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3|回覆: 0

[儒家文化] 功高在於立志,業廣源於勤勉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3 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c2c5ea79230c8d34b50c5465a68958a.jpg

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此戒凡有官位。但言卿士,舉其掌事者也。功高由志,業廣由勤也。位弗期驕,祿弗期侈;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也。恭儉惟德,無載爾偽。言當恭儉,惟以立德,無行奸偽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此戒凡有官位。但言卿士,舉其掌事者也。功高由志,業廣由勤也。

我告誡你等卿士:功高在於立志,業廣源於勤勉。此戒凡有官位。但言卿士,舉其掌事者也。功高由志,業廣由勤也。這番話是告誡所有在官位的人。只說卿士,是舉掌管要務的人為例。功高由於有志,業廣由於勤勉。

俗話說:『男人無志,鈍鐵無鋼,女人無志,亂草無秧。』如果男人胸無大志,就像煉不出鋼的鈍鐵;如果女人沒有志氣,就像莊稼地裏的亂草,沒有秧苗,結不出豐碩的果實。所以,人要立志,而且立志不可不早,不可不崇高。

古人讀書志在聖賢,現代人學習四書五經、聖賢書目的是什麼?也要志在聖賢。既然讀書志在聖賢,就要把與成聖成賢不相關的事情放下,如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等,如果這十六個字沒有放下,連聖賢的門都不能進入,只是門外漢。講經並不能說沒有用,為什麼?不講,連聖賢的境界都不知道,甚至連有聖賢都不知道,更看不到自己和聖賢的差別。但是,講了之後關鍵在於落實、力行,學以致用,否則永遠都是門外漢,與成聖成賢不相關。

位弗期驕,祿弗期侈;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也。

期,會。位高者不與驕縱相期,祿厚者不與奢侈相期。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也。身居高位的人不與驕縱相約,驕縱自己就會來到;富有的人不與奢侈相約,奢侈自己就會來到。以驕奢行事,就是自己迅速敗亡的原因。這是對富貴人的提醒,怎樣才能長久地保持富貴?

春秋時期,孫叔敖做楚國的令尹,也就是楚國的宰相,全城的官吏、百姓都來祝賀。在最後,卻有一位老人穿着喪服表示哀憐。孫叔敖很謙虛,馬上請教:『楚王不知道我德才不佳,才讓我忝居高位。現在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表示哀憫,難道有什麼道理要告訴我嗎?』孫叔敖非常難得,現在如果有一位高官被提拔,有位老人穿着喪服來了,他馬上會火冒三丈,可能會令人把老人轟走。孫叔敖謙虛有禮,也很有好學之心。老人說:『有。你今天身份高貴了,如果對人驕傲,老百姓就會遺棄你;你的官位很高,如果擅用職權,國君就會捨棄你;你的俸祿很厚重,如果還不知足(要貪污受賄),你的禍患就要來了。』這三句話是很好的提醒。當領導者得意時,就容易驕傲,所以這位老者提醒孫叔敖不能傲慢、不能擅權、不能貪婪。

孫叔敖聽後不僅沒有生氣,還馬上對老者講『敬受命』,恭恭敬敬地接受您的教誨,『願聞余教』,這就是好學的人,不僅恭敬地接受教誨,還希望老者給自己更多的提點,請您再接着把道理講給我聽。孫叔敖有這種受教的態度,老者也就願意給孫叔敖更多的教導。老者接着說:『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官位越高,態度越要謙卑。官位越來越高,心思要越來越細膩、越來越謹慎,怕做錯事。俸祿很豐厚了,要更加謹慎,不敢貪取。你能夠守住這三點,就足夠讓楚國大治。孫叔敖接受了老者的教誨,依教奉行,很快就把楚國治理得很好。

恭儉惟德,無載爾偽。言當恭儉,惟以立德,無行奸偽也。

載,行。恭敬勤儉是美德,不要做偽詐的行為,自欺欺人。言當恭儉,惟以立德,無行奸偽也。說的是應當恭敬節儉,來樹立德行,不要做奸巧偽飾之事。

【史記】中記載,周公的兒子伯禽代周公去魯地就任時,臨行之前,周公反覆告誡伯禽:『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對於天下而言,身份也不低賤了。但是我在洗頭髮的過程中,多次停下去接見賢才;吃飯時,也因為要接待賢才而多次被打斷。不要因為你是國君的原因,就對讀書人驕慢。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廣博大卻又堅持恭謹的人才會榮耀;所擁有的土地廣闊富饒卻又堅持節儉的人才會安樂;高爵厚祿卻又堅持謙卑的人才會尊貴;兵員多、武器精銳但又保持戒懼的人才會獲勝;聰明機智卻又保持愚拙姿態的人才會受益;博聞強記卻又保持淺陋態度的人才會更加廣博。這六種操守,都是謙虛的美德。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是不謙虛就會失去天下、敗亡自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人,能不謹慎嗎?【易經】中說:「有一種處世之道,大可以保住天下,中能夠保住國家,小能夠保住自身,說的就是謙。」』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謙卦六爻皆吉。所以,謙恭、節儉,確實是讓人保持吉祥的長久之道。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