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6|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35征伐詩解6存亡相依知止不殆戰者危事用不得已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31 16:50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35征伐詩解6存亡相依知止不殆戰危事不得已
題文詩:
周易: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不,知喪又曰:知進退,存亡而不,
失其正者,惟聖人乎!由此言之,進有退義,
存有亡機,得有喪理,老臣所以,惜之,
者蓋謂此.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臣謂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
亦可止矣.彼高麗者,邊夷賤類,不足侍以,
仁義不可,責以常理.古來以,魚鱉畜之,
宜從闊略.必欲絕其,種類深恐,獸窮則搏.
每決,死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食且,
停音樂者,蓋以人命,所重感動,聖慈也況,
今兵士徒,無一罪慶,無故驅之,於戰陣間,
委鋒刃下,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
孤兒寡妻,慈母望車,而掩泣抱,枯骨摧心,
足變陰陽,感傷和氣,實天下之,冤痛也且,
兇器;危事,用不得已.向使高麗,
違失臣節,陛下誅之;侵擾百姓,滅之可也;
久長能爲,中國患而,陛下除之.有一於此,
日殺萬夫,不足爲愧.今無此三,坐煩中國,
內爲舊主,雪怨外爲,新羅報仇,如是豈非,
所存者小,所損者大?因小失大,天怒人怨,
非義不戰.願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誡,
以保萬代.巍巍之名,發霈然恩,降寬大詔,
順陽春以,布澤許之,高麗自新,焚凌波船,
罷應募眾,自然而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
老病,朝夕入地,所恨竟無,塵露微增,
海岳謹罄,殘魂余息,豫代結草,之誠倘蒙,
錄此哀鳴,死骨不朽.太宗見表,嘆曰此人,
危篤如此,尚能憂家.雖諫不從,終爲善策.
【原文】

【周易】曰:『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又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由此言之,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老臣所以爲陛下惜之者,蓋謂此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臣謂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彼高麗者,邊夷賤類,不足侍以仁義,不可責以常理。古來以魚鱉畜之,宜從闊略。必欲絕其種類,深恐獸窮則搏。且陛下每決死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食,停音樂者,蓋以人命所重,感動聖慈也。況今兵士之徒,無一罪慶,無故驅之於戰陣之間,委之於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車①而掩泣,抱枯骨而摧心,足變動陰陽,感傷和氣,實天下之冤痛也。且兵,兇器;戰,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而陛下誅之可也;侵擾百姓,而陛下滅之可也;久長能爲中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不足爲愧。今無此三條,坐煩中國,內爲舊主雪怨,外爲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
【注釋】

①(wèi)車:指拉屍體的車子。

【譯文】
【周易】上寫道:『知道前進也應知道後退,知道生存也應知道死亡,知道獲得也應知道失去。』還寫道:『知道前進和後退、生存和死亡的道理,而不失分寸尺度的,只有聖人啊。』因此,前進之中包含著後退的因素,生存之中隱藏著死亡的陰影,獲得之中存在著失去的可能,我之所以爲陛下擔憂的原因,正在於此。【老子】說:『知道滿足就不會恥辱,知道停止就不會困頓。』我認爲,陛下的威名功德,已經很高了,開拓的疆域,已經夠廣闊了。高麗國,乃邊遠的異族,不可以用仁義對待他們,不可以用常理來要求他們。自古以來,把它當做魚鱉來畜養,應該對它緩簡略些,如果一定要滅絕這一族類,我非常擔心,它會像野獸被逼得無路可走時那樣拼死反撲。陛下每次處決死囚,一定要讓三番五次地奏報,並且吃素食、停音樂,都是因爲人命關天,感動了陛下的聖慈之心。況且,現在的士兵,沒有誰有罪過,無緣無故讓他們投身戰火之中,使他們肝腦塗地,成爲無家可歸的冤魂:讓他們的妻兒老小,望著靈車痛哭流涕,抱著屍骨捶胸頓足,這足以使山河失色,天怒人怨,實在是天底下最慘痛的事情啊。並且,兵器是兇險的用具,戰爭是危險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動用。如果高麗失掉了臣子的禮節,陛下要誅殺它是可以的;如果它侵犯了百姓,陛下要滅掉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因爲它長期以來是中原的心腹之患,陛下要剷除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其中有一個理由成立,哪怕一日殺一萬個敵寇,也不值得內疚。可是現在三條罪狀都不成立,卻要給中原百姓增添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對內爲其舊主雪冤,對外爲新羅報仇,這難道不是所得者小,所失者大嗎?

【原文】

願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誡,以保萬代巍巍之名。發霈然之恩①,降寬之大詔,順陽春以布澤,許高麗以自新,焚凌波之船,罷應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老病三公,朝夕入地,所恨竟無塵露,微增海岳。謹罄殘魂余息,豫代結草之誠。倘蒙錄此哀鳴,即臣死骨不朽。太宗見表,嘆曰:『此人危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雖諫不從,終爲善策。【注釋】

①霈(pèi)然之恩:像甘霖一樣的恩情。

【譯文】
但願陛下遵照老子『知止爲足』的警戒,以確保萬代崇高的美名。發恩降詔,順天布澤,給高麗以改過自新的機會,燒掉戰船,停止徵兵,這樣各民族人民自然慶幸,遠近都得安寧。爲臣年老多病,活不了幾天了,遺憾的是不能對國家做出微薄的貢獻。在此謹盡最後一點心意,權且作爲爲臣死後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如果陛下垂恩,聽得進老臣臨終的話,那麼爲臣死有何憾呢?
太宗看了這篇奏書,感嘆道:『此人病危到這種地步還能爲國家擔憂。』雖然沒有接納,但還是認爲他的意見是治國的善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