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94|回覆: 0

[成語典故] 多多益善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8 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多多益善】相關人物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爲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爲漢初三大名將。

【多多益善】涵義

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多多益善】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多多益善】辨析

【多多益善】讀音:duō duō yì shàn

【多多益善】近義詞:貪多務得、貪得無厭

【多多益善】反義詞:清心寡欲、不忮不求、寧缺毋濫

【多多益善歇後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常與“韓信將兵”連用。

【多多益善】造句

1、他認爲朋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2、凡是有益於我們健康的食品,多多益善,來者不拒。

3、對於助人,他總是抱持多多益善的態度,不吝於付出。

4、此刻正是用人之際,像他這樣的人才多多益善

5、我們要抱著多多益善的態度來求知,如此才能不斷進步。

6、爲提升國家競爭力,專業人才的培訓不僅刻不容緩,而且多多益善

7、金老闆愛錢如命,財富對他來說是多多益善

8、此刻正是用人之際,像小明這樣的人才多多益善

9、寫作的素材多多益善,是以平時就要多對周遭環境仔細觀察。

10、陷在災區等待救援的民眾爲數甚多,因此希望能夠募集的救援物資,當然是多多益善了。

【多多益善】成語典故:

劉邦稱帝後,韓信被劉邦封爲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

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爲淮陰侯。

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劉邦)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每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自己一樣的能統帥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統帥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統帥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統帥的士兵越多越好。”劉邦笑道:“你統帥士兵越多越好,那爲什麼被我所控制?”韓信說:“陛下不能統帥士兵,但善於帶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並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後所能達到的。”

【多多益善文言文】: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爲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爲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多多益善白話文】:

劉邦曾經閒暇時隨意與韓信評論各位將領是否有才能,各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這樣的人),能夠統領多少(士兵)?”韓信說:“皇上您只不過能指揮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指揮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指揮士兵)越多越好。”劉邦笑道:“(指揮士兵)越多越好,那爲什麼被我所控爲我效命?”韓信說:“皇上您不(善於)指揮士兵,但善於指揮將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皇上您所控,爲您效命的原因了。而且皇上您指揮將官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多多益善】成語接龍:

多多益善→善罷干休→休休有容→容頭過身→身經百戰→戰戰兢兢→兢兢業業→業精於勤→勤能補拙→拙嘴笨舌→舌鋒如火→火燒火燎→燎若觀火→火上添油→油煎火燎→燎原烈火→火盡薪傳→傳爲佳話→話裡有話→話里有刺→刺刺不休→休戚是同→同然一辭→辭不達意→意馬心猿→猿穴壞山→山棲谷飲→飲馬長江→江河日下→下筆如神→神機妙算→算盡錙銖→銖穪寸量→量能授官→官逼民反→反身自問→問鼎中原→原始要終→終身大事→事過境遷→遷怒於人→人死留名→名正理順→順水人情→情深義重→重望高名→名副其實→實至名歸→歸心如箭→箭拔弩張→張皇其事→事款則圓→圓頂方趾→趾踵相接→接踵比肩→肩摩轂擊→擊鼓鳴金→金童玉女→女媧補天→天假良緣→緣木希魚→魚沉雁落→落花無言→言信行直→直內方外→外剛內柔→柔膚弱體→體大思精→精雕細刻→刻不容緩→緩不濟急→急管繁弦→弦外遺音→音容如在→在此一舉→舉賢使能→能言快說→說是談非→非愚則誣→誣良爲盜

【多多益善】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