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1|回覆: 0

[口語危機] 漢語『是』源於『時』的考察(5)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11-8 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語文網
動詞性『存在』作爲『本在』的基本展示方式,其重要功能之一表現爲『斷真』。實際上,所謂『系詞』是從語言學的語法角度講的,從邏輯學角度講,它的作用就是斷真。本在是什麼,什麼存在著,在者與本在是什麼關係等等,都是斷真的問題;『在』問題和『真』的問題是統一體中的兩個對立面,二者不可分割。所謂『在者』泛指在時空中『在世』的一切存在物,漢語『此』可指代任何存在者,這就是『是』所含的『此』意義爲什麼成爲形上學『是』的意義的原因。人這種存在者,海德格爾稱爲『此在』,他說:『本質上由在世組建起來的那個存在者本身向來就是它的「此」。……「我這裡」的「這裡」總……「那是從里」來領會自身的』,人『這個存在者在它最本己的存在中秉有解除封閉狀態的性質。「此」這個詞意指著這種本質性的展開狀態。』[17]從語言學角度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是』的指代義與判斷義,從哲學角度看則是必然的,如果『是』有了本在意義(『準則』『常道』),有了存在的斷真意義(判斷),卻沒有此在的意義,那是不可思議的。因此,同西語一樣,漢語『是』也是一個統一的語義系統。

    一部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對to be意義的探索史,也就是一部探索『人』本身的歷史。『此在通過話語道出自身』,[18]我們探索同『人』這種此在同樣原始的語言,就是探索我們自己。西方對to be的探索古希臘即已開始,在現代發生『語言學轉向』以後的哲學、尤其語言哲學中,對此的研究更已成爲一大學術前沿課題。然而,海德格爾說:『「是」或「存在者」意指什麼?我們今天對這個問題有答案了嗎?沒有。』只要人這種此在存在,對『是』的探索就永無止境。

    目前我國學界對『是』的研究尚停留在怎樣理解西方的to be上,對漢語自身的『是』的研究還未真正開始。當我們開始探索中華民族『是』觀念產生的歷史時,不應當僅從古典文本的『是』開始,還應當從更早的甲骨文本時期的『時』開始。

    注釋:

[1]Being是英語系詞to be的動名詞形式,相當於希臘語on。on是希臘語系詞不定式einai的分詞現在時中性單數第一格與第四格,是形上學中的最高範疇『本在』。參見余紀元【亞里斯多德論ON】,【哲學研究】1995年第4期;王路【『是』之研究述評】,【哲學動態】1999年第6期。
[2]『本在』(on)舊譯『本體』,今天哲學界一般譯作『存在』。海德格爾認爲,西方哲學自柏拉圖以來就誤入歧途,從對『存在』本身的探究轉向了對『在者』即『本體』(某種實體)的研究,『本體』術語意味著對On本身包含的豐富意義的狹隘化和片面化。故國內哲學界已傾向於採用『存在』這一譯語。由於漢語『存在』有動詞和名詞兩種用法,爲便於區分,本文將動詞『是』(系詞)用『存在』表示,將名詞『是』(即on)用『本在』表示。
[3]今天哲學界一般將漢語的『是』僅視爲系詞,沒有注意到『是』產生之初的『本在』意義和『在者』意義,如認爲:『中文的「是」動詞卻沒有名詞形式(「是非」、「實事求是」等詞中的「是」雖爲名詞,但與「是」動詞無關),因而只能用於判斷之中,卻不能形成一個獨立概念。』(趙敦華【『是』『在』『有』的形上學之辨】,見【學人】第4輯第392頁。)此說是對漢語『是』的極大誤解,只看到現代漢語的情況,而缺乏對『是』歷史的了解。
[4]einai希臘語系詞不定式原形,相當於英語的to be。
[5]按:指甲古文。
[6]【詩經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實際上,上古『是』有相當部分是判斷性代詞,兼行代詞和判斷詞功能。參見拙文【〖論語〗判斷句中『是』的性質問題】,載【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四輯,巴蜀書社2001年版。
[8]括符中的是【十三經註疏】解『時』爲『是』的該句原文、或其注釋。
[9]見向熹【詩經詞典】(修訂本)『時』條。
[10]如俞宣孟在【西方哲學中『是』的意義極其思想方式】中即如此譯。
[11]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21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12月版。
[12]同上第376頁注。
[13]同上第457頁。
[14]同上第466頁。
[15]筆者認爲:『是』的判斷詞用法和指代詞用法的關係不是先後發展的問題,而是一體與分化的問題。參見拙文【〖論語〗判斷句中『是』的性質問題】。
[16]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398頁。
[17]同上154頁。
[18]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190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