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08|回復: 2

[文化熱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0-18 0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上,必须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又是什么?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又是什么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又是什么

以上图片是人民日报,为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从六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描述。

第一角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该角度认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就是说,下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角度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该角度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具有国际普遍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因此,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角度是对第二角度的进一步阐释,具体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内涵,即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如人民群众人口数量的规模巨大,只有以民为本的政治原则,才能正视人民群众人口数量巨大的基本事实,并立足该事实,施行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政策;又如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民为本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民生民权民主,控制资本,避免资本收割人民的劳动成果,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再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谓物质文明,实际是指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产生的现代科技社会,所谓的精神文明,实际是指人文教化,只有通过人文教化,才能避免资本主义,通过无度的科技发展,来实现自身的变态增殖扩张,而这个人文教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呈现的中国特色;还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霸道的,对自然是掠夺式的,王道政治认为,人道法天,天道法自然,因此人应该效法自然,并对自然有所敬畏,这种人文史观,是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最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王道政治承认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但也认为,各个民族人民都有共同的追求,即人文王道,像以民为本,共同富裕,反对霸权等,都是以人为本及由此建立的王道政治的基本内容。

第四角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实际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王道政治的现代化。这个王道政治,必不可能生存于资本主义等以资本为主义,反人类反人文的国家、政党中;也不可能产生于视人民为韭菜的国家、政党中。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及其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高举『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原则,才能胜任,也只有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王道政治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

第五角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战略。分两步,第一步是在西元2035年以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主要特征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第六角度是执政党必须把握并坚持的重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其内容包括: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六大角度的视觉,已经能立体地将中国式现代化投放出来。一句话描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化的,王道政治的现代化。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霸道摧毁了三代的王道,建立了後来两千余年的权力政治,那么,现代国际兴起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所复甦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将摧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所发扬极致的霸道政治,并引导未来新千年的王道政治走向。

儁雄 發表於 2025-5-8 20:4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王道政治实践刍议

(一)理论渊源与政治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之本质,实为中华文明传统"王道"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考诸《尚书·洪范》""皇极"大中至正之道,与《孟子》""民为贵"的政治哲学,皆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新的诠释维度。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恰是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辩证统一。这种现代化路径迥异于西方"霸道"现代化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民惟邦本"的古典政治智慧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治理实践。

(二)文化基因与制度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五大文明特征,其深层逻辑皆可溯源于中华文化基因。就"人口规模巨大"而言,《礼记·王制》"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的治理智慧,在当代体现为超大规模国家的精准治理;"共同富裕"理念承继《周礼》"以九赋敛财贿"的分配正义,通过三次分配制度实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代转化;"物质精神协调"实践着《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辩证关系,在科技发展中注入"格物致知"的人文精神。

(三)生态智慧与全球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得《齐民要术》"顺天之时,因地之宜"的农政精髓,将"天人合一"宇宙观转化为生态文明制度设计。而"和平发展道路"更是《春秋》"协和万邦"理念的当代彰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大学》"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这种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西方叙事,构建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新型国际关系。

(四)实践路径与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于实现"内圣外王"治理境界的现代转型。通过"自我革命"保持执政党"明明德"的政治品格,借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达成"义利统一"的经济伦理,最终形成"苟日新,日日新"的文明更新机制。这种现代化道路既避免了资本主义"以物役人"的异化,又克服了传统治理的封闭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范式。

结语:中国式现代化实为五千年文明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下的创造性转化,其本质是以"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重构现代性内涵,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中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此中深意,值得吾辈学人继续探究阐发。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5-14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文明意蕴探析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实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理论结晶与实践指南。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

一、文明主体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绝非西方现代化的简单摹本,而是以五千年文明积淀为根基的创造性转化。其核心在于将"民惟邦本"的王道政治传统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形成"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独特范式。正如《尚书》所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中国共产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度化,使现代化进程始终锚定在"共同富裕"的伦理坐标上。这种文明基因的延续性,有效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异化危机。

二、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协调发展观,既注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重视"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价值引领。这种双重维度源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古老智慧,在当代实践中表现为既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又要防止技术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侵蚀。通过创造性转化"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中国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路径,这与西方掠夺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三、和平发展的文明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秉承"协和万邦"的政治传统。这种文明特质在《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表述中早有昭示,今天则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共产党将"和平发展"写入现代化本质要求,既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伦理的现代诠释,也是对资本主义扩张本性的根本超越。

要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自我实现,其深层逻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基因,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文明创新,最终达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这种现代化范式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更在文明对话意义上重构了现代性的话语体系。正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书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丽篇章。
jsj9bczf 發表於 2025-5-19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文明意蕴探析
(正文798字)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本质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结合,形成具有主体性的文明发展范式。从文明史观审视,其实质包含三重维度:

一、文明基因的现代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王道政治"传统,将"民惟邦本"的治理智慧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资本本位"的掠夺逻辑,中国通过"共同富裕"目标重构了现代化价值坐标。如《尚书》"
正德、利用、厚生"的治理三要义,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现代诠释。这种对"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构成了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标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文明表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理想社会图景,通过制度创新转化为现实实践。其创造性体现在:
1. 规模治理维度:以"执两用中"的中道智慧处理超大规模人口的发展难题,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2. 分配正义维度:通过"调均"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抑制资本无序扩张,2023年基尼系数降至0.466的十年最低值即为明证;
3. 文明互鉴维度:以"和而不同"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全球75%国家,体现"协和万邦"的文明胸襟。

三、人类文明困境的破解方案
面对西方现代化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文明冲突,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三种范式突破:
1. 发展观层面:将"仁民爱物"(《孟子》)传统转化为绿色发展指标,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26.4%;
2. 治理观层面:以"礼法合治"传统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2023年"领导留言板"办理群众诉求300万件;
3. 文明观层面:践行"以文化人"的教化理念,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升至2022年的4.43%。

历史学家钱穆曾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超越"现代性悖论"的文明方案——既保持发展动能又维系人文精神,既追求科技进步又守护生态伦理。这种文明形态的建构,正是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传统精神的当代践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四日卯時|(小滿) 2025/5/21/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