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1|回覆: 2

中醫療法可治冠心病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4-10 2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0-03-17 11:23:45 39健康網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系統,它在收縮時將血液輸送到組織器官,舒張時血液則從組織器官回流到心臟,完成新陳代謝過程,以保障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活動。
很多人想知道,心臟為何會有節律地工作呢?這主要依靠分佈在心臟本身的左主幹、迴旋支和右冠脈三支血管的營養供給。研究發現,如果任何一支發生痙攣、狹窄,都可以造成冠狀動脈病變即冠心病。

中醫療法可治冠心病

我們都知道,西方醫學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從局部揭示了冠心病的病變特徵。目前,隨着介入技術的普及,冠心病的診斷有了長足進步,支架和搭橋技術也應運而生,挽救了無數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但是我們的中醫注重整體觀,包括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天人相應等等。中醫認為,人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心臟有病病位不只在心,可以由其他疾病累及。理念的不同,也會導致一些治療方法的不同。

比如在夏季的梅雨季節,氣壓偏低,特別是三伏天(屬中醫理論的長夏季節)時,許多冠心病患者明顯感到胸悶、氣短、頭昏、胃脘堵悶、不思飲食,顏面似乎蒙上淡黃色,舌診常見舌面佈滿黏膩苔垢,號脈脈相細而滑利,中醫稱作濡脈,西醫多認為是缺氧,或許會建議患者進行氧療,而中醫認為是濕邪阻滯,胸陽不展,服用藿朴夏苓湯或三仁湯諸多症狀會迎刃而解。

再如春天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生氣盎然,而許多冠心病患者卻無意苦爭春,感覺心煩、急躁、口苦、口黏,精神亢奮或焦躁難以自控,心慌胸痛的現象也時常發生,並且出現大便秘結,難以入眠,舌紅苔黃膩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西醫一般認為患者患上了焦慮症,常常給予鎮靜和抗焦慮藥物治療,但是給患者平添服用鎮靜藥物有可能成癮的煩惱。而中醫認為,這種現象屬於痰熱徵象,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黃連溫膽湯後就可以糾正不良狀態。

另外中醫也發現,痰熱與濕阻不僅僅與季節有關,其可出現在任何時間,並且脾虛為其始動因素,而飲食失調、勞逸失常和思慮過度則是脾虛的三大危險因素。如果一個人不注意脾虛的症狀,則會出現代謝異常,如果聚濕成痰,積痰生熱,就會阻滯心脈,造成心臟的缺血缺氧,此時如果內因與外因交互影響,就會加重病情。

出現脾虛時比較容易發現,其時常呈現神疲肢倦、短氣訥呆、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弱等症狀,現在多用五味異功散、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加以調理。

另外,脾虛、濕阻、痰熱狀態還可以相互兼夾。結合現代醫學來看,這有可能與神經內分泌失調機制有關,而這是遺傳、社會、生物、環境等多因素綜合交互作用的結果。

在此,我們提出【三要三不要】和【五宜訣】,從自身做起加以提早預防或緩解已有病情。其中,【三要三不要】即:『一要寬容豁達,二要節食調飲,三要勞逸適當;不要多思慮,不要過飽食,不要超勞逸。』【五宜訣】即『心宜寬,胃宜欠,體宜動;精宜守,神宜安。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4-14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架和搭橋技術不但醫療費用高昂,而且容易出現後遺症,往往得不償失,病人在獲得生命延續的同時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及經濟壓力。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10-4-15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癌者炎也,現在的人心太燥了,要學會靜下來才行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