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7|回覆: 0

[家風]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7-1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綱弛於上,而私黨植於下,晚明中國皇威下降,黨社活躍。地方社會與家庭生活作爲整體社會轉型的微觀映射,成爲學界研究關注重點。然而,後世所著之正史、方志、傳記難以直觀表達其間人物的所思所處,日記、家譜、書信等史料的引入則得觀一隅。一面是宦海浮沉的青詞宰相,一面是崑山顧氏的族親友朋,家與國、家書與奏疏之間,顧鼎臣的諸多側面對於十六世紀官宦的家庭生活與地方社會有著怎樣的投射?

圍繞這些問題,4月26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賢亮做客復旦大學史翼社史說新語講壇,進行了主題爲十六世紀官宦的家庭生活與地方社會:以顧鼎臣的家書與奏疏所述爲中心的講座。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講座現場

崑山顧氏巨族

顧鼎臣系崑山人,生於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卒於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其生平活動主要集中於十六世紀,亦處王朝的重要轉折期。嘉靖年間,世宗好青詞青詞又稱青辭,以朱字寫於青藤紙上,用道家科儀奏事於天帝。而嘉靖皇帝在位的前期恰巧是顧鼎臣的主要活躍時期,擅長寫青詞的顧鼎臣由此受到重用,【明史顧鼎臣傳】記之爲詞臣以青詞結主知,由鼎臣倡也。後世也稱其爲青詞宰相。

馮賢亮從崑山這一地區入手,分析了顧鼎臣所屬的崑山顧氏家族譜系。根據譜系記載,顧氏源於夏代顧國,先祖顧昭襄爲勾踐第15代孫,家族在第46代顧伯壽時遷往崑山長居。顧伯壽之子顧德輝(顧阿瑛)作爲元末江南三大巨富之一,曾於資助過朱元璋,其子顧大本真正在崑山開宗立派爲雍里派。顧鼎臣父親顧恂,入贅於崑山吳氏(禮部主事吳凱)。吳凱死後,顧恂自立門戶。顧鼎臣爲顧恂與楊姓婢女的私生子,其兄顧宜之一支中在萬曆年間也曾出過探花。

若將時間線拉長至十七世紀中葉,王朝交替,顧鼎臣的子孫們曾與嘉定侯家、松江夏家一同抗清。1647年五月十日後,顧氏後裔顧咸正、顧天逵等人因在家中藏匿抗清人士陳子龍而被捕殺,顧家的顯要之路暫時至此終結。

雖則家族譜系在一定層面存在記載中的修飾需求,然而南宋之後的記載仍有較高可信度。馮賢亮援引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中的觀點,明朝崑山的顧家與戴、葉、王、李四姓並稱五大巨族之一,這也與鄧爾麟【嘉定忠臣十七世紀中國士大夫之統治與社會變遷】中的統計相近,而且在1400-1750年間,顧家共產生過9個進士、9個舉人、6個貢生,可謂巨族。

青詞宰相宦海浮沉

今日蘇州滄浪亭中的吳郡五百名賢贊中仍刻有顧鼎臣,並輔以十六字評價:澤被東南,功存桑梓,救時良相,名炳青史,重點即在印證築城的功績,而這與【明史】對其素柔媚,不能有爲,充位而已的定論相去甚遠,足見青詞宰相形象的複雜多面。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蘇州滄浪亭吳郡五百名賢贊

顧鼎臣幼時穎敏,數歲能文章,但亦頑劣不羈,甚至有砸金剛羅漢像燒火烹製狗肉之事。他於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狀元,時年33歲,爲崑山歷史上第五位狀元。馮賢亮指出,顧鼎臣長子履方曾中舉人,同時,家中侄兒顧潛這一支更爲顯赫。據周復俊【涇林雜記】記載,鼎臣以後諸孫約有二十人中舉。

然而,顧鼎臣時代雖然仕途顯貴,但大部分時間內生活仍舊十分緊張。顧鼎臣給長子履方的信中,多次提及家族生活以及債務償還等事,其在北京的生活也頗爲窘迫,奈此間羅段等件皆貴,甚無銀可買,今且借穿。同時,顧鼎臣常於家庭書信往來間提及在京爲官的生活。他長期任講筵官,常受嘉靖帝的溫旨褒獎,卻在給履方、侄兒顧孔安的家書中均流露出宦海生活的緊張感,不能與時浮沉,株守此官。其五世孫晉璠在整理此家書後,寫一個按語道,指出鼎臣雖然獲得嘉靖帝的稱賞,也得以進勛級,做到了吏部左侍郎一職,拿到三品官俸,但生活並不優裕、官場更非騰達,就是鼎臣自謂的株守此官,能做到處之泰然罷了,與其不肯隨時俯仰的秉性有關。

顧鼎臣爲官生涯中的緊張感,都是通過家書傳至家族子弟中,並告誡他們謹慎行事;官場政治鬥爭、社會混亂局面、北虜之患、危機四伏的地方情勢,則通過奏疏、家書的內外文本得以共同體現。馮賢亮援引【顧文康公文草】收錄的奏疏與給履方的家書等三段材料進行了分析。在奏疏節選中,顧鼎臣直言今祖宗之制大壞,公家之利寖微,指出當時外有凶頑之徒、內有公務腐敗的危機局面;與履方的通信中則提及北上時有高官船車遭劫的見聞。此時爲嘉靖初期,且遭劫事件發生在政治中心帝都附近,顯見社會的動盪與不安。

作爲觀察載體的家書

縱覽用以研究的顧鼎臣家書材料,13通給長子履方、4通給女婿歸本、1通給侄兒孔安、1通給家中二兄。作爲觀察載體的家書能夠映射一位重要人物的具體思想活動及其所關心的家庭生活、社會公益與國家政治,並較多地窺探其真實心態與家國情懷。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明朝狀元和閣臣在家書里都跟子孫說了什麼?

顧文康公崇功專祠

馮賢亮指出,顧家在崑山發展爲世家巨族與顧家子弟的努力仕途、注意經營有必然聯繫,也與崑山地方的人文培養相關。顧鼎臣頗爲在意顧家在崑山的聲譽,竭力維持顧家與地方社會、官府的良好關係,注意平衡家族內的利益分配,並尤爲注重對於子孫輩的道德教育,這在其家書往來的內容中也有所體現。

事實上,離家爲官的顧鼎臣通過家書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家族控制。他將自身仕途的成功視爲祖宗的蔭庇,也通過對家族各側面的關注以求延續。一方面,認爲家鄉族親應有更多照顧,分配糧食,設置義田,念族子孫貧難者多,理宜周給;另一方面,對於家族日常狀況、族人生活、履方等人的舉業、顧家的山地、墳產、樹木等資源利用,以及家奴處置等內容逐一打理,事無巨細。他關心家人生活,強調秩序,治家嚴內外之防,謹上下之分,時時關防,互相勸誡;對於顧家仰仗其聲威而已然存在的作威作福之態嚴令禁絕,他在與履方的通信中,表示家人縱容不法不予容忍,應當安分守法,不能干預地方官司。

此外,對於家人、尤其對後輩讀書與養生的強調,也是顧鼎臣家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在顧鼎臣的思想意識中,讀書進學乃人生的頭等大事,他常常告誡履方讀書以體認道理,變化氣質爲本;他對後輩學業的關心不僅在於舉業,更細緻叮囑科考攀升的努力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顧家聲譽,以免引起新任巡按御史的不滿;同時,應寡慾節飲食,讀書當勇猛精進,不可留戀於杯酒之歡。事實上,在他單獨與女婿歸本的四通信件中,至少有一半內容都涉及科考舉業的問題。

本乎忠孝,節乎仁義

歷史上對於顧鼎臣的評價一直觀點頗多,且分化明顯。除好色好酒之傳聞,【明史】稱其爲青詞宰相,素柔媚,不能有爲,充位而已,鄧元錫的【皇明書】更直言其行檢卑污,速宜出削;然而,過庭訓在【本朝人物分省考】中描述顧鼎臣爲傑特有大志,留心經世,隨事獻納,多見採用,過世之時世人也頗多惋惜。

回望顧鼎臣爲官一生,馮賢亮將其與顧氏家族的榮譽相連,而顧氏家族生活與王朝統治、江南民生變化也息息相關。然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堪稱地方精英或大族巨室的顧家,在地方上堪稱首屈一指,於權力、財富、地位等層面獲得的資源與顧鼎臣的官位攀升並非呈現正相關的態勢。顧鼎臣的家書奏疏中也未曾流露明顯的家族擴張意識,更多的卻是收斂之態。

明代戲曲作家、號稱震川(同鄉歸有光字)後一大家的張大復,曾評論崑山顧氏子孫世有令德,這與顧鼎臣官至高位仍對家族生活、子弟教育、生計安排悉心打理與處事勸誨密不可分。家書之間,顧鼎臣時刻對家風、名望乃至地域宗族保持謹言慎行之心;奏疏之外,又是另一重青詞宰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