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132|回覆: 0

[史學] 淺談忻城土司文化的歷史源流與理性思考(2)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3-2-26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歷史參考
這些民俗文化呈現出的『異化』狀態.其實也與忻城土司民俗文化的封閉有關。土司時期,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人很少進入.忻城土民也很少外出.基本已經處於封閉狀態因此,民俗也就很少有變化.有些落後的習俗也無從改起。
  三、土司建築文化的歷史源流與理性思考
  忻城土司衙門建築群被譽爲『壯鄉故宮』.它的建築藝術歷來備受稱讚忻城土司建築是第八任土司莫鎮威於明萬曆十年始建.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它雕工精緻,氣宇軒昂,既包括土司辦公的衙門.也包括官族府.也就是土司官族的住所。這個建築群,積澱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折射出厚重的地域色彩。
  (一)土司建築文化的歷史源流。
  1.南國自然山水天然的結晶。首先,忻城土司建築群是南國自然山水天然的結晶。土司建築群背靠翠屏山而建.盡得自然山水的精華。林語堂先生在【官家令】中說:『最優美的建築是以融合而混入自然風景中.成爲風景之一分子.亦即屬於風景而不可分離。這個原則控制所有的中國建築。』土司建築群無意間得到了山川地形之美。而且.爲了配合這種地形之美,土司建築的色彩也很巧妙和諧地與青山映和爲了避開帝王的宮廷建築常用的金黃顏色.它的鑲鏤窗欄.屋梁大量使用赤色,並且,I赤色爲主調,以綠、黑、白顏色爲補充。與蒼翠的山色、明朗的青空融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2.南國人居生存心理的再現。忻城土司建築群還體現了南國人居的生存心理。基於地理環境以及族群關係的考慮.南國的建築無論在選址、建築形式還是結構與朝向上,無不體現著遵從自然法則,追求天、地、人與建築相和諧的理念。忻城土司衙門基於軍事上的考慮.把北方以坐北朝南爲尊改爲坐南朝北,這不僅體現了注重實用的居住心理.滿足了功能的需求.而且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莫氏土司衙門的祠堂興建在土司衙門之東.便於祖先享祭.說明了宗教信仰是壯族建築文化的內核.體現南國人居尊祖重孝的心理。弟妹、叔侄等家庭成員的住所定在土司衙署的西面,韋、劉、楊三姓親戚的住所則在官族府第西側,關帝廟、三界廟及關帝廟的附近。這些安排.反映著莫氏土官注重家庭關係,族群關係、鄰里關係,充分體現了南國人居『以親爲貴.共榮共患』的思想。
  (二)土司建築文化的理性思考
  1.土司建築文化的特色因素土司建築群首先是多種建築文化融合的結晶。它被稱爲『壯鄉故宮』.其實即可說明它既有壯族建築的特色,又有漢族民居建築藝術的特點。土司們引入了漢族民居建築藝術,因此,忻城土司建築群在布局上與明清時的故宮有諸多相似之處.甚至有些可以說是漢族建築的翻版,比如四合院式的內部結構。但它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又使它具有濃郁的壯族特色。
  土司建築群非典型的壯族的傳統干欄式民居.但從它的建築細節中仍然可以看出它立體地巧妙地呈現出了壯族的建築特色。如大量運用石鼓作裝飾。據【桂海虞衡志】,『銅鼓,古蠻人之所用』.『藏至二、三面者,即將雄居一方,僭稱王號』。可見.銅鼓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土司建築群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裝飾物就是石鼓。它們或在門口,或在庭院,或在百餘座柱礎之上.它們與銅鼓一道彰顯出了莫氏土司的財富與地位.同時也體現出壯族的建築特點與圖騰崇拜。建築色彩上,屋頂仍然選擇壯族傳統的黑、青灰爲主的色調。而選擇以蝙蝠、葫蘆、鷺鷥、鹿爲裝飾,則寄託了壯族人民祈求福、祿、壽、舉家富貴的美好意願。而以草龍、草鳳爲裝飾。更體現『龍風繞脊.瑞氣盈門』的心理需求。
  2.土司建築文化再現存在的缺失因素忻城土司建築群雖是多種建築文化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特色,然而。這種建築群仍然沒有很大程度地脫離漢族建築的模式.沒能巧妙融人壯族傳統的干欄式建築特點。當然.由於這是莫氏土司衙門.既爲土皇帝的居所.又爲衙門,出於實用的考慮,建築形式上它無需採用『人居其上.牛羊豬圈於下』的上下層結構。但作爲壯族土司的代表性建築。我們在看到的『故宮』式的秩序井然.穩定牢固的同時.不免遺憾於壯族建築藝術的缺失,遺憾於這種建築文化再現的缺失
  李自然先生在【民族傳統文化的本質及特徵芻議】中說:『實際上任何一種文化的選擇都是爲適應所在的社會場景.是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自我的關係的產物。……換言之.文化只是解決人們現有生存場景的問題與危機的不足。』傳統的土司文化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相對平和地解決了人與自然,土官與土民的矛盾,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精神需求。而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生產方式是最基本的文化現象.和它比較起來。一切其他文化現象都只是派生性的,次要的。這並非說那些第二性的現象都是直接從生產那個主幹上枝生出來的.乃是說它們雖然各有獨立的根源.但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卻受著最占優勢的這個因子的巨大影響』忻城土司文化源於土司制度.其生產關係是封建農奴制.土司制度文化本身的進步因素與落後因素影響著其他的文化.如民俗文化與建築文化。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受著制度文化的影響。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要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並且說:『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研究忻城土司文化就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爲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做貢獻。(作者:莫軍苗)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