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3|回復: 0

[史學] 西藏的发展简史(1)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11-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铜雀历史网

(一)第一帝国  
    中华第一帝国(秦汉)时期,青藏高原被称为唐旄发羌,与中国没什么交往。不过,藏族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千丝万缕。
    (二)第二帝国  
    中华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青藏高原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唐朝
    唐朝时期,吐蕃的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只仰慕中原文明,瞧不起其他国家的文化。
    后来中国灭掉突厥,控制漠北与中亚,建安西与翰海都督府,军事实力也臻于强盛。于是松赞干布极力结好中国。公元641年,他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以车载释迦牟尼像,以大队骡马驮运唐皇的赠品。松赞干布亲自远道前往黄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笃信佛教,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入蕃代典奏疏。
    公元648年,王玄策去西域,被中天竺抢劫,于是向吐蕃军队求援;松赞干布当即出兵天竺,击败天竺为王玄策出气。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
    公元704年,藏王赤德祖赞即位,其祖母没禄(莫罗)氏听政,又派员到长安请婚。710年,唐中宗以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两年后唐玄宗登基,开始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之治。
    后来,中国衰落,吐蕃趁机占领西域,安西四镇失陷,后来中国军队再度收复安西。同时阿拉伯也参加进来,在江布尔击败中国军队。8-9世纪,中亚成为中国-吐蕃-阿拉伯角逐的舞台!
    唐朝后期,国力不张,吐蕃几次攻入长安,大势抢掠。后来中国在回鹘兵的帮助下将吐蕃赶回老家。经过这么一折腾,吐蕃国力也消耗殆尽,跟唐朝一起分裂、衰落了。
     
    北宋
    进入北宋,分裂的吐蕃与军力不逮的中国交往减少,吐蕃对外交往以中亚和西北印度的波斯哥疾宁王朝(962年建立,1037年被塞尔柱赶出伊朗,1186年西北印度被波斯化德里苏丹取代,哥疾宁灭亡)为主。
    宋朝虽然与吐蕃中央的卫藏、阿里地区联系较少,但与吐蕃边区的安多、康巴的联系却比唐朝还密切。当时党项族建立了强大的西夏国,对宋朝和安多、康巴的藏族构成威胁。宋朝在安多藏区大力推行屯田戍边,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肃临夏的市场上进行。
    吐蕃的一个部落首领斯罗在乐都-西宁一带的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最大的一个藏族地方政权,也是藏族的第一个安多政权。斯罗部一直向宋朝称臣,该部统治的藏族地区,在行政上属于北宋26路中的秦凤路。到公元1116年,斯罗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斯罗部曾经多次与西夏作战,有力地配合了宋朝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1001年,宋朝又对藏族六谷部(今武威)首领潘罗支封官授职。
    斯罗、潘罗支等藏族部落首领臣属宋朝,借重宋代中央王朝所封官职,以加强对所部的统治号令。这清楚地表明,安多藏区从北宋开始成为汉族中国的一部分。
      
    佛教在唐代传入西藏,得到了弘扬,史称这一时期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后来,末代藏王朗达玛灭佛,佛教势力大衰。一百年以后,佛教复兴,这就是978年开始的藏传佛教 “后弘期”。
    促使“后弘期”来到的力量源泉有两个: 一是安多高僧喇钦贡巴绕赛在当地授徒传教,形成了安多佛教中心,山南桑伊寺主益西坚赞派人去安多学习并迎请佛教进入卫藏。这在藏传佛教史中称为“下路弘法”。 二是阿里古格王朝的意希沃,派人去印度(印度西北属于哥疾宁王朝,阿底峡不在哥疾宁下属的印度西北)迎请高僧阿底峡等进入阿里传佛,阿底峡又辗转来到卫藏,再使佛教势力从阿里进入卫藏并得以复兴。这在藏传佛教史中称为“上路弘法”。 在教理系统化,僧人的修持规范化以及佛经的翻译等方面,“上路弘法”的作用十分明显;而在卫藏各地广建寺庙,招收僧徒,开展佛事活动等方面,则“下路弘法”的作用非常突出。 “后弘期”中,卫藏地区建立的澎波杰拉康、山南唐波切、后藏夏鲁等著名寺庙,都是去安多向喇钦贡巴绕赛学习后返来的僧人建立的。 宋代汉族地区的文化也对卫藏地区的宗教有着影响。例如此时建立的夏鲁寺,其建筑风格就体现了藏、汉结合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影响不小。
    由党项族为主建立的西夏政权,可以说是西羌诸部落在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未被统一进去的一部分,西夏的文化、宗教具有与藏族地区一致的许多特征。西夏王室、臣民都笃信佛教,而且占统治地位的是藏传佛教。西夏王朝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委任佛教高僧为“帝师”职务的王朝。西夏国王特胡曾派使者到西藏楚布寺迎请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杜松钦巴去西夏;杜松钦巴未去,派其弟子格西藏波哇代替他前往,被西夏国王尊为上师。当楚布寺兴建吉祥米聚佛塔时,西夏国王还送来了黄金和铜等物。
     
    (三)蒙古统治时期
    1229年,窝阔台(铁木真第三子)即汗位后,将甘肃、青海和宁夏,作为封地划归他的第二子阔端。阔端于1240年从凉州(武威)派大将多塔纳波率军攻入西藏,进驻热振、澎波地区。多塔建议迎请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洽商有关西藏事宜,于是1244年阔端召请萨班,萨班于1246年到达凉州,次年,萨班贡噶坚赞携其两侄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一起与阔端见面。这样,萨班就代表西藏地方势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直接联系。阔端与萨班议定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具体条件:蒙古任用萨迦派藏人为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并赐于蒙古金符,吐蕃各地头人必须听命萨迦的金符;吐蕃各地缮写官吏、户口、贡赋清册三份,分别交给各地官吏、阔端和萨迦;蒙古将派官员到卫藏,会同萨迦人员议定税目。
    蒙古汗国(后来发展为元朝),认定了萨迦教派在西藏的领袖地位,萨迦人员被授予治理卫、藏、阿里的全权,政教合一的萨迦地方政权对西藏的统治即由此开始。同时蒙古有实效地占有了西藏。
    1251年,蒙哥即汗位,原属阔端领地的西藏,由阔端改归忽必烈统管。1252年忽必烈南征云南途经金沙江以东藏族地区时,卫藏各地方势力再次向蒙古汗国表示归顺。忽必烈召见萨迦教派新首领八思巴并留侍左右,认定八思巴为其统治西藏的代理人。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自上都迁都大都,设立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总制院,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管总制院院务,同时总制院又是吐蕃省省长。1288年,总制院改名宣政院,同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是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八思巴的弟子桑哥,通晓藏、汉、蒙、回几种语言,任尚书右丞相,是为元朝中一位职位极高的藏族大官。
    宣政院主管的吐蕃省被蒙古皇帝划分为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三个路,省长、路长、万户都由藏族提名,皇帝委任。元朝常派军队驻扎西藏,并在各地设立15个驿站,沿途居民逐站负责出动马匹,传送公文,供应来往官员食宿,由此形成了西藏地方的乌拉制度。
    忽必烈派儿子那木罕驻阿力麻里(霍城),建阿力麻里省,统辖伊犁地区;1281年,在别失八里省之下设置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哈喇火州(吐鲁番)、斡端三个路,统管南、北疆的政务;新疆也成了元帝国的一部分。1306年,笃哇恢复蒙古察合台汗国,蒙古元朝在新疆中亚的统治终结。
     
    总的说来,西藏成了蒙古人统治的一个区域,但就当时的情形而言。西藏和中国都是蒙古的殖民地,中国人和西藏人同为一个主子的亡国奴,并且西藏人的地位高于中国人。西藏并没有属于中国。
    (四)中华第三帝国
    明朝
    明初,噶举教派势力大大发展,取代了萨迦派的地位,掌握了统治卫藏大部分地区的权力。明朝改变了元朝仅仅倚重萨迦一派的作法,而对于具有地方实力的各个教派首领都赐予封号。这就是明代的众建多封政策。
    1406年,噶玛噶举派的楚布噶玛巴德新协巴到南京,被封为大宝法王。大宝法王本系元朝给萨迦八思巴的封号,但此时噶玛噶举派势力超过了萨迦派,明朝就将此号封给楚布噶玛巴活佛,使之成为当时西藏佛教的教主。1413年,萨迦教派僧人贡噶扎西到南京,封为大乘法王,地位略低于大宝法王。1414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到南京,1434年释迦也失到北京,封为大慈法王。
    1406年明朝封帕竹噶举派首领扎巴坚赞为阐化王。1407年,封朵甘灵藏(邓柯林葱)僧人著思巴儿监藏为赞善王。1407年封朵甘馆觉(今贡觉)僧人斡即南哥巴藏卜为护教王。1413年,封直贡噶举派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1415年,封萨迦派僧人南渴列思巴为辅教王。上述五个王均领有封地,其承嗣须上报朝廷,由朝廷再次册封。
    茶马互市关系,到明代又有新的发展。明朝政府在今甘肃临夏、天水、临潭、四川雅安、松潘等地,专门设立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市场。明代茶马互市的日趋繁荣,加强了明朝中央政府统辖西藏地方的政治地位,这就是明代的“贡市羁縻”政策。
    元朝吐蕃省十三个万户长之一的强曲坚赞,趁元朝衰微,兼并了其他十二个万户,建立了独立的帕木竹巴王朝。1372年朱元璋派员入藏,封强曲坚赞之侄降央释迦坚赞(第二代第司)为“灌顶国师”,1406年明成祖敕封扎巴坚赞(帕木竹巴王朝第五代第司)为“灌顶国师阐化王”,列明朝在藏区所封五王之首。帕木竹巴王朝在西藏各地将许多溪卡改为宗,建立宗本制度,明朝即对各宗本均封授官职。
     
    明朝期间,西藏从蒙古人手里获得独立,而后又臣服于中国,成为象朝鲜一样的中国附庸国。但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国王和中央政府,只是没有成为中国正式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清朝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得到信奉格鲁教派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支持。固始汗率蒙古军从青海入藏,于公元1642年推翻了统治卫藏二十多年的日喀则噶玛噶举教派的藏巴汗政权,开始取得格鲁派在藏区的优势地位,在拉萨建立起“甘丹颇章”这一格鲁教派的权威机构。
    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到达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待,对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正式册封,颁赐金册金印。此后,历世达赖喇嘛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成为一项制度。固始汗也于公元1653年受到清朝册封,这是清朝在蒙古族各部中首次对一个汗王赐予封号。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第司桑结嘉措,选定出生于门巴族地区的一个幼童,立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厌倦佛教首领的生活,追求民间世俗的生活乐趣,故有“风流达赖”之俗称。1705年,固始汗的后代拉藏汗擒杀桑结嘉措, 1717年蒙古族准噶尔部突然进入藏北接着攻占拉萨,杀掉拉藏汗。清军 1718年、1720年两次派大军入藏,在西藏区内以康济鼐和颇罗鼐为首的反对准噶尔军势力的配合下,将准噶尔军势力驱逐出藏。同时,清朝派军队将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从青海塔尔寺护送到拉萨。1721年,清朝废除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总揽大权的第司职位,改设四名噶伦,共同主管政务,并以康济鼐为首席噶伦。这是西藏噶伦制度的开始,标志着清廷对以达赖喇嘛为代表的格鲁教派政教合一体制的扶植和对藏直接管理的加强。以和硕特部为正宗、包括准噶尔等蒙古部在藏七十多年的统治,至此亦告结束。
    1727年,清廷决定在拉萨设驻藏办事大臣二人,开始向西藏派遣常驻官员,同年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生内讧。雍正皇帝接到西藏战乱情况的报告后,于1728年派大军从青、川、滇三路入藏。大军未抵拉萨前,颇罗鼐已率后藏、阿里之军于公元1728年7月攻入拉萨,软禁了阿尔布巴、隆布鼐、札尔鼐等三噶伦,等待朝廷处理。从此,开始了颇罗鼐治藏的二十年和平、稳定、繁荣时期。
    鉴于西藏统治集团中屡次有人联络新疆准噶尔蒙古部进行叛乱,清朝下令:将接近汉区的巴塘、理塘、康定等藏区划归四川管辖,中甸、维西、德钦等藏区划归云南管辖(以上在元代即属“吐蕃等路(康巴)”地域,不属乌思藏);将后藏的拉孜、昂仁、彭措林三宗划归班禅额尔德尼管辖;1724年平息青海和硕特蒙古族罗布藏丹津叛乱后,将青海藏区(元代即为“吐蕃等处(安多)”地域,也不属乌思藏)收归清廷直接管辖。 至此,明确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藏区范围(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
    1751年,乾隆皇帝批准 “西藏善后章程”:授命七世达赖喇嘛执政,并建立噶厦(西藏地方政府),设噶伦四人,受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直接领导。噶伦等重要官员,均需经清朝任命。自此,正式确立了由格鲁教派统治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一位大活佛代替达赖喇嘛摄政之事。各世达赖喇嘛圆寂至转世灵童未成年亲政以前,由清廷批准之呼图克图大活佛代行达赖喇嘛职权的“摄政”制度,确定下来了。
    1788--1791年,尼泊尔(廓尔喀)军队两次大举入侵西藏。特别是第二次,入侵者进至日喀则,洗劫了扎什伦布寺。七世班禅从日喀则逃至拉萨避难。1792年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入藏,大败尼泊尔,进抵加德满都,尼泊尔投降。此役的后勤工作极为繁重,耗费白银共1052万两(全国税收总数的25%)。
    1793年清朝正式颁布 “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1、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各黄教大活佛的转世,须由驻藏大臣监督履行“金瓶掣签” 手续(乾隆皇帝制作两个金瓶,一送西藏,置于拉萨大昭寺,供西藏、安多、康区活佛转世时用;另一置于北京雍和宫,供内、外蒙古活佛转世时用);2、驻藏大臣监督办理西藏事务,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噶伦以下官员及活佛隶属于驻藏大臣;4、建立定额为3000名的西藏地方常备军,分驻拉萨、日喀则各1000名,江孜、定日各500名。5、凡西藏对外交涉事宜,统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清朝初年,西藏先后亡国于和硕特蒙古汗国和准噶尔蒙古汗国。1727年,成为中国的正式行政区域,设有驻藏大臣(类似于总督),地位类似于现在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我承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王朝,因为清朝皇帝说汉语、写汉字、尊崇儒家,完全汉化。而西藏又在这样一个汉化的中央政府有效统治之下,所以成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英国侵略时期
    160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757年,英国打败印度孟加拉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全境。英国提出了所谓“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的战略思想: 1.三个“缓冲区”中,第一个就是“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第二个是印度洋,使“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在英国的控制之下”;第三个是“阿富汗,它挡住了沙皇俄国。”2.两个同心圆是指,内圆:印度西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邦―印度东北边境的部落地区;外圆:波斯湾的酋长国―波斯―阿富汗―西藏―泰国。3. 一个内湖就是英国控制的印度洋。
    从这一战略构思出发,英国必须从印度向北入侵喜马拉雅诸山国,进而对西藏进行侵略。此时沙皇俄国也在觊觎新疆,企图进而南下与英国争夺西藏。但是,沙俄对中国西藏的侵略威胁,远不如英国严重和直接,其主要方式是进行政治上的笼络。
    1835年向锡金租得大吉岭地方,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避暑地”。 1846年,英国吞并印度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又侵占了西藏的拉达克地区。1860年,英军进攻锡金,占领了锡金的许多土地。1860年,英国加强了对尼泊尔的控制。1864年,英军进攻不丹,强占不丹的大片土地。
    1888年,英军开始向驻守隆吐山的藏军发动进攻。西藏军队被迫后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陷于英军之手。英军越过则里拉山口,深入亚东仁青岗、春丕等地,掳去住春丕之锡金王。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胞称这次的抗英战争为“土鼠年战争”。
    清朝1890年在加尔各答同英印总督兰斯顿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历来西藏的藩属锡金,被英人攫走了。
    1903年,英国派荣赫鹏和驻锡金专员怀特率英军300人,经锡金北部侵入西藏岗巴宗。西藏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里,而荣赫鹏却突然率部撤出岗巴宗,退回锡金北部。 接着,英国迅速向隆吐山以北调集3000兵力,由麦克唐纳少将和荣赫鹏率领北进。荣赫鹏率先头分队偷越则里拉山口,经仁青岗、春丕,进占帕里,并于1904年进占堆纳。麦克唐纳率大队随后跟进。
    1904年,英军在堆纳、多庆之间的曲米香果、骨鲁等地与藏军对峙。英军施展阴谋,射杀500多藏兵和谈判代表。 然后进抵江孜,留荣赫鹏500人驻江孜的江洛、帕拉等村,麦克唐纳率大队人马返回亚东,以缓解其补给供应的困难。接着,英军在亚东至江孜沿线设置兵站, 建成临时后勤补给线。
    江孜英军派出360人袭击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惹拉藏军阵地,驻江孜英军仅余130人,千余藏军夜袭帕拉村,荣赫鹏险些丧命。不久,英军增援部队一部从亚东赶到江孜,重占帕拉村。
    工布等地的民兵,进占江孜、少岗间之南尼寺,威胁英军后勤补给线,并在康马、少岗之间巧妙设伏,歼灭了二三十名英军。英军分别自少岗和江洛两地出动,从南、北两面进攻并攻占了南尼寺。
    英军增援部队与原驻江孜部队会师,迅速控制了年楚河以南地区。在向江孜市区发起进攻之前,为了切断江孜与日喀则间的联系,英军集中一部兵力攻占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最终英军攻陷了江孜,并进抵拉萨。战争以英军胜利结束。
    十三世达赖在英军侵抵拉萨的前四天(1904年7月30日,),仓促任命甘丹赤巴洛桑坚赞为摄政,自己带少数随员从拉萨秘密出走,经藏北、青海、甘肃,于11月到达外蒙古的库伦,1906年又离开库伦到青海湟中县塔尔寺暂住。
    鉴于甘孜的新龙县土司多年与清军交战,有人主张剥夺土司权利,改设流官治理,但遭到康区藏族上层人士的反对。赵尔丰严厉镇压了这些藏人,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
    1908年,十三世达赖到达北京,短住后又离京最后到达那曲。同时,钟颖率领四川清军,向拉萨疾进;赵尔丰又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防大臣。
    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拉萨后,任命一部分亲英分子入主西藏地方政府,并接受了号称释迦牟尼授予的“新制金印”,废弃清朝皇帝赐予达赖的金印,这是制造“西藏独立”的一个重要步骤。
    钟颖所部川军,在击败昌都以西各地藏军的抵抗后,经工布江达川军进入拉萨。 十三世达赖,决定由某活佛担任摄政留守拉萨,本人则经锡金逃往印度大吉岭。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