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9|回復: 0

[医药临床] 黄连解毒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6 0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黄连解毒汤来源于〖肘后方〗卷二。黄连9g,黄柏、黄芩各6g,栀子14枚。功能泄火解毒:用黄连泄心火,黄芩泄肺肝之火,黄柏泄肾火,栀子泄上下之火。黄连解毒汤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等;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疾病,兹举以下案例:

面部湿疮酿脓一役而毕其功

汪某,女,38岁,2019年3月17日初诊。双侧腮及下颌部,满布疮疹,大的有如大豆,颜色暗黄,上布有脓头,小的如米粒,色暗滞,疮发已数年,时而加剧,时而减轻。询其二便,大便常干燥难解,小便有时秘涩,舌质偏红,苔厚而黄,平素由于面部疮疹,常涂化妆品覆盖,现在疮势加重,化妆品亦难辞其咎。中医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称『痤疮』之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始于痤疮,蕴郁化热而酿脓。本例为内毒血热症。治宜泄火解毒,透郁消疮。方药:黄连12g,黄芩10g,黄柏10g,苦参12g,金银花15g,连翘10g,马勃10g,蒲公英12g,黄芪20g,皂角剌10g,白芷9g,茯苓12g,当归10g,甘草9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不可用任何化妆品。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服药5剂,大疮脓头透出,疮头平覆,小疮见消,疹亦退,病愈大半。

二诊:黄连12g,黄芩10g,黄柏10g,苦参12g,金银花15g,连翘10g,马勃10g,黄芪20g,皂角剌10g,白芷9g,茯苓12g,当归10g,甘草9g,山豆根10g,土茯苓10g,杭菊12g,5剂,随访,基本治愈。

痤疮疱疹结节,内服外洗同施

储某,女,28岁。2019年3月29日初诊:自青春期起,痤疮不断,搔抓挤压,皮肤暗褐,今双腮下颌及下巴,疮疹叠起,大如豆,硬结呈暗褐色,细如米,累累无正常皮肤。舌质偏红,见瘀点,苔黄腻。此为湿热痤疮,湿热蕴结,郁而不透,蕴结日久,结成瘀块。治宜清热解毒,行瘀散结:方药:黄连12g,黄芩10g,黄柏10g,胆草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牡蛎15g,桃仁9g,红花9g,三七5g,连翘10g,金银花12g,丹皮9g,川芎9g,甘草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另加洗疮煎(天仙藤、鸡血藤、钩藤、夜交藤、金银花、野菊花)外洗。

二诊上方服7剂,瘙痒减轻,大疮见小,疮色见淡。4月9日,上方加白附子、苦参。5剂。

湿疮经年不愈投剂效果甚捷

焦某,女,75岁,2019年3月18日初诊:患湿疮已2年,多方治疗乏效。其表现为全身有散发湿疹,尤以腰部、腿部、后背为多,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常伴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全身症状。舌淡,苔白,脉细弦。久病耗伤阴血,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生地15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9g,苦参12g,川连10g,黄芩9g,川柏10g,熟地12g,僵蚕10g,蒲公英12g,连翘19,甘草10g。7剂。服药后,瘙痒减轻。再拟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2g,黄连10g,黄柏10g,苦参10g,连翘9g,杭菊10g,僵蚕10g,薄荷6g,石决明15g,珍珠母15g,蛇床子10g,豆豉6g,山栀子6g。7剂。1月后,随访治愈。

按:皮肤病虽变化多端,但其病因不外乎火毒、湿邪、风、燥等。临床上常根据病的兼夹,选择其方药。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连、黄芩、黄柏泄火兼有燥湿之能;山栀子泄三焦兼可解诸经郁火,为疮科之要方。是故案一主以黄连解毒汤,泄火解毒,辅以苦参、金银花、连翘、马勃,蒲公英清热解毒;黄芪、皂角剌、白芷托里透脓。案二主以黄连解毒汤清热泄火解毒;桃仁、红花、三七、活血化瘀;胆草、蛇床子、地肤子、燥湿杀虫止痒;牡蛎、连翘以消除疮肿结块。案三主以黄连解毒汤泄火解毒;生地、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润肤;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石决明、珍珠母、僵蚕、镇肝息风止痒;豆豉,山栀子开郁除烦。故收效良好。 (王业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