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2|回復: 0

[医药临床] 王培昌临证特色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家父王培昌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年,其诊疗立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彰显,临床经验丰富。余多年随父侍诊,受益颇多,今联珠成串,希与同道共研之。

谨察阴阳

王培昌临证多根据〖内经〗之论:『天有五运六气,人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其间关系复杂,数之可千,然其要一也。』重在『把握阴阳』,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疗『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案例:宋某,女,29岁,2003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产后一周,偶感风寒致发热,持续半月余发热不退,体温:38.7°C,食欲不振,咽干欲饮,身痛肢乏,大便不爽,脘腹胀闷不适。诊后认为,此乃产后脾虚血弱,里有温热,故久热不退。加之曾服退热西药及中医辛散之品,阴血更伤。阳虚则生内热,加之伤及脾胃阳气,则运化无力,纳差乏力倦怠,胃脘胀闷。故立法宜益胃透热。

处方:生地18克、元参12克、生山药15克、葛根6克、麦冬10克、白薇5克、陈皮5克、知母6克、甘草5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10月24日,体温:37.8°C,患者诉有饥饿感,食之知味。知胃气得复。故清里热。

处方:生地24克、知母6克、麦冬10克、天花粉6克、黄芩9克、太子参10克、生麦芽12克、白薇5克、栀子9克、甘草5克。三剂,水煎服。药后,体温正常,食欲可,精神渐佳。嘱其每日食小米粥一碗,合理调节饮食,后康复。

轻剂取胜

王培昌善用经方、验方,常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中病良,勿太过』『药过病所,反伤正气』之论,临床立方用药少而精,用量多偏于轻剂。他常说:『病来如奔马,病去如抽丝,治病若不明阴阳标本,药石杂投,多致成坏病。若病机错综复杂,更宜轻剂,小心投药,逐渐递进,疗效可显。』

中医有『轻可去实』法,亦有『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论。妇人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故得病常多血虚阴亏,大辛大热、苦寒重剂、攻伐之品皆需慎用。王培昌常言:『用量轻非是轻描淡写,反而恰到好处。也非敷衍失责,延误病情。治病虽非药力足够不为功,但切忌勿滥用重剂以伤元气。』对病情重,病势急者,他多增加每日服药次数。药轻频服,易吸收,常起沉珂。

案例:李某,女,29岁,1995年9月8日初诊。因饮食不慎致腹泻,下如水注,日十余次。少气倦怠,精神委顿,经服中西药多种效未显。王培昌诊后云;此乃秋后泻,症属寒暑困脾。前医尽用清热、止泻、消暑之品,服之无效也。

处方胃苓汤:苍术5克、陈皮5克、川朴6克、桂枝5克、云苓9克、猪苓6克、焦术15克、泽泻9克、炒干姜5克、甘草3克。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腹泻减缓,日三、四次,便溏,食纳欠佳,精神好转。

处方:焦术18克、砂仁5、炮扁豆12克、神曲9克、破故纸5克、车前子9克、甘草3克。

服药3剂,腹泻停,饮食如常,病已愈。

王培昌按:本例病人腹泻甚急,然立方用药一般,似有病重轻药之嫌,然其泻下如注,若用重剂,一则药难以吸收怎能取效。二则重剂系伤脾败胃,则『成功反弃』。立方以轻取健脾利湿,以收全功。

喜用芳香药

王培昌临床喜用芳香之品。他认为妇人一生脾虚者多,最易被湿邪相犯,而生带下、不孕及妇科诸症。芳香类药可醒脾化湿散浊,故王培昌处方遇脾胃虚弱、食纳不佳者,加白豆蔻、砂仁、木香之类;带下者,适加佩兰叶、香甘松、香白芷等,常收事半功倍之效。选用芳香类药的同时,他也常用花类药,花者华也,花味芳香,善以散邪,花类质轻,轻可去实。

案例:赵某,女,37岁,2004年5月7日初诊。主诉:少腹胀痛不适2月余,经西药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住院治疗10余日,效未显。诉其带下清稀绵绵不止,腰酸肢软,少腹胀痛,时轻时重。劳累或情绪不畅时则加重。头晕失眠,六脉细弱。诊后认为此乃脾气不足,湿浊不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处方升阳除湿汤加减:柴胡5克、升麻5克、木香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生黄芪18克、焦术15克、炒薏仁12克、元胡9克、香附6克、云苓10克、川朴9克、甘草3克。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少腹痛减缓,仍精神欠佳,不欲食,带下量少。继前方加香甘松6克、白豆蔻6克、佩兰叶6克,继服3剂。后精神渐佳,带下量少色白,腹痛愈。药已中的。嘱其继以原方再进5剂,膈日1剂。并嘱患者调节情绪,少食生冷油腻,少劳作。后随访病未复发。

治妇人病善用甘药

患者常云,王培昌处方多甜,口感好。甜者甘也。王培昌临证多用甘平、甘淡、无大毒的健脾之品,而少用壅滞、攻伐、留邪之品,也少用辛甘助阳之物。脾胃者,万物所归,为后天之本。病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若常用苦寒攻伐,则最伤脾败胃。临证用甘药,外感初起用辛甘以发散;病温热者用甘寒以养津;病恢复期,甘润健脾;病湿者,甘淡去湿;症属肝病者,当急食甘以缓之;久病虚候,当遵〖内经〗『调以甘药』。阳虚者用甘温,阴虚者用甘寒。妇人病以血为本,血化生于脾胃,故妇人经、孕、产、乳诸症均以调脾胃为治疗之道。

案例:孔某,女,37岁,2003年7月18号初诊。产后10日余,精神委顿,不欲食,大便溏稀,肢体微肿,六脉细弱,嗜睡,少气懒言。症属产后气血大虚、脾胃不足之候。治疗急当回脾胃阳气,以复气血。

处方六君子汤加减:红参9克、焦术15克、云苓9克、陈皮5克、半夏5克、砂仁5克、炒山药18克、生黄芪15克、炒干姜6克、甘草5克。

此患者连服药10剂,后精神转佳,饮食如常,病渐向愈。此实乃甘药之功也。

治病必固本

王培昌临证始终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用药不可伐本元。若有虚弱之人感病邪,他常用健脾托邪法,里和则表自解。妇人之病,以养血为本,治疗产后病,应固本,用傅青主生化汤加减,大补气血为先。

案例:王某,女,30岁,2003年11月9日初诊。产后月余,周身不适,肢节疼痛甚剧,难以行动,伴发热T38.2°C舌黄少润,面色萎黄。曾服去风去湿、通经活络之品,痛日增剧。王培昌云:此产后风湿内侵,滞于肢节,乃历节痛也。治疗当以养血为先,使血旺自能渗入经络,灌诸经,气血来往自如,风邪安能留滞。

处方:当归18克、川芎6克、炒白芍12克、熟地30克、柏子仁9克、山芋12克、生黄芪18克、炒枣仁12克、云苓9克、杜仲10克、秦艽5克、威灵仙5克、木瓜6克、甘草3克。

患者服药10剂后疼痛大减,身体渐安。

妇人病当明奇经

王培昌一生善治妇人病,立方用药注重奇经。他常说:『不明冲任督带,学遍妇科又何济?』首先治妇人血证当明『冲为血海』之意。故王培昌治疗妇科用四物汤常重用熟地。他常言:『太冲,血海也,太冲脉和,需得督脉之助,方可月事以时下,月经才可调和。若冲自为冲,任自为任,经将不调。医者必识血海生生之理,使火不有余,水无不足,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舒之。水火相济,则病可除,体可健。若冲任失调之时,妇人胎前产后诸疾生也。若用药,症寒者虽宜温之,但任以桂附则损其阴。热症宜清,任以膏连凝其血。郁者宜舒之,任以柴陈竭其液而失润,若如此,则经水难调,且易致不孕症及癥瘕痼疾。治病之宗旨,乃不损人天然之气血为根本也。』

案例:张某,35岁,经闭6月,六脉细数,面色不华,腹大胀满,于2002年10月7日初诊。前医曾以大剂调经活血理气之品未果。诊后父云:妇人经血之本在血海,非大补冲任,难以挽回。

处方四物汤加减:当归18克、川芎5克、炒白芍12克、熟地30克、山芋12克、枸杞12克、桂圆肉9克、沙参9克、红参9克、砂仁6克、丹皮9克、甘草3克。

连服10剂,经水行。加以饮食调理,经候如期。后嘱每月经行后服傅氏养精种玉汤5剂,连服3月后,停经怀孕,后举一健康女婴。(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