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1|回復: 2

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複製鏈接]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5-4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n/ _3 `7 o0 l8 ^2 v
1 V* `: U4 N- n0 t) O
時間:2010年4月22日
# s8 {; s- ]+ C# h6 c8 O2 |. h地點:北京溫特萊酒店( h) L- I4 _6 j3 H2 K
主講人:王財貴
% J: ^, Z' y4 A+ h
0 G2 y% X( W2 h2 Z6 @# k/ s$ z. J4 @. k; l& Y, U3 W  h
感谢主持人,感谢赞助这次演讲会的董事长们!感谢刚才弹琴的两位朋友!谢谢各位今天来参加我们的演讲会,欢迎大家!(鼓掌)
9 d$ S* y" s( `; E* }* c
/ u1 ]5 e9 x9 L' R. R, |, @; b今天的讲题是“儒释道西四家基本原理”,儒释道西这些学问都是大学问,把这些大学问一次要讲完,是不很容易的。为什么今天要讲大学问呢?因为我们生逢大时代。每个人一定要了解这个大学问,要不然我们对不起我们的时代,我们也对不起自己能够生长在这个时代里。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大时代,这是对整个人类来说的大时代,当然也是对中华民族而说的大时代,乃至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大的时代。大时代的“大”怎么来规定呢?因为我们眼前可以面对儒释道西四家的学问,也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的学问都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处在这个时代里面,是全人类有史以来没有的遭遇,套用一句话来说,我们每个人是为一大势所驱使,所谓一大势有各种解法,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所有的文化智慧,现在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是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一个有活力的民族,都应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也都应该负起责任,都应该享受权利,来面对这个大时代的文化,就是你要多多少少去了解这些大学问。全人类自从有历史、有文化以来,假如我们号称五千年,中国有五千年,西方大概也可以算五千年,也就是说中国从孔子算起两千五百年,西方苏格拉底算起也是两千多年,印度从释迦牟尼算起也是两千多年,所以自从文化的成形开始两千多年,文化成型以前的预备阶段再加上去,东西文化各五千年,合起来是一万年,一万年的人类的高度智慧的表现,都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一百年以前,东西方因为地理的隔绝、交通的不便,东方人能够继承东方的学问就已经了不起了,西方人一直延续他们的文化也已经了不起了,但是,这一百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变,因为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终于交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百年来才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刚好遇到这一百年来不同于以往五千年的时代,你不为自己庆幸吗?2 K, x) k& s/ W# \0 N
+ t: s5 S3 y8 [" i4 B  l: W. P
人生在世,除了活着之外,还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要活得精神饱满,要活得充实广大,要活得内容深厚,除了让我们的肉体生长以外,你必须养你生命的内涵,必须从内在开发出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哪里?这是出于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在哪里?这是不容易一下子就了解的。但是,人从本性而来,所开发出的人应当有的内涵,这在一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已经表现出来了,而直到现在这个时代,才完全能够两面具备。什么叫做两面具备?一般人都说中西文化,假如你内心有一种感觉,中西文化好像有一些不同,你的感觉是对的,你是个有感觉的人。而中西文化的不同,假如我们仔细去思考,它的不同有什么意义?——它的不同正好是往两方面去发展,这两方面如果结合起来,可能就是人类总体的文化,或者是人类应该有的文化。可能再也没有别的文化,没有别的智慧了,像这样就是总体的智慧。这个两面,我们说“中”“西”,有的人更进一步,不只是中西,他对中西文化的特质也能够有些了解,了解在什么地方呢?一般人都说,“科技”与“人文”,这样了解是比说“中”“西”文化更进一步的。你说科技与人文还可以更进一步、更切实、更从根源上讲的,可以说“知识”与“智慧”。一方面是“知识的学问”,一方面是“智慧的学问”。如果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这两方面还要把握得更核心、更根源,我们就要进入到哲学的思考。
* t0 h4 b, t& X- S8 v' j3 @
' b- s# c& m$ U1 U$ U我们举哲学家康德做例子,康德这样说,人类的理性有两种用途。什么叫做人类的理性?合理的本质叫理性。这个“性”就是本质的意思,本性。而有这个本质,我们也该想到,就是一个潜能,这个潜能本身可以是一个动力,所以这个性就是性能。有其性就有其能,叫性能,人类的理性就是合理的性能。你能够发展出合理的效果,而这个合理的效果分成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思辩的理性”——你能够思考、能够分辨,叫做“思辨理性的应用”。另一方面,叫做“实践理性的应用”,所谓的实践就是对于你生命的品质实实在在地去表现,而代表生命品质的就是你的道德性,乃至一切为你的生命品质提升层次的这些努力,都是来自于你的一种合理的要求,对于人生价值的合理要求,这种合理的要求叫做实践理性。对于你的思考、分别合理的要求叫做分辨理性。人类就是凭这个理性而创造出人文,创造出人类的文化。动物的理性表现是不够的,很微弱的,所以动物就不是理性的指代,我们说它是非理性的。假如我们的人生也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行动,也过非理性的生活,你就耽误了你自己,你可以说不是人。所以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出现“人是理性的动物”的概念,而一直到康德,他才讲出人类理性有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假如从思考、分辨——所谓思考分辨最先表现在逻辑,逻辑再运用数学、几何,数学几何再拿来研究事物——就成就科学技术。把数学、几何的逻辑的次序运用在人世之间就成为所谓人文科学。所以西方的成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它的根源是思辨的理性。( g$ `( e8 i0 Q% ~  w4 n

9 H# l7 }0 w6 n8 J# m东方的学问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释道三家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思辨,不在于科技,乃是在于人类价值的提升,人类智慧的追求。价值提升、智慧追求都要在你现实生命中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做,你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人生的光明、广大,像这样合理的性能叫做实践的理性。这是理性的两面,从这两种理性的发挥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形成现在所谓的中西文化,它都到了我们的眼前,请问,你是要认为这是老天给我们的包袱——我人生也是不满百,为什么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就要承受那么多的包袱——还是你把它认为这是你的福分?——你可以承继人类这两方面的伟大成就,而形成一个更伟大的、更完满的文化心灵,文化智慧,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乃至在整个民族的发展上表现出来。请问当今时代,谁负起这个责任来?谁心里有这样的心态了?我们整个民族一百年来,有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一点?我们整个民族有没有往这个去努力?假如没有,你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民族,对不起祖先,对不起整个人类,对不起天地。你小看了你自己,你的气量不够,你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志气,你的生命连走第一步都不可能,你耽误了,耽误了自己,耽误了整个民族,可怜的人生。所以不先开你的天眼,你就不可能有恰当的人生方向,你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成就,那叫做随波逐流,那叫做浪生浪死,那叫做与草木同朽。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庆幸自己,从今天开始要张开我们的眼睛,提高我们的见识,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人生,什么叫做价值,什么是可追求的!(鼓掌)
0 B: X9 V9 L. x+ r这两方面的文化表现,如果落实来讲,它们表现为什么样的学问呢?就表现为儒、释、道、西四家。这些都是人类一万年的智慧表现,我们说这个题目太大了,内容太多了,所以今天我们不讲这些内容的细节部分,我们今天就讲这些内容之所以发生的根源所在。如果讲这四门学问,那是很广大的,中庸说我们做学问道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今天我们不能够广大地讲,我们要讲最高深的部分,广大地讲是讲不完的,我们一时吸收不了,所以今天我们讲最高明的部分,既然学问那么大,又要讲最高深的部分,我怎么去了解?其实,最高明的部分就是最简单的部分,所谓大道至简。你连最简单的都不能把握,还能把握那些复杂的部分吗?所以今天就讲最简单的部分,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它最高深的地方,就是它最基础的地方,最基础的地方也是它最结果的地方、最高的地方,所以最低就是最高。就好像我们要了解长江流域,那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我们今天只要了解长江从哪里发源。长江发源只不过一股泉水,但是如果你不了解长江发源的这股泉水,你就很难了解整个长江流域。我们如果不能了解这些学问从哪一个地方发生出来,就很难把握这个学问的特色,不能把握这个学问的特色,你只在学问的一点一滴上去追求,所追求到的还是枝微末节,到最后还是纷然杂陈,莫衷一是,终究还是不了解这个学问。我们了解儒家吗?什么叫做儒家?我们了解道家吗?什么叫做道家?我们了解佛家吗?什么叫做佛家?我们面对着西方文化,我们了解西方吗?假如这是个问题,而你不能一口气回答出来,我告诉各位,我们的人生是可疑的,我们有大的迷惑,一直盘踞在心中,我们是不清爽的,人这样过生活,你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这种生活,你也不知道你的前途在哪里。所以,今天所讲的学问是大学问,又是最基本的学问。
5 d# N: A0 x! a/ `5 ~0 ~: A- a( k3 x; I/ L
我们现在分成四家来说,刚才讲过又分成东西两方,如果西方文化我们就用一种西方的概念来做总体代表,其实西方文化也可以大略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希腊传统,一个是希伯来传统。西方的哲学,乃至于他们的科技,以及民主政治,这一切之所以能够这样子丰富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的根源来自于希腊,所以这叫做希腊传统。西方还有一种传统不是科技的,是非科技的,乃至于反科技的。所以西方人不简单,他们不是只有科技,这跟我们一百年来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一百年来认识的西方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够的。所以没有这个传统,没有传进来,或者传过来很少,叫做希伯来传统,儒释道西的“西”换成“希”,也可以是儒释道希四家,因为西方是“两希”。希伯来传统就是基督教传统,所以西方文化相当完整,他们有两方面的传统。这两方传统如果用刚才康德的话来讲,既可以代表知识传统,智慧传统,又可以代表知识理性跟实践理性。所以千万不要轻看西方,但是今天还要讲,千万不要迷信西方,因为除了西方之外还有东方,西方纵使重视了两方面的传统,但在整个大架构之下,它终还是属于知识传统,东方才是纯粹的实践传统。下面我们一一来讲这些传统、这些所谓的学问的根源在哪里,我们从根源上把握。你可以从根源上出发,一直追寻到它任何一个细节,假如你从根源出发,而不能够追寻到任何的细节,那么错误出在两方面,第一方面,你的心思、你的能力不够,你追寻不下去。这个可能产生错误,也就是产生你不能了解的细节。但是或许可能是这样,这门学问有它的根源,但是从根源出发,这些表现的人并没有按照根源的基本道理来表现,他违背了自己的本性,如果这样,一个有理性的人去追寻这门学问,追寻到半途会发现他们的结果和根源是不相符合的,我们就可以看见他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既然成为大家,儒释道西四大家,多少聪明才子在这里用心,他难道会有错误吗?他难道会有歪曲吗?所以每一家都可以从根源追寻到任何细节。因此我们把握根源就对了,把握了根源,比较笼统地说就把握了四家,首先来说,就把握了两家,两种理性能够这样把握,你的眼界就大了,你的心量就大了,你的见识就高了,有了这四家的见解在心中,你就不会小气,就不会扭捏,你就会大方。你在这里就可以安你的身、立你的命,因为你知道你要做什么。那并不是叫每个人成天到晚沉浸在这些思想当中,这些思想、这些把握是你心中为人处事的底子、背景,你以这种大方的见识来处理、来过你的人生。比如你从事政治,做一个政治的领导人物,难道你不需要有全人类的眼光吗?你做思想家,你要引导人类思想,难道你不需要有这种全体的见解吗?你假如做企业,心中如果没有这种开朗、高远的见识,可能就会做一个不合格的事业家。你有这种高远的见识,你心胸开阔,你的眼界能够看得深、看得远,你的事业才可能发展得高、大。即使不能发展得高大,你至少不会对不起你的人生,你也不会对不起这个世界,你如果小气了,你是浪费了自己,你对不起世界。所以这四家是人人都要把握的。你怎么把握?我们先从近的来讲,再讲比较远的。近的是什么,你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先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成就来了解,然后再了解别人的成就。所以我们先讲儒释道三家。而儒释道三家,我们从比较容易了解的开始了解,这样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可以把这四家全部了解。6 C4 c# r( n: }6 G* v  K
) \/ ?8 n- _6 t6 [# j) O( k0 j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在春秋时代,号称九流十家,这九流十家当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特别提出六家,所以诸子百家可以归纳为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比较重要的家就只有六家,儒、道、墨、法、名、阴阳。这六家当中,所有中国知识分子饱读群书的人,都知道其中高明的完整的学派只有两家,就是儒家、道家,其他不够高明。其他各家都是从儒道两家开发出来的,乃至于道家也是从儒家开发出来的,所以整个中国文化总和起来只有一家叫做儒家。' B8 n4 ^) T) J8 R) _
+ K& t6 H: F  O7 C
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当中,到了汉朝,东汉时候,又有另外一个文化传到中国来,就是印度的文化。印度的文化有很多种表现,但是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种,而这种是他们文化的最高度的表现,就是佛家。而且佛家里面又有高度的高度,就是大乘佛法。所以中国人吸收佛教,我说中国人吸收印度文化是从它的核心去吸收——佛教,佛教中又是高明中的高明,大乘佛法。所以中国人对于人类的智慧是有洞见的。自从吸收佛法以后,请问中国文化有什么变化?本来儒道两家,现在吸收了佛家,佛家和儒道两家有很大不同,所以这是在东西文化的分别当中,就着东方文化在做分别,这个分别除了是民族的不同,中华民族、印度民族的不同以外,其实其中也有智慧表现的不同。而这个智慧表现的不同,也刚刚好就是智慧的两种表现的不同,这两种表现综合起来,也就是群体的智慧,哪种群体的智慧?——实践的智慧。所以这里也有一个完整性,自从吸收佛教以后,中国的文化就完整了,于是中国文化变成了三家,叫做儒释道三家,所以各位不要看不起我们古人,古人比我们贤,古人比我们平和,比我们中正,比我们大方,因为古人可以接受外来不同的文化,而接受之后努力学习,怎么学习?学到它原来也是我们的文化,把印度文化变成中国文化。乃至于印度人后来不信佛教了,释迦牟尼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释迦牟尼是印度教的改革者,就好像耶稣是希伯来宗教的改革者一样。所以耶稣要上十字架,这是改革者的代价,释迦牟尼后来不被印度人所信,改革者的代价,可怜!但,这就是圣人!他知道要付出代价,但是,他一定要这样做!所以伟人、伟大的信念是令人赞叹的。中国人看到了这样高度的智慧表现,赞叹、尊敬、学习、效仿,所以印度佛法尤其是大乘佛学是靠中国人传下来的,传到现在,中国人又把它忘记了,日本人再发扬,莫名其妙的中国人,你对不起古人,对不起祖先,乃至于我们现在又遇到西方文化,请问你有古人的信仰吗?你有古人的远见吗?你有古人的大方吗?这一百年来的中国人是最窝囊、最可耻的、最无聊的、最卑贱的,因为我们丧失了思考能力,我们丧失了我们的自信,我们丧失了我们的心灵,你不知道你的心灵到底能够装多少东西,里面有多少丰富的内涵,这些本来就在你心里面,本来就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你不知道我们文化的价值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们重新来讲这套学问,这套大学问,因为中华民族要复兴了,中华文化要复兴了。你怎么复兴?你的心要重新活过来。我们死了一百年了,你要从源头开始活过来,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鼓掌)我们现在先讲中国的文化传统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里又从比较容易外围的讲起,儒释道三家最明白的就是佛家,所以我们从佛家讲起。
# J: k- f+ {2 T1 W1 t( m8 e
/ j* U7 t* l$ v- H( W# E/ A. _佛家为什么那么明白?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如果不是这样,它就不能成为大教,如果释迦牟尼讲的道理我听不懂,那根本不能流传,不能动人,因为释迦牟尼讲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它能成为大教。你要问印度人怎么样看待人生的,乃至于释迦牟尼怎么走向修行之路,他凭什么悟道?释迦牟尼的人生旅途和我们也差不多,尤其在最初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在年轻时候,他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最痛苦的有四项,叫做生、老、病、死,请问各位,你看到了人生这四种痛苦了吗?有没有看到?当然有,每个人都有,那你为什么不成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看到是有感受的,我们看到了是不关我事,等到我遇到了再说吧。(笑)遇到再说就来不及了,没智慧了。所以佛教的原理就是一个字,由这个字可以了解整个佛教,所有人不了解这个字,或者不以这个字为中心,他不要跟我说他信佛,他信的佛是假的,他不可能悟道的。当今天下所有佛教徒,假如有人问你,佛教的最核心的观念,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孔子所说的悟道一以贯之——是什么,假如你不能回答,假如这个最核心的你都不了解,你怎么可能了解这个教,你怎么可以说你在信这个教?所以佛教一个字就可以表达——苦。人生是苦海,乃至于整个大千世界是苦,无处不苦,像海一样深,像海一样大,叫做苦海,就是苦海无边。有智慧的人听到这四个字“苦海无边”,听到一个字“苦”,他立刻悟道。(笑)
" ?0 Z6 Z3 M+ m4 x, G: g; `* [
+ P2 _7 r; o* [! I0 d0 k. T0 J佛教就是从苦中觉悟出来的。苦,人人都知道,都感受到,只是你没有正视它,乃至于你没有解决它,甘愿流落在苦海当中,头出头没,过了这一辈子,下一辈子是不是还是人,不知道,人生是无限的迷茫,无限的恐慌,你不苦吗?你以为你乐吗?告诉各位,什么叫做苦?无常即苦,你的苦是苦,你的乐能乐到什么时候?这个乐是真的吗?它是变化的,它是会消失的,所以乐也是苦,无处不苦。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所以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后,修行两个七天——“七”这个数字很神秘的,上帝创造世界,到第七天就休息,所以我们也要休息,看到这个数字我松了一口气,还好上帝也休息,要不然我们也累死了(笑)——释迦牟尼佛休息两个七天开始说法,佛教的历史说说法,其实不是,那是神话,释迦牟尼佛刚出来说法的时候,是丐帮的帮主,很穷苦的,正因为他穷苦,而说法49年,没有一天过好日子,这种人才值得我们尊敬。信佛的人千万不要以为真的有一个大地主、一个大员外奉献给佛,怎么样漂亮的园林,让他去说法。
8 a/ J0 }1 @; _  q6 Y- e3 Z# z. {% I8 C3 [
释迦牟尼一直说法,说法49年,他说的法叫做“四阿含”,这叫做原始佛教。释迦牟尼一开口讲话第一次说法,把他累积几年修行的功力在第一次说法说出来,甚至在第一句话中说出来。第一句话很重要,论语最重要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要说五个字,《论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学”。孟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孟子第一篇梁惠王,第一句话就是“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按:“仁义”二字加重口气),读孟子读到这里还不醒悟,孟子的真精神你就不了解,那你读一本孟子有什么用?你要了解中国智慧,读到这里还不知道中国人应该怎么做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中国人,你凭什么去了解世界?圣贤开口,开口见胆,从五脏六腑发起来,没有一句是假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我们说第一句话很重要,第二句话也很重要,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因为每句话都一样。(笑)所以了解一句就够了,这叫做读书的本领。读书要有本领,你读《论语》,读到“学”这个字,那么到底学些什么?假如读书没有本领,你就一辈子不知道孔子讲的学是什么。第一句话你不懂,你能懂《论语》吗,能懂孔子吗,能懂中国文化吗?要有本领。读佛经要有本领,读四阿含,知道原始的洞见,知道它引导人生要走哪一条路,就好像你读《六祖坛经》,你要了解禅宗,也只有一句话就够了,《六祖坛经》第一句话是讲“善知识”,“人心本自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释迦牟尼开口讲善知识,“当观色无常”,这个观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灵去看,用你的心灵去了解,“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这一句话,就定了佛教一个这么大的教,可以传两千多年乃至于还可以传下去,传几万年,就是这句话定的。“当观色无常”,从这里来了解佛教,佛教是不是就讲无常?佛教讲无常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从无常处解脱,从苦的地方得乐。佛教的最高目的是什么?大乘佛法当中记载了佛最后的一场说法叫做涅磐,在垂死之前还说法,这叫做圣人。最后说的法就叫《涅磐经》,强调的是“常乐我净”,他第一次说法强调的是“苦空无我”,从“苦空无我”到“常乐我净”,这是两个极端,所以你要了解佛法,要从这两个极端来了解,这两个极端分属在不同的层次,在现实层次当中,就是“苦空无我”,假如“转识成智”——将你普通的心灵转化成为智慧的心灵——你就“常乐我净”。
# w- e5 C3 o9 [8 ^8 `: x5 X
2 I6 Z4 \  {# ?8 i0 e) V* c但是这里有些问题,“苦空无我”是我们能了解的,“常乐我净”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所以我们怎么去信佛教?为什么我们常说“信”佛教?佛教我们懂,佛教就是佛的教导,前面的“信”是什么意思?我们很少说信孔子,信儒家,但是你一定要说信佛教,信佛教就类似于信基督教,或者信什么教,为什么要强调“信”字?所谓“信”为功德母,没有信就做不了功德,就不能开智慧。这里有一个问题,问题就在于“信”这个字,信什么?信三宝,什么叫做三宝?——佛、法、僧。一定要信,而且一定要信这三宝,它是一贯的。什么叫做信佛、法、僧?要相信佛,但是佛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们很难直接信佛,所以你要信法,什么叫做法?佛所传的教叫做法,法在哪里?法记录在经典中,你信法等于信佛。但是法你不懂,所以要有人引导,引导的人叫做僧,所以僧称为法师。法师就是说法的老师,假如不能说法他就不是老师,所以古人不随便称人家法师,没有人敢自诩为法师,而且说法要说正法,正法是指向佛,所以僧要替佛负责,有一句话说和尚往往是释家的罪人,牧师、神甫往往是耶稣的罪人,秀才往往是圣人的罪人,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懂你的教主的信念。你不懂法,僧懂,僧来引导你,所以****,你不是跟他学,依法是不依人。所以要看这个僧,这个和尚、这个法师讲的法对不对,假如不对,不要信他。但是他往往是对的,至少比你对,有朝一日发现他不对的时候赶快转换老师。有些人太过执着,有时候是**执着,叫你不可以随便信别人,有时候是弟子执着,不敢去信别人,我告诉各位,你如果有这个心态,你是违背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你罪过无边,你障碍了自己的慧命,甚至作为一个法师,你障碍了别人的慧命,是要下地狱的。(鼓掌)
* |4 @: i' _; a
) \  z: I7 j, g2 _) M. d) Q5 M! H佛教的起源是从现实生活中你的感受说起,现实生活在佛教的定义上是虚假的、无常的,是苦,是我们要离开的。一个教就从这么一个虚幻的、不实在的感受开始说起,这种说法很动人的,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虚幻当中,都生活在痛苦当中,所以佛教为什么能够传扬全世界,因为全世界人都是迷茫的,都是痛苦的,所以你要信佛。释迦牟尼佛讲出了人生非常重大的一个特质,就是你的人生是虚假的。但是,一般人虚假一辈子,他还以为真实,误以虚为实,误以苦为乐,现在有智慧的人来告诉你,这是苦,是幻,于是你要从这里解脱,请问怎么解脱?刚才说了,你要信,信什么,信已经解脱了的人所说的道理。已经解脱了的人所说的道理,就等于众生不了解的道理。你所要追寻的是你不了解的道理,假如你没有这种心情,你信佛就是假的。你以为自己懂佛教的道理,是不可以的,天下只有一个人了解佛教的道理,就是佛。假如还有另外一个人成佛,诸佛同一佛,他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叫做佛。菩萨还没有完全了解佛的道理,他只在路途当中,所以我们跟着菩萨走,你只能跟着他走,你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去,所以你只能信。这叫做佛教。
3 u1 G8 Q) J& \! d. H2 g4 h/ t
7 j) L- `1 X+ Z/ [. {/ H& v1 @佛教传到中国来,一直发展,从汉朝经过三国、经过隋朝,到了唐朝,中国吸收佛教,完全吸收,乃至于自己开宗立派,印度有的宗派中国大体都有,只要它传过来,我们就有,它自己没有传过来,我们自己西天取经,再把那些法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是认真的,中国人是努力的、虚心的、进步的。除了印度传过来的,中国人自己又开出三种宗派,这三个宗派都是高明中的高明,叫做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到了禅宗,算是佛法的烂熟,以六祖慧能为代表,他开口就说,“菩提自性,本自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果不善于了解这四句,你就误会了佛,什么意思?刚才说你所要走的路是你自己不了解的路,所以你要跟着已经了解的人去走,这叫做信。六祖慧能一开口就说“菩提自性”,菩提者,觉悟也,觉悟是我的自性,“本自清静”,我这个自性,可以觉悟的自性是清净的,“但用此心”,我就着我觉悟的性发为心,性和心又不同的意思,性是存在内心之中,心是表现于我的生命的现实,“但用此心”,就是但用此性之表现,我的性一直表现,“直了成佛”,直接了透生死,脱离苦海而成佛。
/ X2 g& H6 ]+ h9 w六祖慧能讲这四句话,跟释迦牟尼佛一开始说法——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才叫正观;正观者,你的欢喜你的贪着都尽,喜贪尽,你从这里就说心解脱——跟菩提之性是我的本性,这是很清静的,我直道而行,即心是佛,请问:这两种说法一样不一样?你说一样,我告诉你错了,你说不一样,我告诉你也错了,到底一样不一样?是一样又不一样,你要知道它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你有菩提自性吗?佛不是告诉你吗,人生怎么来的,无明,你哪有什么自性;但是你没有自性吗?没有自性怎么成佛。所以所谓的菩提自性,是以了透了生命的最高智慧,从那里说人的自性,所以以果为因,这就成就了中国的佛法。6 b$ x; I! z% y7 J
* L) |, \/ `( O5 D) f6 V7 r
中国的佛法和印度的佛法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又一样,因为六祖慧能没有那么愚昧,他真的认为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吗?他没有那么愚昧,他是把直了成佛这一刹那、这个当下的觉悟作为我们觉悟的因,所以以果为因。可不可以以果为因?当然是可以的,大智慧者,因就是果,果就是因。直了成佛就是当下成佛,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能够修成佛的人有多少?千百万人不得一个,所以不要随便去修禅宗,你是妄自尊大。当然你一定要修禅宗,要不然你永无了期。(笑,鼓掌)+ R# j6 q5 e8 u: q& }' G
; G  z" F/ d7 }3 [. \$ q
为什么中国人能开出禅宗,等一下你会知道,它是来自中国文化的背景渗透到佛法里面去,它就开创了禅宗。没有中国人的智慧是开不了像禅宗这种高明的教导,这个学问不能够这样子烂熟。中国的禅宗有没有违背释迦牟尼佛的初衷?没有的,释迦牟尼一开始说话,他的深远的内在,以及高远的境界就已经包含了禅宗在里面,这叫做佛,这叫做智慧神,这叫做天人师,这叫做释尊,这叫做**,这人叫做教主。天下哪一个人不信佛,他就是没智慧者。(鼓掌)所以,佛法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千万不要把它摆脱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之外,你不去追究佛法,对你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的,追究了佛法,对中国文化是有意义的,对整个人生是有意义的,对全人类是有意义的。但是佛法要信得准确,要有一个方向,每一个信佛人都要反省,你以什么为佛的最原始教导,你要被引导到哪里去?
3 O6 l* G# x( ^- ]
  b5 ]+ h$ L7 o) L接下来我们讲比较难了解的一个家,叫做道家。道家不容易了解,乃至于比佛家还不容易了解。你认为你了解道家吗?很少人敢说我了解道家,一提到道家,我们马上升起一个观念叫做——高明。所以道家高明。既然高明,你怎么敢说你了解?但是告诉各位,正因为它高明,所以我们就容易了解。为什么?因为它只有高明,所以就容易了解。
9 Z0 ^- e- d% v7 l9 `; Y2 V+ a2 k9 y9 W" P& ~, q
道家的学问有一个氛围,就是让你觉得它高明,高明用老子的语言来讲叫做玄,一个玄还不够,叫玄之又玄,那不是很难了解吗?(笑),道家为什么要讲玄?为什么要讲这么高明的学问?因为人生不得不高明。假如你正在走向人生之路,假如你正在走向实践的学问,假如你正在想在你的生命上,能够提升你的生命的境界,乃至于达到最高境界,你就不得不高明,所以任何人都要有道家的智慧,没有道家的智慧,你这一辈子是白活了,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境界的人,你不能去完成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是残缺的,是庸俗的。道家从哪里讲高明?难道直接讲高明吗?道家也是相当有智慧的,而且也是悲悯众生的人,他不会一下就讲高明,他也是从人生的切实感受说起。人生有哪些切实感受?就是高明的相反,所以道家的第一句话不是高明,道家的第一句话叫做庸俗,人生太庸俗了。庸俗从哪里表现?所以道家的基本观念不是苦,道家的基本观念叫做“执”。执著的执,执着就是让你的生命境界不得长进,人生无处不在执著,一执著就让你失败,所以“执者失之,为者败之”。执著首先让你感受到的是你不畅快,叫做不自然。道家认为人生本来是自然的,因为天地本来是自然的,所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不可以执著于它生万物,不可以以为它生万物就如何伟大,这样天地才真的伟大,才能永远生万物,假如天地执着于生万物,他到这里就死了。所以天地就是我们效仿的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什么叫做道?就是自然,你一刻的不自然,一刻的执著,就是一刻的矜持,你就不自然,照庄子讲,你就不逍遥,被限制,被谁限制?被自己所限制。请问你自然吗?我告诉各位,难。像我演讲已经超过一千场,我演讲都不敢说我自然,今天是比较自然的,因为大家今天也很自然在听我讲。(笑,鼓掌)随口而出,正中道理,这叫自然。我不敢说我有这样的境界,但是一个演讲者必须有这样的境界才是最高明的演讲者。(鼓掌)8 ]; k7 ^, o$ S
你对朋友友善,什么叫友善?你怀着一颗将来会不会报答的心,你就不自然了,叫做有心。什么叫做有心?你有另外一个心灵在做你的条件,在牵引你对待朋友的善,结果你的善就不是纯善,你想要表现给朋友知道,你想要表现给旁人知道,至少你想要表现给自己知道,我现在在对朋友好。这叫做“附赘悬疣”。好像手臂上长了一个瘤,这个瘤是要割掉的,多余的。各位,你的人生有多少多余的东西?那些东西是要割掉的,怎么割掉?不容易。所以大家都知道,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善,为恶又恐人知就是大恶。各位,你平常有为善的心吗?你为善的心的旁边有一种想要人知乃至于想要自己知的这个“附赘悬疣”吗?如果有,你叫做执著,叫做造作,叫做有心,叫做有为,叫做不逍遥,叫做不自然,叫做不合道。(鼓掌)你孝顺父母吗?你能够发自本性毫无造作地孝顺父母吗?如果能,恭喜你,恭喜你的父母,他得到一个孝子,恭喜你,你的人生是坦荡的,光明的,如果不行,你的人生是扭曲的,不可爱的。所以坦荡、大方,叫做无为。! ^0 B. H) k; t& K' w/ T

& {8 |( K- }3 L  t1 C# ~; p$ D7 c无为从哪里来?它是从对人生都在有为当中的反省开始,而老子、庄子所反省的人生的有为是告诉你到处都是、随时都是,一分一秒,每一个地方,你都在有为当中,人生可怜,你的生命有多少的元气可以让你这样耗费?你的人生不就在不需要的地方费了很多心血吗?你人生还有多少真实性,你的人身还剩下多少精神可以追求你的价值?所以无穷的悲悯。老子、庄子对人生的悲悯不下于释迦牟尼佛对众生的悲悯。我们人生太可怜了,都把精神耗费在不应该的地方,你照顾了什么面子吗?老子这样问你。你为什么不坦荡、为什么不大方,为什么不自然,为什么不逍遥一点?你没有学问为什么怕人家知道你没有学问,为什么又表现得很有学问的样子,被人家识破了又好像很伤心的样子(笑),莫名其妙(鼓掌),人生就在莫名其妙中过了一辈子。有人有一点功夫了,可以不去追求不必要的东西,可以从生理的欲望解脱出来,要不然食色性也,你的人生就在庸俗当中过一辈子。酒色财气可以放下了,了不起,超脱了,但是你的学问、名声呢,有学问的人,总是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你摆架子,你摆架子就要端起来,越有学问的人,越有地位的人,你越执著,那个执著不是说什么大执著,而是很深的执著,很细的执著,因为自己不能解除。一般的酒色财气容易解除,你的名声、地位、功劳、善行,是很不容易忘记的。所以道家的功夫就是一个“忘”,叫做“致虚守静”,到最后人生以及天地的真相就在你面前展现,叫做“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归于道,你的心灵归于道,我们眼前的一切都归于道,你的心没有归于道,你的世界总是许多颠簸、许多的不自然,你不能顺畅。所以你要顺畅,当下就可以顺畅,你不摆架子,你坦然,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人家误会也没关系,人家不了解,也没关系,你当下就坦荡了,就这么简单。虽然这么简单,你做得到吗?所以宋明理学家谢上蔡说,去掉“矜”字最难,本来我们人类以为去掉忿字最难,或者去掉欲字最难,再进一步,去掉你的脾气很难,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护自己,于是与人隔阂,对方有所冒犯就一定要发火,让对方知道你的厉害,这叫怒,去掉怒很难,古人说怒字如火可以燎原,欲字如水,可以淹没。首先去欲,然后去怒,最后要去掉“矜”,一般人去掉欲去掉忿就很了不起了,他都不知道有“矜”字,所以不要求一般人去掉矜。谁需要去掉矜呢?越高学问的人,越做善人的,越有德行的,乃至于所谓的圣人,他如果自以为是圣人就不是圣人,漂亮,这句话厉害(鼓掌)。你如果是圣人,而自以为是圣人了,你认为天下就该照我的话去做,这也是执著,而且是大执著。所以圣人要无心,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不可以领导百姓,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人出来领导百姓就是民族、国家的祸害!大家不敢鼓掌(笑,鼓掌)因为你知道我在讲什么(笑)。谁替自己立铜像,那个铜像迟早要被拆掉的。纵使是斯大林,纵使是拿破仑,纵使是亚历山大,这叫“功成而弗居”,功成而不居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你不居功,你的功劳成就才能永存天地之间,你的功才不会有害处,所以谁自以为是圣人就是最大的执著,老子所要去掉的最后一个关口,就是自以为是圣人的圣这个字,所以叫做“绝圣弃智”,自以为有仁德,是道义之士,所以“绝仁弃义”,不要圣不要智、不要仁不要义,难道真的不要它吗?你怎么了解道家?是不要圣智仁义的执着,不是不要圣智仁义。圣智仁义要不要,不是老子庄子的事,不是道家要管的,是儒家要管的,只是儒家管到这里,道家说,你管道这里,你叫我们圣智仁义对不对,儒家说对,老子说我告诉你,你叫我们成圣智仁义,你就是在害人,你就成不了圣智仁义,这是老子的智慧!(鼓掌)
2 F9 c! g. L' T6 K' I: U2 n4 N/ k+ m0 u! b0 L
这个智慧不伟大吗?最高的智慧。所以高明。你连圣智仁义的能力都没有,连圣智仁义的工夫都没有,圣智仁义的境界都没有,还讲什么老子,讲什么道家,读老子干什么?所以不要随便读老子,你不够格,不要随便谈道家,你不够格。道家是何等学问,谁来谈?圣人要谈道家。但是真正的圣人就不会谈道家,因为圣人本来就自然,所以道家的学问白做了(笑,鼓掌)。一般人不需要道家,你好好做个人,就是你心里一直念兹在兹,你今天对谁好,今天买了什么礼物给父母,你虽然一直念一直念,我告诉你,社会能够这样子已经不错了(笑),要叫你做了善事不要挂在心上,我告诉你,门都没有(笑)。除非你真的有修养,而这个修养一步一步地深入,你越高明,你的那个执著越深,越细,越不容易自我解除,乃至于大家都来赞赏你,那时候你更自以为是。各位,做人在这个地方,要看得开,要放得下,你放下一步才能更前进一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大贤以上的学问,从大贤进入圣人的境界,就要做道家学问。道家的学问任何人都能了解,一个想要有境界的人,一定要做道家学问,乃至于不需要老子庄子来提醒你,你都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执着他的智慧,一个有功德的人不会执着他的公德,那么他的智慧才是真的智慧,他的功德才是真的功德。但是一般人还是需要老子庄子随时提醒你,所以每个人想要做学问,想要领导别人,你想要做工夫,想要做善事,告诉各位,你身边随时要放一本老子、一本庄子,随时拿起来读一读,每天你都会自惭形秽,你是这样的小气,有这样一点点善事就念念不忘(笑),还想那个人什么时候报答我(笑),无聊,这不是无聊吗?(鼓掌,笑)
+ h: a* Q" s+ f
; {# L5 k7 K; y1 y# w所以说道家学问是很高明的学问,每个人都可以做 ,而且都要做,它关系到你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这叫做圣人,纵使老子不是圣人,他是大智慧者,他看到圣人的境界,这是从古以来的定评,就是老子不是圣人,庄子不是圣人,但是他看到圣人的境界,所以他是智者,智者就是能够知道圣人的人叫做智者。孔子也这样规定,“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孔子讲“仁”是一个总体的智慧,“仁”又可以分为“仁”跟“智”两边,智就是知仁,仁就是行仁,你必需先知人才能行仁,所以智比仁还要先,这个先不是前一秒钟后一秒钟,是在道理上它是先在的,你有仁,你想要走向仁德,必须先有智,智就在其中,你连仁德的目的在哪里都不知道,你怎么走向仁德。你连圣人都不知道怎么成为圣人?道家就是指出圣人的境界。真正的圣人不需要道家来指,但是圣人又很谦卑,随时都认为自己不够,当他自己认为不够的时候,他就是真正的圣人。, o& A  Z$ ]4 k/ H% i
, E2 \0 h( e" m4 D, O+ y
读《论语》,子贡问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闻一知二,告诉他一点道理他能够想出两点道理,虽然他自认为不如颜回,颜回是闻一知十,他们的智慧差了五倍,不过颜回早死,子贡还是最聪明的(笑)。子贡一听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的人叫做孔子,所以他来拜见孔子。他心中想,我拜你为师,但是你要知道,我三个月就要超过你,后来不要说三个月,到了后来说,我三年应该可以超过你。到了后来就知道,一辈子超过不了。尤其是孔子死了以后,众弟子来讨论,要怎么样行弟子之礼,因为自从周公制礼以来没有师徒之礼,乃至于没有为老师怎么守丧之礼,群弟子合议的结果,人有现实的生命,父母所生,人有智慧的生命,老师所教,所以老师是再生父母,所以应该以父母之礼来奉献给我们老师,但是又不能够以父母之礼来实践,所以他们为老师守丧,叫做心丧,不从外面守丧,从心里守丧,所以他们没有穿丧服,在心里守丧三年。群弟子就在孔子的墓旁边建茅屋在那里守孔子墓三年,三年之后群弟子要分散了,相向而哭,子贡就说,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继续住下去,又住三年。这叫做真正的学生,因为孔子是真正的老师。当今天下,有这种老师吗?有这种学生吗?没有这种老师,没有这种学生,你的中国文化在哪里?你的人生的真实性在哪里?都是虚假的。所以我们说,像子贡这样的学问,他常常好高骛远,就问老师,老师,你是不是圣人,“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老师你怎么那么多才华。因为子贡是以才华起家的,所以他以为有才华的人就值得敬佩,子贡是很小气的,到孔子死后他才大方起来,可怜啊,我们不要说子贡可怜,我们自己更可怜啊,孔夫子死了,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可怜,可怜得要命,你就不知道人生的广大,人性的高尚。所以子贡这样问,孔子就轻松地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呢?“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矣”我只是一个学不厌教不倦的人罢了(鼓掌)。旁边有学生叫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老师,你这个学不厌教不倦的工夫我们都做不到,我们做不到的就在这里了。这就叫做圣人。(鼓掌)所以孔子不居圣,功成而不居,这个功有功业的功,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也是功,他成就了自己的生命而不居,这才是孔子,我们应该从这里来了解孔子。单从下学处来了解也可以,从上达处认你才能更加敬重。孟子也说,一个人怎么走向仁德之路,怎么走向圣人之路,所谓“可欲之谓善”,从善开始,“有诸己之谓信”,把善能够放在心中,这就有诸己了,信实啊,而这个信越来越扩充,所谓扩充,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渐渐有光辉,你的人格会散发出光芒,让人感受得到,不是用眼睛看到光,而是你感受到这个人的光明,这就叫做“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叫大人,心灵成熟了人叫做大人。大了以后就完了吗?没有,“大而化之之为圣”,所以把大化掉,不自以为大,这才叫做圣。所以孟子也知道什么叫做圣人。孔子不是知道什么叫做圣人而已,孔子是亲身表现了圣人给你看,所以了不起。“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全身通体是德是慧,德慧的生命,德慧的流行,不远千里,随时随地都起作用,叫做“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圣人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假如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你一定感觉到孔子还活着,还活在你的心中,这叫“所存者神”,所以“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以圣就是神,要到达圣神的境界,也要来一个化,这个“化”字正是道家的最基本的一个观念,叫做“化掉”。所以道家的学问从人生的执著开始,人生的矜持开始,普通的矜持固然是矜持,高明的矜持更是矜持,一直到什么第步才没有矜持?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圣人才是真正的道家的理想,在这里就可以知道,道家并不是别的家,道家就是圣人家里的一个家,哪一个人说道家高明,哪一个人说我们读书要先从老子开始,老子在孔子之上,我告诉各位,你们不要听这些评论,你不要信他,他是不懂智慧的人。所以不了解儒家,你就永远不懂人生的高大,不知道人生真正的高明。所以高明要从丰富的内容,要从无穷的奋斗这里超脱出来。不是隐居在山里面过一个清静的生活就是道家了,你是老子的罪人,不是道家。# I: c" @8 z/ {" i+ C. o7 g3 a
4 ]8 z# V( J, ]; v4 K% h' d; {
所以道家不容易。从有到无,有什么就?有善心,有知识,有学问,有地位,有功业、有圣德,这个有如果是在有的地方就是还执著,所以要变成无,这个无不是你没有功业没有德性没有境界了,不是,而是叫你不要有对功业、德行的矜持造作的那个心态。道家并没有讲什么内容,并没有正面讲人生,它是从正面的人生那里讲你的“附赘悬疣”,让你的人生真正回归到真实的人生。所以,道家的学问一方面不是很重要的,所有圣人,所有有诚恳的人,你以诚恳做你的善事,诚恳地爱国爱民,来领导国家,你就是领导好了,也要像尧舜一样,若无其事,垂拱而治,如天地之自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对于政治家的一个理想。请问当今哪个政治家做到了?(鼓掌)父母不是爱子女吗?伟大,你如果认为我爱子女的心是多么伟大,就不伟大了。所以,父母的爱往往给子女有压力,这就变成害。老师的爱往往给学生有压力,这就变成害。不容易啊!这是道家的原始智慧,你有了这个原始智慧,你用这个原始智慧去检查道家所有的言论,丝丝入扣,每一句话就在讲这个意思。那么多语言只讲一个意思,能读书读到这个地步,你叫做会读书。再把你所了解的人生的痛苦乃至于人生的超脱,这个道理放在你的人生当中,这叫做真的智慧,所以智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到道理,那个道理很深远,但是我先看到了,这个叫做有智慧。你看到了你的生命能不能跟上去,这叫做真智慧。跟得越快,智慧代表越大越高。有史以来,智慧最高的人叫做颜回,孔门弟子颜回,跟得最快,当下即是,不迁怒,不贰过。
1 O, G2 A7 A% ^
5 N( b6 l6 C4 \5 S今天我们讲道家的道理,让你去掉执著,坦坦荡荡,跟天地生万物一样,大功德不居,何况是小功德,你当下能够做到吗?能够做到你就是有智慧的,你做一半,就是一半的智慧,我说明天再做吧,就是没智慧,不信这一套,就是完全没有智慧。所以,道家也是人生一大智慧,也是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对人类的生命境界有一个提醒,有一个激励,有起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起作用,在每一个地方起作用,这叫做大家,这叫做大学问,你一刻不能离开。所以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道家,任何的实践的哲学都要包含道家的学问在里面。佛家,你成佛也不能执著,所以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很相近,于是中国古人就可以用道家的学问来吸收佛家的学问,做桥梁引进来,魏晋时代就是以道家学问吸收佛教的时代,为什么?他们所讲的内容有很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佛道两家,有很多人都把它归类为一个大学派是没错的,而归列为大学派,笼统地看有相似处,仔细看有很大的不同,你要知其同又要知其异,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0 ?6 ?+ M: U. o0 V% w# p

$ P) ?3 }" M& i# y( d$ O同在哪里?同在于佛教是从人生的负面、人生的“苦空无我”发起的,它最后的目的是达成光明清静,叫做“常乐我净”。道家对人生的反省从哪里开始?从人生的执著,从人生的“附赘悬疣”,也是从人生的反面,从人生不得以的地方反省,反省了人生不得已之后要化除人生不得已。所以佛家要从苦中解脱,道家要从执著化除,这不是差不多吗?它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佛教有实质的教导,道家只有高明的教导。所以佛教内容丰富,佛教一五一十都告诉你,什么叫做苦,从苦来说集,从苦的集合来说人生的虚幻,人生的不恰当,你要回归恰当的人生,回归真实的人生,回归到天地的真理,于是你要“灭道”、要修道而入灭,入灭就是灭掉你这个执著的生命,小乘只讲到这儿就没说下去,后来菩萨开发出大乘,去掉你的执著性,才可以证成一个光明性。像这样的两面都说,证成光明性的那一部分叫做“真谛”,你的现实这部分也解析很清楚,叫做“俗谛”,所以到最后,真谛俗谛一起开发出来,叫做“一心开二门”,从哪里开发出来?从你的心开出来,你的心是无明是执著,你的人生就是“苦空无我”。你的心转了,从你的认识心转成智慧心,“转识成智”之后,你的生命境界就是清静的,证了“真如”。什么叫做真如?真正的如其所如,该怎么看就怎么看,是为正观,叫做真如,这种人叫做如来,如如而来,也如如而去,总之没有挂碍。是从反面来证。道家也是从反面来证,从有心证无心,道家从有心证无心以后,并不是停留在无里面,这个无心就是用在有意的世界当中,所以无心而为叫做无为,无为不是一个目的,无为是在有为中用,叫做“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佛家讲“真俗不二”,道家也可以讲“真俗不二”,但是佛家的真俗不二开出了非常丰富的理论系统,有俗谛的系统——阿赖耶系统,有真谛的系统——如来藏系统,所以佛家丰富,两面俱到。道家只有高明的系统,但是这个高明的系统是任何一个家都不可以违背的,所以牟宗三先生说道家最接近哲学,最接近哲学家,它只讲一个普遍性,不讲特殊性,不落实下来讲,所以永远悬在高空,因此我们对道家才有一种高明的印象。% I5 L! d& N. A+ X  I
; m: B' `3 q" o$ }
刚才说,因为它高明所以很好了解,就是高明只是高明,于是高明就很容易了解了。佛家的高明不只是高明,所以出世而入世,而且在入世中出世,到了菩萨道的时候,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解。他又开出许多的学问来。道家开不了学问的,道家站在学问之上,开它的高明境界。所以中国吸收佛教,是对中国文化有大的帮助。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当中,有一些遗憾!信佛的人,往往以佛为主,虽然他们尊重圣人,他们兼用道家,但是以佛为主,一直流传到现在,信佛的人不仅是以佛为主,连尊重圣人都不知道要尊重,这是人间的悲剧,是生命的狭隘。(鼓掌)所以以后要各归其位,让它各得其所,让我们运用自如。
8 J5 F  y  U, Y( {; m
% \/ l$ \9 R% k+ W3 s讲了佛家、道家,都是很容易了解的。现在我们要讲儒家,儒家是最难了解的。要不相信,我们问佛家讲什么,多多少少大家都稍微知道,佛家要讲解脱,只是为什么要解脱,有些时候不一定很清楚,其实想一想就很清楚,因为人生的不恰当,所以要走恰当的人生,人生在哪里不恰当?虚幻,无明,贪嗔痴,这很不恰当,很多人很容易讲,虽然不一定讲得很真切,什么叫做真切?我心理面念兹在兹,这些话不只是口头禅,而是我真的有这样的感受,这就不容易,但多少能讲出一点。对道家刚才讲了高明,对了,他们要追求逍遥,也对了,所以容易了解。现在讲儒家,请问什么叫做儒家?儒家在哪里,谁是儒家,儒家要追求什么?儒家要成就什么?当然我们可以举一些很大的观念,儒家成就圣人。那么什么叫做圣人?圣人从哪里成就的?当这样问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解了。刚才说佛家的基本的原理,用一个字讲出来,就是“苦”。对于苦的解脱就是它的教导的方向,一切的教导都是从苦到解脱。道家的基本学问,道家的基本瞩目点在人生的矜持、造作、有为、固执,你从这里解脱,道家不讲解脱,从这里虚静,你的心虚了,生命就归于平静了,不再有起伏了,于是就走向逍遥。至于儒家的基本的观念,我们怎么来了解,请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乃至用一个字解说出来,做学问往往要这样做。
" D2 L: D/ R6 }
  p7 G$ i7 w6 K孔子曾经测验他的学生,看看成熟了没有。孔子也不随便测验,他很会考试,他的考试大概都让学生能够过关,不过关的他也不考,不为难弟子,所以孔子不愧为教育家。孔子考过最深的题目,这个题目确实不容易,他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是最高的学问了。你不是要学那个一以贯之的地方吗?才能了解他的核心思想,所以这是一个最深的题目了,孔子出这个题目只考两个人,一个叫做曾参,本来是应该考颜回的,不过颜回是不必考的,而且颜回也死了,所以就考曾子。曾子的资质是鲁钝的,他是凭咬牙切齿的用功,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伟大,这伟大啊!(鼓掌),你敢这样说吗?“士不可以不弘毅”,弘者广大,意者坚强也,他的理想广大,他的意志坚强,以“弘毅”来承受孔子的学问。所以众弟子都在的时候孔子点名,“参乎”,曾参啊,“吾道一以贯之”,你知道吗?曾生开口就说,“唯”,是的。这样对话就完了。”子出,门人问曰”,孔子离开了,同学七嘴八舌就问起来了,刚才你们两个高来高去,到底在讲什么,你说是的,老师你的道一以贯之,请问老师的“一”在哪里?曾子就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跟“恕”两个字都是“心”字底,“忠”的上面是“中”,中者正也,实实在在,所以古人训诂,尽己之谓忠,怎么叫尽己?——尽己之心之谓忠,那个心没有讲出来,但你要知道,尽自己的心,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叫尽了自己的本分,为人谋就等于是自己的事,与朋友交,我先守信,不是让朋友守信,而是我先守信,这要有多大的担当?你跟朋友交敢先守信吗?你总是想这个朋友会怎么对我,我再来怎么对他,你这样怎么交朋友?然后,“传不习乎”,那更不得了了,传,或是老师所传授,或是古圣先贤所传授,我到底有没有努力去学习呢?我到底有没有把它学在我生命中呢?我到底有没有继承人类的智慧?乃至于我有没有去传播,叫做承先启后,这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对自己的尽心尽力,应该做的事,你不做这个事还做什么事?人生做其他事都是虚幻的,只有做这个事是实在的,为人谋,忠;与朋友交,信;传,要习。这总起来也叫“忠”,尽了自己的本分。本分有目前的本分,我对父母尽了我的本分,忠就有孝;对朋友尽了本分,忠就有信;对文化尽了本分,你忠于民族,乃至于最后是忠于自己,所以你们没有吃亏,千万不要认为孝顺父母、对朋友守信你吃亏了,你是在尽自己的本分,哪里有吃亏。所以尽己之谓忠,这是孔子之教的核心,你没有尽己的忠,你怎么叫儒家之徒?你怎么对得起孔夫子?
8 a" [# r. _, e9 g" v3 O9 H/ k3 V! F. M8 p. n; M
再来讲“恕”,那更了不起,如心之谓恕,所以古人讲“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宽谅别人,这都在恕的范围之内。什么叫做民主,什么叫做自由,以尊重别人的自由为我的自由,这个叫做恕。只顾展现自己的自由,把别人都踏在脚下,这叫你的自由吗?所以“如心”,他的心和我的心一样,将你心换我心,使之相一生,这就是恋爱中人的恕。(笑,鼓掌)不要只要求你的爱人,怎么以前对我那么好,现在好像越来越自私了,都要求我对你好,其实你自己也在要求对方先对你好,所以这两个恋爱中的人就不再甜蜜,叫做冤家了,因为你没有恕道。所以都要想想初恋的时候,是多么样的推己及人(笑,鼓掌),那种殷勤奉献,是无微不至(笑),最后呢?所以人间没有恕,就是地狱了。人间以恕相往来,就是天堂。(鼓掌)我们八荣八耻,要降低离婚率(笑),要在曾子那边取得智慧。人生只不过两件事“忠、恕”,没有别的,再讲别的都是外道。
; K, n* Y" c2 ^5 E0 ~1 M8 T  A5 `- z+ g" i- l7 {+ M7 m2 ], v6 J& B
曾子真的是承受了孔子的教导,而且努力实践,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士不可不弘毅”,儒家的学问靠曾子传下来,虽然有些人说,这是中国文化一个不幸,但是他还是大幸。什么叫做不幸?如果由颜渊来传孔子之道,中国文化的发展可能更加坦荡光明,但是我们不讲这些,你还没有曾子的德就不可能有颜渊的德,所以先忠恕再说吧,不要好高骛远了。颜回是“具体而微”啊,具圣人之体,只是他还很微小,让他假以时日,孔子预见他超过老师,所以难得的人才,不过他是不是去救那些竹简淹死的我们不知道(笑)。这叫“一以贯之”,用“忠、恕”两个字来把握孔夫子的思想,来把握儒家的学问。
; h; m/ |& f& r+ g! N! j2 ~$ I- Y* h( [0 w& r
孔子问第二个人——子贡,子贡很有才华,很聪明,子贡的智慧在孔子死后才开,太可惜了。孔子问“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端木赐啊,你认为我是一个多学博学,“而识之”,识之就是记得很多东西,很有学问的人吗?子贡曰“然”,对啊,子贡很聪明,马上想,老师今天发疯了吗,本来就是这样,还要问,老师问这个问题肯定有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在“然”后面,马上加一句“非与?”,难道不是吗?紧张了(笑),这叫做聪明的学生。孔子就说“非也”,你错了(笑)。所以孔子很会考试,对曾子直接就说,“吾道一以贯之”,他老早知道曾子一定说“对的”。对子贡就先吊他,你认为我是一个很博学、很有才华的人吗?子贡说,是啊,难道不是吗?不是,“吾道一以贯之”,我只是“一”,没有“多”。在这里就有玄机啊,我的多就是一,我的一就是多,一切即一,一切即一,你懂吗?这一段对话在《论语》中弟子记载到这里戛然而止,下面没有文章了,不像刚才的后面有发展,群弟子还问,何谓也,曾子还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一章后面就没有了,“子曰:汝以我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曰:然,非与?子曰:非也,吾道一以贯之。”后面没了,这什么意思?子贡没有搭腔。为什么不搭腔?子贡一时悟不出来。所以孔门弟子除了颜渊之外只剩下一个曾子。有人说孔子这样劳碌一辈子,他只搞到了72条下线(笑),这72条下线只有一线是活的(笑)。所以各位,难呐,不要说做生意难,圣人之道也难,文化传承,难啊!(鼓掌)子贡不了解孔子的一以贯之,他在孔子死后六年之内是不是了解,不知道,可能还没有悟出来,不容易啊。
- `  e8 i# ?! Y
) m; m3 R  f3 G现在请问各位,你不用忠恕两个字,你用别的词语,用一个字两个字甚至一句话来讲出“吾道一以贯之”的核心点,你能发言吗?如果能,而且你念兹在兹,你反复琢磨,果然就是如此,而且只有如此,没有别的说法,你就是会读书了,你就是读通了,你就可以作为儒家之徒,要不然你早得很。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学问最高成就,就是去发现一贯的地方,这叫做见道,要不然就是不见道。你被批评为不见道,你的儒家的生命就被判了无期徒刑,这是生死的关头,人生有没有意义,你必须参透这一关。一般人无所谓参透不参透,反正他生命来这里过一辈子,游戏人间,游戏来游戏去,到最后与草木同朽,算了,就这样。你假如不想与草木同朽,你要参一参,这是古来的公案。孟子就告诉你,孔子的一以贯之在哪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四端就是孔子之道,乃至于儒家学问的发端处,它展现出来的就是仁义,它的源头就是我的性,我的性本来就是善。孟子一辈子就讲这几句话,所有其他的语言通通从这几句话开出来。读孟子没有读到他的性之所以善的辩论,读孟子不知道孟子只是要以仁义来治国平天下,如果你读不到这点,你不了解孟子,也不了解儒家学问的广大。所以孟子以性善来贯孔子之道,以四端之心来贯孔子之道,以仁义来贯孔子之道。王阳明以良知二字来贯孔子之道。除了孟子、王阳明之外,或许还可以举一个陆象山,但是陆象山没有自己的发明,他只是孟子之学,所以陆象山说“心即是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是陆象山13岁的时候说的话,一直到他老,不改变,这叫做一贯之道,这叫做儒家之徒。所以儒家有他的一贯之道,而每个人都可以有他不同的把握,而这些不同的把握到了最后都是一样,只是把握得更加深远、更加原始,像良知、像四端之心,那是更加深远,更加原始,忠恕两个字已经是原始的善性,这个四端,这个良知,这个心即理的心的一种表现。所以曾子的哲学性还是不够的。儒家要到宋明儒才真正成熟。8 Q  _* y; [: A3 @% F& A

/ X" C0 Q) I( w& M4 Z宋明儒家是受了佛家的影响——佛家讲真俗不二,讲形而上学,讲高明的学问,讲基本的学问,像禅宗讲明心见性这种学问——所以宋明儒也大讲心性。这是先秦儒家孔孟没有特别发挥的地方,但是已经含在孔孟之学当中,讲心为体,讲性为体,什么叫体?是我的根据,我的心是我的道德的根据,我的性也是我道德的根据。所以儒家之学可以用两个字来涵盖,就是“成德”,成就你的德性,成德之教。如果像读《论语》,学而时习之当然是成德之教,有朋自远方来也是成德之教,人不知而不愠也是成德之教,吾日三省吾身也是成德之教,通通都是,但是孔子并没有真正把一贯之道讲出来,而曾子讲的一贯之道还没有到达心性的本原,当然,先秦儒家不是没有心性本原,像《中庸》就有心性的本原——“天命之谓性”,《大学》就有心性的本原——“诚意慎独”。但是《大学》和《中庸》讲起来还是比较疏陋,比较笼统,不过义理都包含在其中,到宋明儒家才真正大讲心性,大讲形而上学,大讲道德的根源,成德之教的基本立足点,不离开孔孟,而有自己的丰富的教导。所以儒家一直还在发展,这个发展并不是跑到别的地方去,所以有先秦儒家以孔孟为代表,荀子做辅佐,孔孟荀三家。儒家的第二期发展,就宋明儒的发展,大讲儒家的心性之学,可以跟佛教互相抗衡。所以千万不要只认为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也可以讲明心见性。
/ U+ Y0 I3 Y1 I0 \$ Q2 s1 o! q+ N0 v) ^" {; V
但是儒家的明心见性,心、性的内容跟明、见的方法,跟佛教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一个词语,都讲心讲性,他的内容不一样,于是他开发的方向就不一样,他的成就也不一样,但是都是智慧。所以儒家是成德之教,让一个人成就德性,成就道德事业,内心的德性有所成就叫做内圣,这个德性而表现为功业,这叫外王,而内圣必定包含外王,所以你千万不可以再随便说宋明儒,“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他只是空谈心性、清谈心性。告诉各位,儒家不清谈,清谈的是道家,清谈是魏晋时代的名士,宋明儒不清谈。虽然他所谈的道理高深,但是念兹在兹,内圣一定要开为外王,只是当时的历史机缘不够,不能让他们开出外王事业,或是开的外王事业不够完整,这是历史的机缘不够。古人已经替我们尽了很大的责任,我们现在要接着走,你不要问古人有没有给我们开出完满的学问,你这是不负责任的。当今的中国人最不负责任,随便批评古人,你要知道你不如古人。
  v5 Q5 X. b0 T2 @7 R
' t  D( O8 _5 g儒家大讲心性,而刚才我们说明心见性,佛家的明心见性,“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种明心见性的心与性在哪里,在佛那里!儒家的明心见性,请问你的心性在哪里?在你这里。这才真正叫做当下即是,这才叫做“直了成圣”。所以,佛家的心性有两种,一种是你的识心、你的污染性,这是你的现实人生,叫做凡夫的心性。你了脱后,成就常乐我净的心性,这叫如来的心性,如来的心性的境界开发出来,就是无量的功德法界,叫做佛法界。我们众生所面对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是染污的世界,在染污的世界中是无明的心性,证了佛道的心性是超越的心性、光明的心性。所以佛家的心性有两种,这也是一心开二门。儒家讲的心性从头到尾都是光明的心性,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以下就不用说了,这一句就够了,这叫一以贯之。为什么?因为“亲民”就是外王事业,明明德就是内圣的工夫,刚才说有内圣工夫必定展现为外王事业,所以“亲民”也在“明德”之内,所以明了你的明德,必定有亲民的事业。而明明德要明到非常高明的明,非常实在的明,念兹在兹的明,这就是让你的“明德”止于至善,而且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你的生命中,这叫做你的明德实践止于至善,而明德实践的止于至善,也要包含外王事业的止于至善,所以最后,明德与亲民都止于至善,这叫做儒家全幅的学问内容。(鼓掌)8 U! ]& k5 M$ d' f

* Y* H2 a7 s4 P4 d" |5 k. q三句话讲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形容词,两句话讲完。因为明德你非到止于至善停不下来,亲民非到治国平天下不可以停下来,所以止于至善是不需要说的,只要你知道明明德,只要你知道你明德的内容,只要你知道明德这条路是无穷无尽的,止于至善包含在其中。你知道内圣必定开外王,外王不成就,内圣不满足,你的亲民就一定止于至善,你非到至善你停不下来。所以止于至善是不必说的。所以只剩下两句。这两句又以明“明德”为根源,所以说了明明德,亲民就不必再说了。所以儒家的学问,你用一个字表达,很好,你可以用你所选择的字,到最后都一样。有些时候我们说儒家的学问是什么?是“仁”,这个太笼统了,儒家的学问是“忠恕”,这还不够根源,儒家的学问是“良知”,不错,已经很根源了,而这个良知还可以浓缩一个字。平常我不这样讲,今天我特别这样讲,因为引用到《大学》,所以我说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叫做“明”。. o6 ]; V* o# j& q7 W
/ n- G- K, \* f- w, ?
这个“明”可以对照佛家的“无明”。无明是人生的现实,人生必要有的感受,你没有无明的感受,你不了解你的人生,你不能够起而修行。所以发现无明是大智慧。而儒家发现的明也是大智慧。人生本来就是明,良知就是明,四端之心、恻隐就是明,羞恶辞让就是明,是非之心、良知之心也是明。这个“明”从哪里来?你怎么把握这个“明”?人生真的能“明”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去“明”这个明德,什么叫做明德?——光明的本性。人的本性从哪里来?中庸说”天命谓之性”,这是对性的逻辑的定义。我们自自然然的生命的本质,我们称为性。但是你要知道,“天命之谓性”的“性”已经有了一种超越的境界,从超越一面来讲这个性,所以“率性之谓道”。假如我们用一般的说法,人性,食色也是性也,你能从食色性也的性达成你的光明吗?所以食色性也的性就是污染性、无明性。但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假如你率着这个性,率者遵循也,你遵循你的本性,就是人生之道,就是天地之道,所以“率性之谓道”,你顺着人生之道去修养你自己,所以“修道之谓教”,这是教化,是教导,不管是圣人的教导,还是你教导自己,反正“修道之谓教”,中庸这三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只是一种定义式的规定,还没有告诉你性的内容是什么?你怎么发现这个性?到《大学》就告诉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者,大人之学,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生命,必定要从明明德来。去明你光明的德行,就把“性”规定为光明之性,所以我们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的性是一种超越的性,不是现实的性。
* Q% M& V6 }! g; H: I7 g$ ~
& A5 O  _. G. Q* O' i7 L3 b从古以来,真正儒家讲性都讲超越性,不讲一般性。只有跟孟子辩论的告子他专门注重现实性,凡夫的性,所以叫做“食色性也”,你不能说他错,他只是在现实中看人性。荀子也在现实中看人性,所以说“人性本恶”,不是食色性也是恶,是顺着食色性也你拼命去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你在“喻于利”那一点去追求,一直追求,追求到最后就是恶,这叫人性本恶,所以荀子是提醒你人性会走向恶,因此你要防止它走向恶,就要化掉你的性。怎么化掉你的性?你要用人为化掉你的性,叫做“化性起伪”,所以道德的实践是要透过人的努力的,所以荀子一生的学问就是奋斗的学问,就是改过的学问,就是用礼和法治理自己,乃至于治理国家的学问。这和孟子不一样,但是到最后都相同,就是要人生要完成他的真实性。荀子的理想也是圣人,孟子的理想也是圣人。荀子说化掉你的恶性,化掉你的现实性,你回归到圣人的教导,可以让你成圣;孟子怎么说呢?孟子说人性本善。从哪里说人性本善?从你的四端之心来说。什么叫四端之心?你有恻隐同情心,你有羞恶,你有辞让,你有是非的心,这个心是自然而有的,所以这个心就是你的性。所以四端之心就是仁义礼智之性,仁义礼智是从性上说,怵惕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从心上说,从心上说,就是从你的生命的活动说,从生命的感受说,我们没有感受到仁义礼智,我们感受到四端之心,但是四端之心探讨他的根源,就交给仁义礼智之性,你没有仁义礼智的本性,你怎么有四端之心?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推论。(鼓掌)
; J! _$ q0 P5 |$ l8 j) M, D3 h: L3 r* o3 `2 n7 O! c/ D" a; |
仁义礼智之性又推,从哪里来?仁义礼智是“天之所予我者”,“非由外铄我也”,什么叫天?自然的意思,自然而然,我本来就有,我不知其然而然,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但是我就有,这个叫做天。所以不可以把这个天解释为西方的上帝,而是指我们心性推到一个虚的根源,作为实在的心性的根本,那叫做天,不推到天也可以,推到性就可以了,不推到性也可以,你只要知道你的心是如此如此活泼、光明、广大、无限,也就够了,所以“尽其心者”,你才知道你的性,知道性你就知道天,所以心来说性,以性来说天,有心才有天,有道德之心就有道德之天,这叫人德合乎天德。(鼓掌)天德是人德证成的,没有所谓的天德,没有所谓天,中国人自从孔孟开始,就没有宗教性的信仰,只有宗教性的情怀。这叫做自信。这才是真正的“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成圣成真人”。(热烈鼓掌)' ?! p% M% b  F
! g3 }" B2 L) V' q
2 R. E8 @" N7 w) J8 D) E0 @
儒家容易了解吗?但又不容易了解吗?本来就在你心中怎么会不了解呢?但你说了解是真的了解吗?你了解了你就是一个儒家之徒了,你的生命就不会白费了,你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了,要不然都是作假的。所以“巧言令色,鲜矣仁”,所以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尽其性者知其性,知性则知天”,“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一路而去,叫做一路发,有些人手机喜欢设置号码888,叫一路发(笑),你本來就可以一路发的,还要888(笑,鼓掌)。这叫六六大顺,你还有什么可恐惧的呢?这叫“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叫“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素富贵行乎富贵”在富贵中有富贵行的道,你不贪着于富贵,如果你贪着于富贵,你就是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叫在富贵中行道;“素贫贱行乎贫贱”,在贫贱中也有贫贱的道,这叫“贫而无谄”,孔子说“贫而乐”;“素夷狄行乎夷狄”,在夷狄的地方,你也行你的道,所以留学美国的人,在夷狄的地方你要行你的道(笑,鼓掌),我们留学生无道啊,被人家淹没了,世界上找不到中国人,所有中国人都摇尾乞怜,你无道,你没有人格,你不光明不坦荡,你只想求学位,学了以后就是镀了金,镀了金以后就回来中国“骄其妻妾”,可耻!(热烈鼓掌)
% |+ L- i1 a/ ]1 `4 d& q. V; b: S& o% ^
成德非常简单,就在当下。忠恕而已矣,怵惕恻隐之心,该恻隐就恻隐,该惭愧就惭愧,该礼让就要礼让,有是非一定要明辨是非,你就是一个儒者,做到彻底就是圣人,做到某一个地位就是贤者,你有向往之心叫做豪杰。所以中国古人判定人品只有三类人品可做——圣、贤、豪杰。什么叫做圣?把你当下的清明的心,天之所予我者的明德,切实的体会、切实的实践,实践到哪里算哪里,国家从来没有太平过,天下从来没有安定过,但是儒者还是继续努力,尽己之心你就是一个圣人,所以圣人不是让你做哪些功业出来给我看,而是你有没有尽己之心,所以圣人是很好做的,你就完全做到就是圣人。做到某一个阶位了,你有操守,操得住,守得住,红包到你眼前,你可以不收红包,这就是操守。(鼓掌)1 |4 v2 w( L# ~/ D% \. v# ?
9 E, J9 v/ F  C+ h# c
要不收红包也很简单,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艘船被海盗包围了,海盗有武器,跳到船上找船长出来,说你就带着这艘船投降吧,我放你一条生路,船长说,我是受过船长的教育的,船长的守则是与船共存亡,我不投降。他说你投降吧,我给你五十万人民币,船长说门都没有,他说我给你五百万人民币,你投降吧,船长说我的人格难道可以用钱买的吗?我给你五千万,船长听到这儿就发火了,你不要再说了,你再说我就要投降了。(笑)所以不拿红包也很简单,因为红包拿到你手里,捏一下,三万,不收,你怎么这么清白啊(笑)。所以越高位者,他的操守要越严明,因为他拿到的红包越大(笑,鼓掌)。你连这点诱惑都做不到,你还为国为民吗?所以为人民服务,有的人加一个字叫做“为人民币服务”(笑,鼓掌)。所以天下要治平,很简单的,很简单的,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治平了。你怎么培养这些人?要明心见性,你用什么规矩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9 A4 ]! S, M1 ?& F) T4 h1 \4 U2 i# c4 y
所以各位,学问还是活的,孔孟还是活的,只是你不去体贴他,他讲的道理都不是他的道理,是我们自己的道理,每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你的心中,都在考验着你,都在督促你,都在唤醒你,你充耳不闻,甘愿堕落,可怜。所以儒释道三家不要轻言放弃,你放弃了,代表你放弃你自己。你为什么放弃?你根本不懂才会放弃,这一百年来就是中国人不懂中国学问的一百年,而且国家用国家的教育教得百姓完全不懂。(鼓掌)我们国家何以如此狠心呢?国家也希望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也希望以德治国,也希望社会和谐,但是,没有了学问,你没有了人生方向,不能够告诉百姓这本来就是你的事,而且也是我的事,我首先做表率给你看,哪一个为政者敢这样做这样说,他就是我们永远的领导者。(鼓掌)我们也不是只有希望为政者,每一个人,为人父母,你要替子女负责,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替员工负责,乃至于每个人都自我负责,要有一点智慧。智慧有些时候从学问可以琢磨出来,当然,智慧不一定在学问中,“我虽不认识一个字,也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是陆象山说的话,你不识字也可以堂堂正堂啊,但你不能说凡是不认识字的人都能堂堂正正,所以,还是要有学问,这个学问要真正地做,而且要有人讲,这叫教化。儒家最重视教化,而儒家的教化最简单、最明白,从头开始,从你有善念的那一念开始,这一念就是人生的根源所在,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一念一开出去就是无穷无尽,内圣外王(鼓掌)。从这里你了悟了,至少你随时摆在心里面,你的学问、你的人品、你的境界就会一天一天地成长。你的心越真实,你的成长就越快,乃至于像颜回闻一知十,乃至于不迁怒不贰过,随时光明坦荡,随时既切实又高远,这叫“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这种人生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不是值得你追求的人生,这本来就是人生的唯一之路,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鼓掌)所以儒家不容易,儒家也很容易。
2 ^' L+ K9 k. ^7 S! V2 Z, t
  w& N2 ^4 c+ ]: M# {- v6 _最后,回归到原来我们所说的,这是大时代,假如只有儒释道三家,我们都能够继承,甚至能够发扬,还不是大时代中的人要做的事而已。在这个大时代,你遇到西方的学问,西方的学问如果和中国的学问完全一样,我们就不必再去学习,不必再去发扬,不必再去扩充了,但是明明显显地告诉大家,西方的学问就是和中国人的学问不一样,这是正常人都知道的事,义和团都知道。当初西方人船坚炮利地打进来,就有人知道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不一样,用中国之道来防止西方文化,或者是用西方文化来打倒西方,叫做以夏制夷、或者以夷制夷,失败了,而且这个失败是注定要失败的。孔子这样教你的吗?中国古人这样来面对外来的文化的吗?在你立下这颗心的时候,以夷制夷,或以夏制夷的时候,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即使成功也是失败,何况不可能成功。人家日本,有一点成就,明治维新。日本也接收西方文化,只是日本没有像中国这么悲惨,人家是船坚炮利来扣中国的关,日本是自然地打开关口迎接西方,但是他们也有学者,他们的学者是学宋明理学的,学朱熹和王阳明的,尤其明治维新的时候,王阳明哲学大盛,讲良知。日本最高的学问就是中国的儒家,首相伊藤博文跟社会上的儒者,共同一个观念就是遇到西方文化了怎么办?我们要以汉文化做根本,以西方文化作为外围。所以他们说,汉文化是米饭,西方文化是小菜,结果就成就了明治维新。
* Q: W* I6 C5 g. S# K4 i! {  V1 L
1 n$ P  a6 C& x' n义和团失败了,不是老天叫你失败,是你自己失败。义和团失败之后,接着就是***革命,革命成功之后,很不幸的,五四运动。五四本来是爱国运动,演化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对整个国家民族影响不大,救危机于一时,但是文化运动对整个国家民族影响重大,一直影响到现在一百年都还是在影响,这也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好的光明的东西,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不好的、错误的也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因为他也有相当的高度,魔跟佛事差不多的(笑)。他也有功力,他也有见闻,他的见闻也耸动人心。我们看到西方这么强大,请问怎么办?就开始想了,中国为什么这么衰落,中国古人对不起我们,中国古人全部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思想我们只好一笔打倒。所以打倒中国文化,全盘西化。这叫做以夷制夏。告诉各位,一代不如一代,义和团本来就是错的,五四错得更离谱,可怜的中华民族。没有人主持正义,没有人光明正大,没有人见解深远,没有人为了中华民族百年千年立下大计,就这样在摇摆之中,中华民族过了一百年,还在摇摆。
" i+ g, w9 M, C, W7 |# t' L/ W! O! t; H* \: ?. _9 A$ w) Q) x
我们不是在这个时代中吗,刚才说了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价值,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价值,都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现在我们又要知道他们的不同在哪里。东方文化一边,西方文化一边,这是一种判断,如果这样,我们说只有东方文化,缺了西方文化,很遗憾,我们缺了一边。我们人生是应该完满的,理性是要追求完满的,所谓为了完成自我,完成我们的民族性,我们都要追求完滿,所以这一边之外还要追求另外一边,意思就是说,我们保存了中国文化,还要吸收西方文化。就好像我们的古人,保持了儒道两家,吸收了佛家,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儒道两家所追求的是人生智慧,佛家所追求的也是人生智慧,所以很容易就能够吸收,尤其是有了道家的桥梁。现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它跟佛教与儒道的不同是不一样的不同,是更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拿出更大的诚意和更开阔的心胸来面对西方文化。所以,我们也不便责备五四这批人太多,这是不容易想到的东西,五四那批人都是非常肤浅的,所以我们不便责备他们。我们所痛心的是这些肤浅鄙陋的人的思想居然领导了中国的思想一百年。最少现在是91年了,1919年五四运动,2010年就是91年,我们号称一百年。他们影响整个中国,为什么,他们说得也相当有道理,因为现实当中是这样,中国文化真的没有产生作用,历史上真的有许多的污染,许多的不合理,许多的封建,许多的迂腐,许多的寒酸,甚至铁证如山,你不能说他们说得不对,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可以以历史上的这些表现来断定这个民族的智慧吗?用历史上不恰当的表现就来否定儒家道家根本智慧的价值吗?所以一个人的心性不端正,眼界不高远,就会产生这种毛病,而这种毛病是普天之下一般人都未能免俗的,所以五四运动这批人出来咒骂中国文化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于是就跟着走,打倒自己的文化,想要学西方,怎么学?全盘学西方。0 _# v0 e+ C# Y

" Z/ F2 o' {5 z4 P西方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学好了吗?所以五四的成就在哪里?五四有成就了,它真的把中国文化打倒了,但是真的学到西方文化了吗?没有。所以他们的成就只是破坏性的成就,没有建设性的成就,假如把中国变成西方,我也甘愿。所以中国人学西方文化,91年来并没有走向正途,因为你不知道西方人的心灵在想什么,你不知道他会怎么看人生,你不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目的,完全不了解。你能够全盘西化吗?再退一步,你何必全盘西化呢?所以各位,90年来的错误不可以再延续下去了,那怎么办?非常简单!第一点,道统的继承,这是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说的,中国文化的发展的路,要注意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就是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都要念兹在兹,都要以生命付诸实践的三件事,能够以生命来实践人生的真理叫做儒家,现在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现在的儒家,叫做新儒家。/ g% h4 z4 b  f1 g7 P
8 h- I) z6 S4 U+ ^
新儒家有三大志业,第一个志业,就是道统的继承,就是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我们要继承。光这点就要非常努力了,因为我们已经远离自己的文化一百年了。第二点学统的开出,学问,刚才不是讲吗,我们的学问分两边,有思辨理性开发出来的知识的学问,有实践理性开发出来的智慧的学问,现在学统的“学”专指知识之学,就是西方人的希腊传统所开出来的一些学问都包含在这个“学”里面。我们中国人有学问,但是没有像西方人这种学问,西方人这种学问也是应该有的,你没有西方这种学问对人生也是一种遗憾,至少西方的学问可以协助人生的幸福,虽然他往往可以毁灭世界。. c, _" }3 U2 l9 e( \8 B) l
8 K% U/ `; |9 d# d; W
西方的学问你要把握,怎么把握?西方学问那么大,两千多年,那么多的学问,你怎么把握?我们还是回归到刚才的手法,用一个手段,大手笔、大手段,这个手段就是看出西方人的心灵从哪里发起。你要学到这种心灵,西方人的心灵成就的是学问系统,学问系统背后是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就是我们人类本具的能力,这种本具的能力你重视它,一步一步开发它,到最后西方人能够开出来的学问,中国人也照常能够开出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出来。假如西方学问不是如此,西方人的学生就不足珍贵,西方人就是非理性。但是西方的学问是理性的,没有理性不可能成就这么广大的学问。既然是理性的,中国人也有理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开出来。中国古人没有开出来,我现在可以开出来。中国古人或许故意没有开出来或者故意不开出来,总之他缺乏这一面,假如我们现在认为它有价值,我们就应该开出来。而这种理性,这种学问,我们本性中本来就有,所以叫做开出,叫做“学统的开出”。
) f% b$ P5 y  [7 k3 r8 {4 D0 D, ^7 B* M% q* i2 s
学问统序怎么开出?从人性开出。人性中有思考的能力、分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首先展现的是逻辑的能力,逻辑就是合乎思考的法则的能力。那什么叫做逻辑学?追求思考的法则的学问叫做逻辑学。中国人有逻辑,没有逻辑学。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容易成就逻辑学,因为逻辑是人性本来就有的。所以中国人不要怕。从用逻辑的这个心灵,我们以数字来表现,以数目的变化来表现你的思考的规则这叫做数学,以图形来表示思考的规则就成就几何,这是人类思考能力第一度的发挥,成就数学几何。统称数学。数学几何这种思考,用在对于现象界物质的存在,物质有它的道理,现象自然存在有它的道理。假如物质没有道理,人生过得非常虚幻,但是人生过得很现实,因为我们看到的都会有它的道理,假如一张桌子,我在这里讲话,突然桌子变成一头牛了,吓一跳(笑),它不会变成牛的,桌子也不会变成椅子,木头桌子不会变成黄金桌子,如果会变我让他赶快变,但是这由不得你,它就是一个因果。用你的思考乃至于用数学几何作为你的工具,来研究物的理,把物的理表现得明明白白,按部就班。物的本身的理是物理,物与物之间的结合叫做化学,所以化学也是物理。物理的研究就成就了所谓科技,我们就可以运用物的理,为人类服务。所以,要追求科学,你要按照科学的道理追求科学。要按照科学的道理追求科学,必须要给我们百姓、国民,有科学的教育,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科学,开发百姓的科学性。于是我们的科学的能力也跟西方人一样,西方人经过三百年发展出现代科学,我们只要三十年就可以迎头赶上。但是,中华民族吸收西方文化已经90年了,三个三十年我们还没有赶上西方的科学,这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人类。
, @; W9 Q, J; M  [! \, D% ^% ~# f% `* m2 c( p* H( G& j
为什么我们没有赶上,非常简单,我们并没有依照人类思考的能力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表现出来,我们不耐烦。我们的教育太过急躁,虚假,中国的数学教育,成绩是全世界一流的,但是中国不出科学家。所以中国人要学西方的学问,很简单,老实一点,什么叫做科学家,什么叫做学科学?一个学科学的人从年轻时候对科学有兴趣了,他心里会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从现在20岁到80岁,这60年里都关在研究室里,每年从早到晚工作16个小时,我甘之如饴,这样叫做科学的学生。各位!北大、清华、任何一个中国的有名的大学学科学的人,考科学系的人,有没有这种心愿?还是考了理工科,你问他为什么让这个孩子考理工科?比较好赚钱。你问学生为什么要学理工科?比较好赚钱,比较有前途,能够出国留学,回国来骄其妻妾。我们没有那种心态,静下心来,按部就班,一五一十,不追求成就,不追求现实。牛顿发明三大定律不为了赚钱,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不为了赚钱,他们只是尽自己的本分,人类应该如何思考我就如何思考,他也是一种定力,你不要说修佛的人禅定,他们也有定力,他们一辈子就为了自己的思考,一步一步的,永远不放弃,这样就成就了科学。我们一定要教导我们的子弟有这种心灵,我们的国家办教育,一定用这种态度来追求科学。
5 d" f) k1 w( E3 M6 C0 f9 l2 ]1 v
科学、思考,面对的物就是物理,面对的人间的事就是各种的人文科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那里都有一个道理,但是有关于人文的科学,你不要只停留在科学上,西方人可能死在科学这里,因为你对于物可以死在科学这里,但对于人的处理不可以死在科学这里,所以物可以用统计学统计出来,人生不能用统计学统计出来,人的心理学不可以用统计学来讲心理学,它只是初步,只是庸俗的人生。所以我们现在的西方心理学叫做庸俗的心理学,他不可能用在圣贤身上,不可能用在道家真人身上,不可能用在佛菩萨身上,所以西方的人文科学是不道地的。他的科学是比较道地的,但是科学的道地是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的道地,因为科学知识是日新月异,永远在发展中,我们只能够静下心来念兹在兹,一五一十,不急不徐,去追求科学的成就。对于人文科学的成就,对于人生事物的处理,他必须还有一个高明的境界、清静的心灵,来作为人生为人处事的最高标准。能够完成两方面,一方面自然科学,一方面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又跟实践理性有关,乃至于用实践理性来带动,来善化这些人文科学。这是中国人的责任,西方人不能负责的,因为西方人两千多年来,他们往往死在科学这个地方,只有中国人的心灵才能够活泼,才能够超越,但是现在中国人既没有自己超越的学问,也没有西方踏实的学问,中国人不踏实。中国人也没有高明的人生境界,所以现在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无聊的民族。# b2 K0 p1 |  ]

" g1 }4 z, u" X8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追求完整的学问,完整的学问,我们用佛教“一心开二门”。二门,超越的学问这里,在儒家以内圣做代表,在道家以逍遥自然为代表,在佛家以常乐我净来做代表。现实的学问在佛家来看,就是染污的生命,在儒家来看就是你德性表现的场所,在西方人来看就是思辨心灵所运用的世界。西方人的所有的学问,能称为学问的,统统是在现实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认识心世界,中国的学问表现的主要是在超越的世界。所以人生要完满,不是中国一边,西方一边,文化不是这样的。文化是这样分的,实践的学问是上层的学问,思辨知识的学问是下层的学问,所以康德说,人类的实践理性有它的优先性,比认知理性、思辨理性还优先,这刚好符合义和团时代一个清明的中国人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方为用”。假如这两种学问你摆错位置,把中国学问打倒,西方学问出头,那是大错特错,不过,你说中国学问一边,西方学问一边,也还是没有到家,还不中肯。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是中国人自我作大,不是大汉沙文主义,是人生本来就如此,学问的特色本来就如此,你就应该如此去看待,如此去实践,这才对得起你的生命,对得起整个国家和民族,对得起人类。(鼓掌)" Z* Z. e% p4 p! C6 f2 \! a4 X; V! o
' k. }" H0 W: g' c& c1 F
我们已经年纪大了,我是老了,各位在座的还年轻,你还有前途,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你应该为你自己、为我们国家负一点责任,为祖先负一点责任,乃至于我们还有下一代。人生学问三十年可以成就,至少科学的学问三十年可以成就,要科学救国只要三十年。人生的境界是一辈子的事,但是你要从你能到达的那天开始,所谓孔子十有五而致于学,你要从你明白生命的方向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念兹在兹,孔子15岁就领悟了人生的方向,我们现在即使30岁也无所谓,50岁了也无所谓,只要有一天了悟了,你就对得起自己。但我们教导下一代,不要等到了30岁才能有一点了悟,我们要好好地培养下一代,让他的生命不要浪费。至于怎么培养,怎么让一个生命可以面对儒释道西四家,而能够有自己的主要方向、次要方向,有他的高明追求,有他的现实成就。这完整的人格、完整的生命怎么培养?请大家下午再来听。(鼓掌); T5 V" i( F& D8 e
) k6 l5 j' d, s) r& [* Y- |
谢谢各位!(热烈鼓掌)% p1 A  @5 G0 Y; I8 {
: n, O5 t% u! v9 W! z$ K, N$ s

" f* l5 O! Y/ V! I" w0 [0 F  ) Q/ V& j8 Y3 |8 {0 w
张启功 發表於 2011-5-6 12:52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得不是很明白,把西方全部归为一家:西,有点太广了,实际上很多西方的文化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5-13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是这种感觉,但是当你看第二遍,第三编的时候就越来越会被这种理解所震撼了~!这种讲法别人从来没有讲过!~所以很多人听起来有些生疏~!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