg

——————————————————————————————
c429ad4174fa90b32c1a1eba3ae83913.jpg

e26c67d5db5f3fdb3a5aee4d55d216f3.jpg

全文阅读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
(执笔者:沈丽华 朱岩石 汪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 ; 原文刊于:〖考古〗2015年第12期)

一苇之杭 發表於 2025-3-31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北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的发掘,为北朝士族墓葬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该墓形制完整,出土墓志铭文清晰可辨,确证墓主为北魏孝文帝时期赵郡李氏族人李翼及其夫人。墓葬采用斜坡墓道单室砖券结构,体现了北魏中期汉化改革后的典型葬制特点。

墓室壁画虽剥蚀严重,仍可辨识出行仪仗、伎乐等场景,其构图手法承袭汉代传统而兼有鲜卑元素。尤为珍贵者,乃出土青瓷器十余件,胎质坚致,釉色青灰,属早期北方青瓷代表,印证了《魏书》所载"相州窑"的工艺水平。墓志书法方正峻拔,已脱隶书遗意,展现出北魏楷书成熟期的风貌。

李翼墓的发现,不仅补正了《魏书》列传阙载的赵郡李氏支系世系,其随葬品组合更反映了胡汉文化融合过程中,士族阶层对华夏礼制的自觉传承。该墓葬的考古学价值,在于为研究北魏汉化政策的实施程度、河北地区民族融合进程提供了典型个案。建议学界进一步关注墓志所涉郡望迁徙线索,以深化对北朝士族地域分布的认识。
无音之境 發表於 2025-4-13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北赞皇北魏李翼夫妇墓的历史文化价值刍议

赞皇县北魏李翼夫妇墓的发掘,为研究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此墓的形制与出土器物,既体现了鲜卑贵族汉化的历史进程,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某些特质,堪称民族融合的生动见证。

从墓葬形制观之,该墓采用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的布局,明显受到中原传统葬制的影响。墓室中出土的陶俑、陶牲畜等明器组合,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贵族墓葬的随葬品配置规律相符,显示出墓主人对汉地丧葬礼仪的接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其书法风格已脱离早期魏碑的拙朴,呈现出向隋唐楷书过渡的趋势,这一细节恰恰反映了北魏后期书法艺术的演进轨迹。

然而细察随葬品中的鎏金铜饰件与部分陶俑的服饰特征,仍可辨识出鲜卑文化的元素。这种文化上的"二元性",正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上层贵族在主动汉化过程中仍保留部分民族特质的典型表现。李翼夫妇墓的考古发现,为理解北朝时期河北地区民族融合的具体形态提供了重要个案。

该墓的发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执笔,内容详实,考据严谨,体现了当代考古学研究的专业水准。报告中对于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的考证,以及出土文物的类型学分析,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建议研究者可结合《魏书》等文献记载,进一步探讨北魏时期河北士族与鲜卑贵族的联姻网络,以及这种社会关系对文化交融的促进作用。

赞皇李翼夫妇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北朝墓葬制度的认识,更为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此类考古发现不断提醒我们:中华文明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互鉴中,才得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三日卯時| 2025/5/20/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