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2|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淺析漢語詞彙與漢民族文化心理(1)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9-19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論文摘要:漢語是漢民族共同創造和使用的一種語言,在其產生、發展和變革的過程中深深地帶上了漢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漢民族傳統的思維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覺地滲透到漢語中。今天,我們分析漢語的詞彙在漢民族文化中的體現的鮮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不同民族的語言記錄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風貌。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對促進漢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詞彙能夠最明顯的反應時代的變化,詞彙自它產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信息。詞彙是人類認識成果的反映和體現,因而總是反映著人們在認識過程中的心理特點。漢語的詞彙大多是複合詞構詞法組成的詞語,雙音節詞占優勢,體現表現出漢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以及審美心態。本文便是從漢語詞語來談談漢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漢語詞語表達的倫理觀念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其中倫理觀念是漢民族傳統心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倫理觀念中有等級觀念、尊卑心理、重血統、重親疏等傳統的觀念意識。這種傳統的倫理觀念包含在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  
  (一)漢語詞彙反應漢民族的等級觀念  
  漢民族由於長期受封建倫理觀念和皇權至上思想的影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尊卑分明、貴賤有序的觀念。這種封建倫理等級觀念,在漢語的詞序結構上最有反映,雙音節並列合成詞的詞素序列中表示尊敬的詞素在前面,表示卑下的在後;表示長者的詞素在前,幼者在後;表示男性在前,女性在後;表示褒義在前,貶義在後;表示重要的語素在前,次要的在後;表示大者在前小者在後等等。這種表示尊卑等級觀念的並列合成詞的語素序列,形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構詞規律。例如:反映社會人際關係的合成詞:君臣、后妃、臣民等;表示事物關係的並列合成詞:勝負、勝敗、興亡、文武等。  
  (二)詞彙反映的男尊女卑觀念  
  封建倫理觀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詞彙中也有反映。如在有關男女的詞語中,在詞序順序中總是男在前面,女在後面。例如夫妻、夫婦、男女、父母等;封建倫理道德要求婦女要『三從四德』,所謂『三從』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所以婦女在家庭中是沒有任何地位的在社會上更是最底層。團此,古代婦女常自稱『奴家、賤妾、卑妾』等。  
  二、詞彙的運用與漢民族的中庸思想  
  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觀念便是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庸和諧思想,也稱爲中庸之道。提倡中和、和諧的思想所謂中庸之道,就是主張爲人處世要採取公正不阿、公正和諧的公允態度。反對『過猶不及』或固執一端而失之於偏激、片面的思想和作法。中庸之道的思想貫穿於社會人際交往之中,主要表現在:對人要有雍容恭順的態度、和平溫良的風度和謙和忍讓的性格;反對待人處事感情衝動,主張對任何事不走極端,提倡一切要『公允和諧』。對自己則主張『克己自足』,認爲人性本身可以自足而完善,可以自我淨化,強調『克己復禮』。總之,要事事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通過心靈的淨化,從主觀上可以消除各種矛盾。這種儒、道、佛三位統一的文化思想觀念,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的『中庸』處世的哲學。  
  漢語中有大量表現中庸的詞彙:息事寧人、過猶不及、適可而止、克己奉公、隨遇而安、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和衷共濟、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快不慢、不文不火等等。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