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2|回復: 1

[中国方言] 关中方言用字有讲究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2-6-22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美食家
                        
                               
  • 低粉 120克                           
  • 核桃肉 40克                           
  • 玉米油 50克                           
  • 白糖 50克                           
  • 牛奶 70克                           
  • 鸡蛋 1个                           
  • 泡打粉 1小勺                                                   
                    
                                                                            儿子小时候喜欢吃小纸杯蛋糕,一直不知道蛋糕店里杯子装的小蛋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玛芬,虽然它的口感不如戚风细腻和绵软,却另有一番口味,制作也千变万化,可以加果仁,也可以加果肉、巧克力、果酱等。总之想吃什么就加什么,保证你做也简单,吃也满意,特适合烘焙新手制作,成功率也百分百。


  • 1

    1、准备材料
  • 2

    2、核桃肉切碎,备用。
  • 3

    3、把鸡蛋打在碗中搅匀。


  • 4

    4、低粉筛入面盆中,放入泡打粉和玉米油搓成屑状。
  • 5

    5、加入白糖、核桃肉和匀。
  • 6

    6、倒入牛奶、蛋液拌匀,和成面糊。


  • 7

    7、将和好的面糊装入纸杯中,约七分满。
  • 8

    8、进入烤箱,160度烘烤35分钟即可。
 樓主|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09-11-26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西安晚报

伍永尚  

  关中话在周时作为雅言被推广,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又承担着官话之重任,其必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华语言之瑰宝。我们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慎重,特别要注意它用字的准确性,避免误解。这样既忠实于原生文化,也体现文化发祥地的丰厚积淀,以及后代的文化教养。  
  一个字的准确定义可以从古文献、古注音、民间用法、现代解释等不同渠道分析确认。古代文字少、读音杂、含义广、假借多。如陕西人把好叫“弧保瘛辉帧薄0凑罩泄值奶氐悖硎驹廾赖奈淖执蠖嘤小芭弊峙裕纾汉谩⒚睢㈡㈡鼓取㈡烤甑取I挛魅怂怠罢馔蕹さ@(音lāi)得很”,就是很漂亮。说“日子过得矗wó yiě)”就是幸福美好。有的地方把“弧毙闯伞傲拧保粲诩俳琛:河锢镉行┪淖肿畛跏歉荼嘧俗约旱睦斫猓褂檬焙驮吹囊粢庥谐鋈耄蟠指菟亩ㄒ逡甓鞒隽硗獾慕馐停褂械娜嗽儆盟骷俳枳郑谑蔷驮斐芍泄淖帧跋缤砸欤滞庖欤谧人焐嶂囟锩!保ā妒芳恰ぢ垡簟罚┪撕河锏墓娣叮热嗣恰罢啡∩幔匠缺住保隽舜罅孔坑谐尚У呐Γ匀淮嬖谟幸粑拮郑凶治抟舻南窒螅褂械哪芩党鋈葱床怀觯闯龅娜炊敛怀觥H纭拔从瓿耒选钡摹扮选保痢澳薄保侄痢傲酢保逋褪怯昀粗埃衙糯懊苊艿匕蟛崾怠!俺瘛奔础俺砻堋保敲础扮选本褪恰鞍蟛绷耍牵泄鞯氐目谟镏校睦锘岚寻蟛凶觥扮眩保蹦兀空飧龀鲎浴妒返某捎铮驼庋蛔孀姹脖彩褂米拧5枪刂腥税选鞍蟛苯小lāo住”。而且,就这个“缪”字,在汉语里竟然有近十个读音,除上述两个外,它还同“穆”,秦缪(穆)公,关中人常说的“缪乱”就应该是它,与“瞀乱”同;“缪乱”也念“缭乱”,“缪”同“缭”,关中人说“把人急地胡缭乱”;缪又同“谬”,纰缪,“谬”字在关中话和客家话中读作“拗”;“缪”也同“停ㄒ艟荆保早眩剩弧扮选庇迷谛帐仙嫌辛礁龆烈簦曜级痢懊睢保靼卜窖远痢懊保缥靼材辖加写褰戌鸭艺T偃纾撼捎铩捌怂访岳搿崩锏摹捌怂贰保馐枪刂腥顺K档模睦锱隽耍虮晃米k(音簪,叮咬)了,说声“扑朔扑朔就好了”,意思是用手轻柔按摩,准确写法应该是“p挲”,是扪摸的意思。“扑”是全力以赴,“朔”仅指北方。“扑朔迷离”一词的源头《木兰辞》里指小公兔站立时爪子不停地动,似揉搓(扑朔);而母兔安静时微微闭着眼睛(迷离),一看就知雌或雄。但两只兔子一起跑,就很难分出公母了,用其比喻复杂难辨。义是对的,字是错的,但已经约定俗成,列入正语,就无可非议了。  
  随着文字的统一,有些多音字逐渐固定在某一个读音上,原来使用过的其他音义逐渐找不到了。陕西著名小吃“bián bin 面”的bián字,究其源应该是“饼”字,此字古代就读bián,和它同根的“并”古代也读“傍”,《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服虔曰:“并音傍,傍,依也。”关中人把高低、大小、胖瘦、多少差不多时就说“傍肩”,其实应该是“并肩”。古代人最早把“面片”叫“饼”,汤面叫“汤饼”、“水煮饼”等,用麦面粉制作的面片叫“面饼”或“饼面”,进而称作“饼饼面”。很早从中原移居南方的客家人现在把“饼”还叫“bián”。  
  关中人把“我”叫做“哀”,如“哀娃”就是“我孩子”。今天身居南方的客家人仍然把“我”读作“哀”,说明两者同根同源。关中人把糊涂、反应迟钝叫“mēn得很”。《庄子・大宗师》:“跬溲浴!焙亲印ぶ倚⑵罚骸艽烙蕖!氪澜濉9刂蟹窖月钅橙耸恰”,就是又蠢又懒。“”也是关中方言的另一个常用字,音怂,这个字早在汉代就被杨雄收集在《方言》里,它的解释是“陇右人名懒曰。,骂也。”郭璞注:“羸小可憎之名。”可见此字当“懒”讲,关中人把“懒得管”叫“管”,骂某人是“狎(哈)”,意思是既坏又懒。  
  爱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行为,关中方言叫“显豁”,读音“显花”。如“拿块进口表整天在人跟前显豁”。马致远《黄粱梦》:“你得了斗来大黄金印一颗,为元帅佐山河,倒大来显豁。”“豁”在这读“花”,像喝酒“划拳”,也写作“豁拳”、“拳”。而现代字典里“显豁”读音“显货”,解释为“显著明白”,这与使用及本意都有差别。  
  关中的大人教孩子写字要公正,不要胡“绾毂”,或说“胡绾”。音包,即不要。关中口语把“绾毂”的“毂”读作“刮”,是口语习惯。“绾毂”本来指套马车时所有辔绳都要“绾”绑在车的中心位置“毂”上,比喻中枢地位。《史记・货殖列传》就有“唯有褒斜绾毂其口”,是说褒、斜两个谷口对蜀、秦交通的重要意义。后来,人们把它和写字联想起来,例如书法里,草书的笔画自然流畅,龙飞凤舞,但终归不能脱离文字主体结构。  
  西安著名的古迹阿房宫的“阿房”两个字,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把读音固定下来,于是有专家说是“多音并存”。实际上,它并不复杂,关中方言就能破解这个谜。关中话里的“阿房”是一个方向用语。《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详细记录:“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司马迁明确告诉人们:这座宫殿就没有盖起来,也没有名字。唐代训诂学家、西安出生的颜师古注释得更明白:“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号曰阿房。”站在渭河北岸的秦宫,指着南岸看得见的很近的地方说“作宫阿房”。“号曰阿房”的“号”,是因为此宫没有正式名字的随意称呼。“阿房”二字的准确读音:阿读“窝”,《说文》:“阿,乌何切。”佛语“阿弥陀佛”,全国几乎都念“窝弥陀佛”。房读“傍”,《史记》正义注:“房,白朗反。” 关中话“阿房”的准确读音是“窝傍”,它和“这傍”相对应,“阿房(窝傍)”指的是那边,“这傍”指的是这边。“房”字是“傍”的假借字,已被公认,只是“阿”字出现了多个解释。有人说是此宫旁边有个村子叫“阿房”,这个地方本是秦皇家上林苑,谁能谁敢在这建村?有人说此宫靠近的一个大土包叫“阿”,这里是渭河冲积平原的第一阶梯,谁去堆积如此大的土包?关中人现在还把“那就是”说成“阿是”,那不是说成“阿不是”。由此看来“阿房”应该读作“窝傍”,仅指很近而能看到的地方。当然,“阿”在关中也读作“兀”,如“兀傍”就是那边。古代就把“兀”当那或这讲,关中人说“兀么(门)多”就是那么多、很多的意思。  
  好了,本文已经介绍了“兀么多”了,就此搁笔。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